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郭臺銘(1950年10月18日-),臺灣著名企業家,祖籍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現屬晉城市)南嶺鄉葛萬村人,出生於臺北縣板橋市,畢業於臺北市的中國海專,臺灣第一大企業鴻海精密、華人第一大民營科技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以及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創辦人。1971年進入臺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 (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國《福布斯》 (Forbes)"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 【科技首富郭臺銘是臺灣科技首富,個人持有臺灣鴻海集團股票高達71萬餘張,以鴻海昨天收盤價150.5元(新臺幣,下同)計算,一張價值逾15萬,換算市值即超過千億元。他光是鴻海股票即可蓋兩座臺北101大樓,或是購買15至20架波音787。
若加上其它個人持股,以及通過投資公司持有的財富,《富比世》雜誌最新估計,郭臺銘財產總值達60億美元,約合1800億元臺幣,是臺灣排名第一的富豪,郭臺銘捐出九成財產後,在臺灣排第三,僅用大半年時間就升至第一。可見郭臺銘的本領有多強。2010年《富比世》世界億萬富豪排行榜位居第136位。
】【白手起家自初創鴻海,郭臺銘的奮鬥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臺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臺銘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0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臺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係,郭臺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臺電腦中就有一臺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臺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臺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1個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臺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準、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在企業管理方面,郭臺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臺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臺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臺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臺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臺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臺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臺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讚譽。
郭臺銘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00億元(新臺幣),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 幾年來,郭臺銘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受助者崇敬。
1999年,郭臺銘一口氣吞下華升、廣宇等企業,進行逆向郭臺銘
整合,使鴻海精密發展成為鴻海集團,由地區性大廠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企業。早在1987年,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他拋下董事長的身份隻身赴美,每天拎著公文包賣連接器。在接連吃閉門羹的情況下,郭臺銘在康柏總部旁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最快當天就能看到模型,逼得康柏無法忽視其存在,雙方的生意大門最終開啟,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
擁有幾十億美元身價的郭臺銘為人十分低調,一直恪守不接受採訪、不參加公開演說、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則,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上露一次面,為記者、投資法人、外資企業上一堂「電子業未來前景與布局」的年度大課。課上,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即使是遠道趕來的外資法人因搭不上飛機,請他另行安排時間,他也只會客氣地表示「沒關係,明年還有機會」。
【用人哲學】
像業界曾流傳一句話:「郭臺銘喜歡用沒有退路的人。」一名鴻海內部員工觀察郭臺銘用人的一大原則,就是看他有沒有賣命的決心。而沒有退路的人通常都願意全力以赴。
「給已經吃飽的人一碗飯吃,不但用處不大,而且他也不會感激你,但是給餓肚子的人一碗飯吃,他不但會全力以赴,而且還會感謝你!」這也是郭臺銘的用人一大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