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青年部日前公布「2020年臉書聲量排行榜」,在全臺十大熱門政治人物中,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聲量僅次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位列第二;在藍營中,他更是碾壓馬英九、江啟臣、侯友宜、朱立倫等一眾政治大咖,可謂是「一枝獨秀」。
韓國瑜被罷免後,仍有如此大的政治聲量,讓韓粉為之一振,紛紛表態「等待韓總再射穿雲箭」,鼓勵其早日復出。
這一幕讓筆者想到2019年年初,韓國瑜挾「韓流」之勢剛當上高雄市長,各類民調都顯示,其支持度不僅在藍營一騎絕塵,也大幅領先尋求連任的蔡英文。在當時的氛圍中,對於2020「大位」韓國瑜仿佛是唾手可得。
韓國瑜最後選擇背棄對高雄市民的約定,「被動」加入「大選」的角逐,坊間對韓的風評一夕逆轉,不少藍營樁腳和支持者倒戈支持蔡英文。去年1月,他最終以300多萬的巨大差距落敗。
從當初支持度傲視群雄,到「大選」慘敗,再到高票被罷免,這一年多如過山車般的經歷,應該讓韓國瑜吸取不少家訓。
現在不少媒體或機構又在報導「韓國瑜聲量遙遙領先藍營群雄」,韓應該更要冷靜對待。與支持度相比,「聲量」這個東西其實很虛,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負面的,島內報導韓國瑜的新聞很多,他確實很受關注,但不排除很多人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並非真正支持他。韓國瑜的臉書互動很火熱,也不排除有一些綠營網軍興風作浪,鼓動韓國瑜復出。
如果韓國瑜經不住誘惑,2021年真的出來參選國民黨主席或是縣市長,可以想像綠營又會藉機炒作「草包重出江湖」、「韓導未忘情政治」等,選民「討厭韓國瑜」的記憶再度被喚起,這不管對他本人和國民黨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韓國瑜若復出,未必一定要佔有官位,擁有死忠支持者(韓粉)是他的優勢,他若能振臂一呼,將韓粉轉化為國民黨的支持力量;或是成立基金會心無旁騖地推廣公益,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一年來,韓國瑜已在政壇上摔了兩大跟頭,復出之事一定要慎重。筆者覺得,政治這渾水他還是不要再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