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的醫院裡,長期存在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們不僅和醫生熟悉,而且神通廣大,能和醫生進行某種交易。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上海、湖南6家大型醫院,發現醫藥代表提成是藥品價格的10%,醫生收的回扣則是藥品價格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12月25日《新京報》)
聖誕節看到這則新聞,真有點五味雜陳、百感交集的感覺。完全消解了平安夜帶來的「平安」的韻味;倒是覺得魔鬼四布、影影綽綽。按說醫生收取回扣,早已不是新聞;「醫藥代表」這個醫改之後出現的「掮客」,也早就把繁忙的身影留在了醫院這個救死扶傷本該無比聖潔的空間。但是回扣佔比之大頻次之高,還是讓人不免驚悚。想想,患者買藥的錢竟然一半用作回扣,這對他們情何以堪?就算其中一部分由醫保予以消化,但那也是國家醫保庫裡的真金白銀。這麼多錢非法流失,請問衛計委官員,你們是見怪不怪,還是安枕無憂?
聽起來是奇葩,說起來是笑談。那些不是患者的醫藥代表,整天穿梭在各大醫院和各種病室之間,專找診室沒有患者的機會和醫生進行「密談」,談些什麼呢,不妨且看一例——
醫生:開了兩張處方。
醫藥代表:要努力一點啊,我4月1日把手機丟了,說出來還沒人相信,很鬱悶啊。
醫生:這個月幫你把手機掙出來。
你看, 醫藥代表想要購買的那款手機,市場價在5000塊錢左右,泌尿科專家門診的這位專家——賺錢專家——聲稱一個月內通過開處方藥,就能幫醫藥代表賺夠買手機的錢。事實是醫生開出處方後,只要患者購買了藥品,醫藥代表就能獲取近10%左右的提成。至於醫生本人,收益還要大大高於醫藥代表。緣此,你就知道醫藥代表幾乎天天泡在醫院,希望醫生「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原因了。
於是,就出現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品標價129元,給醫生的回扣是45元,佔到了藥品價格的35%;於是一名醫生,在3分鐘內就收到了四名醫藥代表送來的信封。信封裡裝的什麼,不說你也懂的。
可能很多人想不明白,國家不是為了控制藥價早就實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了麼。是的,但奇葩的是這種原本作為降低藥價利器的地方藥品招標採購程序,卻扭曲成有些醫院、醫生借藥品收取高回扣的工具,成了非法行為的合法外衣。這實在是出乎意料、有違初衷的結果。原因在哪,就在於主管部門太過麻木,招標時只看藥企初始報價和最終報價,不看市場實際價格。遂使在市場上只需要14元就可買到的苯扎貝特片,中標價為60元,是市場價的4.3倍。氨曲南底價賣5塊,中標價50塊。結果看似合法的程序掩蓋了非法的路徑,說其是行賄受賄,一點也不誇大。
回扣這隻鬼捉不捉?不捉,必然加大患者和醫保負擔,敗壞社會風氣,產生示範效應,讓醫療公益性質消失殆盡,讓道德良知受到戕害,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恐怕這是13億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上海衛計委日前對此回應,要求相關方面進行查核,對違規人員嚴肅處理,就不僅是亡羊補牢之舉,還是執政為民之措。
文/雷鍾哲
來源:紅網
作者:雷鍾哲
編輯:林旻煜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6/12/26/466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