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一男孩耳悶、聽力下降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近日,南陽市口腔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利用目前比較先進的咽鼓管球囊擴張微創手術,幫助小患者擺脫耳疾困擾。昨日,記者獲悉,手術後小患者耳朵不再悶堵,聽力提高了,整個人看起來也機靈了。
據患兒家長講,孩子出生後做過聽力檢測,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聽力卻有些下降,有時很輕微的聲音都聽不清。去年做過雙側鼓膜切開置管術,術後複查聽力明顯改善,可是好景不長,3個月前又發現雙耳聽力下降。鑑於病情複雜,接診後,市口腔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宗德、副主任趙昊親自檢查診斷,一致認為導致患兒聽力下降、反覆積液發炎的根源在於他的咽鼓管阻塞。
「咽鼓管是溝通中耳鼓室與鼻咽部的管道,主要功能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當咽鼓管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功能不良或狹窄時,中耳腔長時間保持負壓狀態,或出現中耳積液,或出現鼓膜內陷,引起聽力障礙。患兒的病必須先解決咽鼓管阻塞。」張宗德主任向患兒家人詳細解釋了病情,並建議採用目前比較先進的微創手術——鼻內鏡下咽鼓管球囊擴張術進行治療。經溝通,患兒家人同意了專家的手術方案。不到1小時,手術成功完成,效果立竿見影,患兒當即感到聽力明顯改善,耳朵悶、堵、耳鳴消失。
據張宗德介紹,分泌性/粘連性中耳炎病因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礙(阻塞),會導致明顯聽力下降、耳鳴、耳悶塞感,甚至頭暈,嚴重者還會影響生活。咽鼓管的解剖學特點致使臨床治療非常棘手,傳統治療方法在一些咽鼓管功能障礙患者中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對於部分患者依然是治標不治本,療效甚微。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臨床上常用於咽鼓管功能不良,保守治療無效的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礙,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反覆發作,藥物治療無效),鼻咽部放療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成型後早起鼓膜反覆內陷,鼓膜膨脹不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術前或術後咽鼓管功能不良表現,兒童咽鼓管功能不良。是目前一種新的微創手術治療方法,手術創傷小、時間短、出血少、術後疼痛輕、恢復快,為廣大耳悶、耳脹及難治性中耳炎患者帶來了福音。(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高豔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