下面這張圖就是我當時的一個拍攝環境,在一個雜亂的小區,但是因為盛開的迎春花,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所以我選擇了中間這個空位進行拍攝。
我們先來看一下成片效果
鏡頭:85mm F/2.0 快門速度:1/640s ISO100
這是一張暗調的片子,整個畫面景物虛實結合,植物因為疏密而變得有明有暗,視覺感受較為愉悅。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片
雖然拍攝環境雜亂,但我們成功的避開了雜亂的部份,只拍攝了小朋友的半身照,將她和唯美的花朵收入鏡頭,組成了具有春天氣息的畫面。
原片分析
原片的優點在於:小朋友的情緒很好,讓我們也忍不住想去看一看她放進藍子裡的花。三分法構圖,人物處於一條三分線上,視覺上較為舒適。畫面保留了美麗的花朵和綠葉,增加了環境人像所要傳遞的信息。小朋友的服裝色系也能夠和這個環境顏色很好的融合。以上這些都是前期需要做好的功課。
後期思路
原片的背景比較暗,而小朋友和有一部分葉子、花朵都處在受光處,所以我覺得把它處理成一張暗調的片子會更加突出主體和花朵的唯美。畫面中的主色調有綠色和黃色,在調色上,我會把原片中的綠色調得更高級好看一些,讓它的意境感更為突顯,黃色我也想能顯現一種暖意的黃,因為暗調的照片加入一些暖色,會增強對比。所以片子我會順著這個思路去做後期。我對這張片子後期的標準就是:畫面柔美有意境,光影感十足,色彩耐看。
後期步驟
先將照片導入Photoshop裡,用Camera Raw濾鏡進行調整。
一、相機校準
因為我拍攝的原片是Raw格式的,顏色會比較清淡,所以調整的第一步就是還原照片本來的色彩,在相機配置文裡將片子校準。
通過校準後的片子變得亮麗很多,畫面中的明暗程度也更為突顯,去掉了一些灰度,色彩得到了還原。
二、基本調整
雖然當天的光線還不錯,但小朋友的臉部朝下,不是很明亮,所以我將曝光稍微拉高了一些,也讓周圍的花朵更明亮。
對比度做了一點增加的調整,讓明暗對比稍顯強烈。
拉低了高光和白色,讓花朵和衣服的細節更突顯。
拉低了黑色,讓背景暗下來,為暗調做一個預先的基礎調整。
基本調整以後的片子
三、HSL的調色
在調色上,我想讓綠色看起來更耐看一些,突出它在暗背景中的唯美,同時也要和黃色能有一個很好的的搭配,膚色也想更為通透。
色相:讓綠色和淺綠色更加偏綠偏青一些。
飽和度:減少綠色和淺綠色的飽和度,讓綠色更耐看,原片中有點偏藍,所以降低了藍色飽和度,修正色彩。
明亮度:想讓膚色更通透,拉高橙色明亮度,再拉高綠色明亮度,讓葉子在暗背景中更突顯。
調整後:
四、分離色調
為了讓整個畫面更乾淨,在分離色調裡高光中加了藍色飽和度,陰影加了紅色飽和度,讓畫面暗部呈現出暖調。
五、紫邊調整
因為用的是大光圈鏡頭,很容易產生紫邊,拍攝的時候雖然是陰天,但光比還是稍大,原片中有明顯的紫邊出現,這時用Camera Raw中的去邊工具可以輕鬆將畫面中的紫邊去除,使照片更精細。
六、暈影
增加一點畫面中的暈影可以使主體更突出。
經過上述工具調整後的片子效果:
CameraRaw裡的調整已經完成,原片中色彩清淡,偏灰的情況都得到了糾正,膚色也更為通透。下面進入Photoshop進行調修。
七、色彩、明暗調整
1、畫面中的色彩這時還不夠濃鬱,給它加上一些自然飽和度。
2、可選顏色調整
想讓黃色更暖一些,調整了青色和增加了黃色。
想綠色更青蔥感,增加了青色,減去黃色。
3、因為想要一個暗調的照片,所以我用曲線將整個畫面曝光壓暗,然後使用橡皮擦工具把需要亮的主體、花朵、葉子擦出來,我們需要的暗背景就會立即突顯。
這是通過調色、曲線調整後的效果
3、因為背景暗下去後會沒有層次感,所以又一次調整了曲線,讓暗部加灰,產生出不是死黑的背景效果。
第二次曲線調整完成後如下
八、質感調整
用Camera Raw濾鏡裡的調整清晰度工具,單獨用蒙板處理衣服、道具、葉子,讓畫面裡的主體質感凸顯。
處理後如下
九、皮膚去瑕疵、適度磨皮,再用曲線壓暗,擦出主體,最後用減淡工具擦亮花朵和葉子部份,照片就處理完成了。
成片效果:
攝影后期能夠最大限度地為照片增色,但是並不代表拍攝前期的工作無足輕重。後期與前期一樣,重在思路,而不是記住每一個數據。一張照片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從前期準備、拍攝環節以及後期調修綜合作用的結果,思路是一脈相承的,切忌輕前期、重後期。
想知道這組照片更詳細的後期教程,那就加入我們的兒童攝影周末課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