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一男孩兒男孩聽力下降久治不愈,竟是咽鼓管阻塞在作怪

2020-12-26 縱觀一線

南陽一男孩耳悶、聽力下降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近日,南陽市口腔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利用目前比較先進的咽鼓管球囊擴張微創手術,幫助小患者擺脫耳疾困擾。昨日,記者獲悉,手術後小患者耳朵不再悶堵,聽力提高了,整個人看起來也機靈了。

據患兒家長講,孩子出生後做過聽力檢測,本來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聽力卻有些下降,有時很輕微的聲音都聽不清。去年做過雙側鼓膜切開置管術,術後複查聽力明顯改善,可是好景不長,3個月前又發現雙耳聽力下降。鑑於病情複雜,接診後,市口腔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宗德、副主任趙昊親自檢查診斷,一致認為導致患兒聽力下降、反覆積液發炎的根源在於他的咽鼓管阻塞。

「咽鼓管是溝通中耳鼓室與鼻咽部的管道,主要功能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當咽鼓管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功能不良或狹窄時,中耳腔長時間保持負壓狀態,或出現中耳積液,或出現鼓膜內陷,引起聽力障礙。患兒的病必須先解決咽鼓管阻塞。」張宗德主任向患兒家人詳細解釋了病情,並建議採用目前比較先進的微創手術——鼻內鏡下咽鼓管球囊擴張術進行治療。經溝通,患兒家人同意了專家的手術方案。不到1小時,手術成功完成,效果立竿見影,患兒當即感到聽力明顯改善,耳朵悶、堵、耳鳴消失。

據張宗德介紹,分泌性/粘連性中耳炎病因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礙(阻塞),會導致明顯聽力下降、耳鳴、耳悶塞感,甚至頭暈,嚴重者還會影響生活。咽鼓管的解剖學特點致使臨床治療非常棘手,傳統治療方法在一些咽鼓管功能障礙患者中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對於部分患者依然是治標不治本,療效甚微。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臨床上常用於咽鼓管功能不良,保守治療無效的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礙,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反覆發作,藥物治療無效),鼻咽部放療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成型後早起鼓膜反覆內陷,鼓膜膨脹不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術前或術後咽鼓管功能不良表現,兒童咽鼓管功能不良。是目前一種新的微創手術治療方法,手術創傷小、時間短、出血少、術後疼痛輕、恢復快,為廣大耳悶、耳脹及難治性中耳炎患者帶來了福音。(記者 劉振偉 通訊員 高豔紅)

相關焦點

  • 中耳炎引起聽力下降怎麼辦?能否佩戴助聽器?這些要點能幫你
    最近有粉絲私信給我,諮詢自己患有中耳炎並伴有聽力下降,是否能佩戴助聽器,應該選擇什麼的助聽器比較適合?那我們今天就說一說。是在講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中耳炎?醫學定義:中耳炎是中耳(包括鼓室、乳突、咽鼓管和鼓膜)範圍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病變,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其造成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耳腔內積液過多,引起鼓膜及聽小骨活動減弱,從而引起聽力下降。急性炎症的病變經過及時治療後是可以恢復聽力的,一般對聽力不會造成影響。
  • 2歲男孩總撓頭,險釀大禍!醫生:幸虧來得早!
    這些細菌會四處流竄,直到流竄到咽鼓管。咽鼓管,就是連結我們口咽和鼻咽的兩個小管道。咽鼓管平時是封閉的,對耳朵起到保護作用,但感冒的時候,劇烈的咳嗽,打噴嚏就會瞬間衝擊開咽鼓管。一直潛伏在附近的小細菌,就會趁虛而入。細菌進入中耳後,會大量繁殖並製造毒素,引起發燒,並誘發中耳炎。
  • 感冒後坐飛機,為什麼會耳悶耳痛聽力下降?
    飛機開始降落,我的兩隻耳朵就開始發悶,痛,聽力明顯下降。 我馬上意識到:因為感冒沒吃藥,我的鼻黏膜水腫,導致咽鼓管閉塞。此時空氣無路可而進入咽鼓管,病人感覺耳內發脹、鼓膜突然向外膨出,似有輕微響聲,立即作吞咽動作,鼓膜又恢復原狀。如果咽鼓管狹窄較重或不通,則耳無任何感覺。 連續 做了幾次咽鼓吹張,毫無效果,反而讓自己因為憋氣而頭昏眼花。放棄!
  • 女子耳朵悶,一查竟是癌!她天天吃的東西,你家也有!
    然而54歲的顧女士(化名)沒想到 鹹魚、鹹菜等醃製品吃了大半輩子 竟然出事了…… 聽力下降
  • 健康科普|耳朵流膿、聽力下降,原來是耳膜破了個洞
    術後1個月複查,陳大姐的右側耳鼓膜已經完全癒合了,聽力提高了,耳鳴、耳悶也沒有了。陳大姐特別高興,耳朵不再流膿,聽力也逐漸恢復,她又可以繼續活躍在自己的生活舞臺上了。一個人在感冒後,其咽部、鼻腔的炎症會向咽鼓管不斷蔓延,接著咽鼓管咽口以及管腔黏膜就會出現充血和腫脹的症狀,從而導致病菌侵入到中耳,引發中耳炎。2、遊 泳這是導致中耳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 小胖墩們又多了一宗罪:聽力受損!
    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普通感冒有可能引起傳導性耳聾——因為痰堵住了連接鼻子後部和耳朵中部的咽鼓管,小孩子的咽鼓管比較狹窄,更容易堵塞。因良性囊腫引起的耳道堵塞可以使聲音傳不到耳膜,引起聽力受損。聽神經瘤是一種罕見的控制平衡和聽力的腦神經生長,會造成聽力損失,一般是一邊耳朵聽不見。聽力損失的症狀可能是逐漸出現的,有的伴有頭昏、耳鳴、半邊臉麻木等,還有可能頭疼或視物不清。這種狀況通常要開刀,也有可能採取放射療法。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咽鼓管唾液腺 對癌症治療中減少副作用具有...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荷蘭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咽鼓管唾液腺!新器官位於鼻子後面,平均長約1.5英寸(3.9釐米),由於它們位於一塊被稱為咽鼓管隆凸的軟骨之上,因此研究人員將其稱為咽鼓管唾液腺。他們表示,這些唾液腺很可能是人體用來潤滑和溼潤位於鼻和口腔後面的上咽喉部的。研究人員在藉助新技術研究前列腺癌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這類唾液腺!
  • 坐飛機耳朵疼聽力下降 學會按摩打哈欠有效緩解疼痛
    首先,做促使咽鼓管張開的動作,使耳膜內的壓力可以及早作出調整。比如打呵欠、咽口水、吃東西、喝飲料等。其次,乘飛機前可以用麻黃素滴鼻腔內,減輕咽鼓管口黏膜腫脹。還有就是,佩戴飛機耳塞,可以自動調節耳內氣壓,使得中耳腔膜內的壓力差可以減緩,讓咽鼓管能發揮正常的功能,消除耳朵疼痛或不適。
  • 咽鼓管唾液腺真的是新器官嗎?
    鼻咽區——鼻子後面——被認為除了顯微鏡下的、瀰漫性的唾液腺外沒有其他宿主;但新發現的這一組平均長度約為3.9cm。由於它們位於一塊叫做咽鼓管圓枕的軟骨上,這些新腺體的發現者將它們命名為管狀唾液腺( tubarial salivary glands),也會稱其為咽鼓管唾液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