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能吸引人們走出家門,來到電影院的電影,就非《八佰》莫屬。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可能有點兩極分化嚴重,好的吹上天,不好的往地下黑。但是在畫面和真實性上,兩方卻達成了共識,一致好評。就算是那些故意打兩星的黑子,也會把一星放在場景上。而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八佰》的劇組,可是花了上億來建樓挖河的。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阻擊日軍的故事。
一開始為了拍攝,劇組是想去四行倉庫的遺址拍攝的。但是考慮到遺址已經是被破壞和修復過得,很難還原戰爭的慘烈。於是為了還原歷史以及保證真實性,他們花錢,重建了一座新的四行倉庫。
只有一個倉庫還不夠,電影裡以河作為分界線,一邊是天堂租借,一邊是地獄戰場的場景,給無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用特效來做,那麼視覺衝擊力肯定會少很多。所以為了還原心中的畫面,劇組又花錢建了租借,硬挖出了一條河。
不僅是場景上下了功夫,在戲服和道具上,劇組也是廢了大量的心思。既然是戰爭時代,那麼身上穿的肯定不能是新衣服。服裝組70多個人把衣服沙洗石磨、日曬褪色、反反覆覆。道具組陣仗更大,130個人在3400平的製作間把各種槍枝、彈藥、武器研究得明明白白。
在電影中,夜間的租借燈火通明,閃爍的霓虹燈讓河另一邊的戰士嚮往。而這些燈,也都是實物,而不是特效做出來的。劇組在租界裝了700多塊霓虹燈招牌,而在戰場那邊,則是用上了300公斤煙油,5000公斤廢報紙。地面總共設計了50000個炸點,平均一個鏡頭多達700顆子彈點。劇組裡的煙火工程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這部電影的用量,都頂得上十部大型電視劇的用量了」
電影中,有一段是照明彈發現敵人夜襲的劇情。而為了真實性的劇組,自然沒用那些普通的照明彈,而是直接跑去軍工廠賣的。一顆就要8000塊。可是每個大型照明彈只能著40秒,小型的能著20秒,也就是說每分鐘光是燒照明彈,就能燒掉一萬塊。
因為時間有限,軍工廠生產了兩百多顆照明彈,所以拍一顆少一顆。就像電影裡最後這一幕,從租界的鐵柵欄裡伸出來受傷的手、戴手錶的手、保養得很好的女人的手、戰士的手、小孩的手,就燃盡了劇組最後三十顆照明彈,才拍出了這種閃爍明暗的畫面感。
《八佰》的群眾演員也非常多,最大的場面可能有5000個群演。哪怕是群演,也經歷了7個月的訓練,練習每一個軍事動作,形成肌肉記憶。
這部電影花了總共5.5億,這個拍攝花銷,在國產電影裡並不常見。只有好萊塢大片,才經常能達到這個數量。但那也是包括聘請明星,才能花費如此巨量的經費。而《八佰》中,則是一位流量明星也沒請。不過,花1億請明星估計看完都沒人能理解錢花在哪裡。但是5.5億真金白銀若是真砸對了地方,觀眾還是能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