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寶寶剃龍頭 攝影記者 李雨澤
昨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素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南京人喜歡在這一天去理個髮,寓意「一年都有精神頭」。現代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大小理髮店門庭若市、生意火爆,有的理髮師連午飯都來不及吃。因為昨天是星期天,不少市民全家出動去剃頭,「圖個好兆頭」。記者 孫申
顧客比平時多4倍
昨天下午2點左右,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後宰門一家大型連鎖理髮店,店裡8個理髮師傅都在忙活著。顧客等候區已經坐滿了,有人在看報紙,有人趴在桌上睡著了。負責招呼顧客的一個小夥子告訴記者,「今天人太多,早上剛開門,門外已經站著好多人在等了。」
這家理髮店洗頭間裡也擠滿了人,負責給顧客洗髮的一位店員跑到門口來喘口氣:「排隊的人太多了,洗頭快,好多人洗完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輪到剪。」
說話間,不停地有人推門進來。「對不起,要等半個多小時。」店員禮貌地招呼客人。他告訴記者,二月二可以說是一年裡最忙的一天,按照往年的經驗,從早上9點半開門到晚上10點半打烊,顧客人數比平時多4倍左右。
人們習慣在春節前剃個頭,清清爽爽迎新年,出了正月,頭髮正好長了不少,也到理髮的時候了。昨天是星期天,大人孩子都有時間,所以不少人家是全家出動來理髮。
理髮師忙得沒空吃飯
在中山東路附近的一條小巷有4家理髮店,每家店裡都有顧客排隊等候。記者推開一家理髮店的門,店員指著凳子讓記者先等會兒,「前面還有3個人在等。」他說,每年二月二都很忙,今年遇到周日,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店裡有4個理髮師,中午基本上是見縫插針吃兩口盒飯。「那個師傅到現在還沒吃午飯,實在忙不過來,乾脆省掉一頓了。」他指著裡間一名師傅說。這時已經快到下午3點了。
在明故宮附近一個居民小區,一家小理髮店內3名師傅都在忙著,長凳上還坐了幾個大人和小孩在等。一位上了年紀的理髮師邊剪頭邊和記者聊起來:二月二民間有「理髮去舊」的習俗,給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將來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一切從頭開始,一年行大運。師傅還說,有個說法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個是誤傳,應該是「思舅舅」,但也有人說會窮舅舅,「反正正月裡最好不要剪頭,到二月二剪大吉大利」。
二月二吃龍鬚麵的倒不多
二月二除了要剃頭,有些地方還流行在這一天吃帶「龍」的食物。二月二是龍的生日,也是土地爺的生日,舊時各家各戶都要到土地廟祭拜,慢慢演變為去廟裡上香,實則是踏青郊遊。宋朝的時候,二月二被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會攜家帶口去踏青。
農曆二月二老南京講究吃帶「龍」字的食物,比如「龍耳朵」就是水餃,「龍鱗」即煎餅,「龍子」即米飯,「龍鬚」則是麵條。既然想「龍抬頭」,就要設法引龍出來,從明朝起就有「撒灰引龍」之舉。每到二月二,各家都會撒石灰——從大門外到屋中,再到廚房繞水缸一圈。這天不許掃地、做針線活,說是怕傷到龍。撒石灰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讓復甦的蟲子在屋內繁殖。
昨天,記者走訪街頭一些麵館、小吃店,發現顧客並不多。記者問店家:「今天來吃麵條、水餃的多不多?」老闆和夥計說,只知道二月二剃頭的多,沒聽說這一天要吃麵條、水餃、煎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