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

2020-12-23 武漢發布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試驗室對紅外鏡頭進行調光軸測試。記者高勇 攝

這裡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集聚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聚焦武漢;這裡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在武漢展開。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01

技術進「鏈」:

5G產業鏈企業集聚

分工合作共享萬億級市場蛋糕

1日,比芝麻粒還要小的晶片,正從敏芯半導體生產線下線。今年上半年剛量產的這款晶片,決定著5G基站的網絡傳輸速率。這意味著,用於5G基站、數據中心的高端晶片,我國終於實現自主可控。

「每一次的實驗都很煎熬,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有著15年光電晶片工藝研究經驗的敏芯半導體晶片工藝平臺相關負責人說,團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解決晶片可靠性問題。

「十三五」期間成立的敏芯半導體決定在國內率先展開技術攻關,疫情防控期間仍夜以繼日,終於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技術進鏈、人才鑄鏈,從一顆「芯」串起,武漢沒有「掉鏈子」。敏芯半導體今年上半年已接到多個5G晶片訂單,客戶之一就是永鼎光通。

裝配好敏芯的晶片後,永鼎下線的5G前傳光模塊,將「棒」傳到武漢飛沃科技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是中國電信5G前傳無源波分設備最大份額供應商,經飛沃集成,裝有光模塊的設備,被供應給三大運營商,裝上基站、數據中心等,讓5G離我們越來越近。武漢正在數字經濟領域快速發展,在5G爆發年贏得先機。

據了解,武漢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在光谷就集聚了100餘家5G產業鏈企業,既不缺長飛、烽火等龍頭企業,也有像永鼎這樣專注的中小企業,產業空間足夠大,大家各有分工、側重,共同分享萬億元級市場蛋糕。

2015年7月19日,烽火科技子公司武漢虹信通信的科研人員在天線近場測試場內進行測試。記者周超 攝

「十三五」期間,武漢全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一直在克服相關產業「鏈條不長,產業集聚度不夠,附加值不高」等短板,著力補鏈、延鏈、強鏈,多個產業形成「雁陣」,展示出的產業鏈韌性,在風雨中經受住了考驗。如今年疫情後第二季度,在整體復工復產比行業晚1個月的背景下,東風公司實現銷量達93.5萬輛,同比增長11.8%,成功跑贏大市,拉動1928家供應商聯動復工復產,成為全球低迷車市中的一抹亮色。

02

企業進「群」:

康寧、江豐逐京東方而來

以商招商,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1日,與京東方一街之隔的一塊空地上,記者看到,江豐電子「高世代平板顯示產業用濺射靶材及設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東西湖區發改局投資科負責人介紹,總部在寧波的該企業是一家為半導體、液晶顯示、光伏產業用元器件專用材料進行生產、研發的企業,總投資20億元,是顯示器行業的上遊企業,也是圍繞京東方項目引進的配套項目之一,其首期項目主要建設生產車間、配套研發樓等。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江豐電子在華中地區緊密服務於武漢京東方液晶面板企業的製造基地。

據了解,要讓金屬導線更細,從而讓晶片在不縮小尺寸的基礎上,容納更多的電晶體,計算得更快,這就需要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這些原材料就好比晶片的「血管」。

而在京東方廠房同側,康寧10.5代顯示玻璃基板項目與之無縫連接。作為京東方的核心配套項目之一,這裡生產出來的玻璃基板,通過傳送帶直接送到京東方面板生產線。無人搬運,無需指揮。

對於顯示面板而言,玻璃基板是必不可少的產業「糧食」,其生產線往往與顯示面板生產線同步建設。康寧項目在武漢落地,也讓武漢再迎顯示技術「龍頭」。

「十三五」期間,武漢京東方10.5代線液晶顯示器項目在漢建成投產,這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面板項目之一,將使武漢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顯示領域產業鏈最完整、生產技術最先進、產能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企業進「群」,逐新型顯示產業而來,上下遊企業落戶,千億級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11月20日,猿輔導、編程貓等東湖高新區6家在線教育龍頭企業,組團來到湖北大學現場宣講招聘。「我們幾家企業都是這幾年陸續來到光谷,在光谷著力布局下,選址相隔不遠,政府還常組織行業座談會和各種活動。」少兒編程頭部企業編程貓武漢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經理王進介紹,不論線上線下,從北京、上海等地來漢的在線教育企業,都在光谷進了「群」。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光谷全國率先出臺了「網際網路+」十條、「在線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十條等產業政策,猿輔導、跟誰學高途課堂、火花思維、學而思網校等30餘家知名在線教育企業選擇在光谷落戶第二總部,當地入「群」的在線教育服務企業已有110多家。

03

產業進「園」:

給地給政策超前布局數字經濟

高端高新產業「四谷」已然形成

10月27日,在武漢工業主陣地、主引擎、主支撐的武漢經開區,7個涉及「數智網端」等新興領域的重點項目開工,其中,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國電子·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計劃導入中國電子華中研發中心、中國電子產業數位化研究院、中電數字產業聯盟,引進智能網聯、信創、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城市研發應用等類型企業。該項目有望於2024年竣工,預計可帶動15萬人就業,新增產值1000億元。

2018年6月8日,武漢楚星光纖應用技術公司,寬敞明亮的光纖拋磨車間。記者高勇 攝

「武漢經開區工業基礎雄厚,尤其是在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是一座數字經濟產業的金礦」。中國系統園區事業部中部區域總經理陳虎表示,中國電子作為網信產業國家隊,將深耕武漢經開區,聚焦網信產業與數字經濟,在產業園區、現代數字城市、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繼續加大投資力度。

「武漢經開區是武漢、湖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要始終走在最前沿。」當地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武漢經開區正搶抓重要窗口期,圍繞數、智、網、端等領域,加快推進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進「園」。

產業進「園」,已成武漢各區、各產業行業共識。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光谷生物城介紹,將規劃用地面積400畝,建設國內首個「前沿生物技術產業園」。在「十三五」期間,當地已崛起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醫療器械園、生物農業園、醫學健康園、生命健康園、智慧健康園等光谷生物城七大生物產業園區,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IT+BT融合、生物服務為特色的產業集群,打造武漢大健康產業驅動核。

「十三五」期間,武漢堅持創新發展不動搖,以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與服務、生命健康三大萬億產業集群為龍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產業園連成線、組成片、築成「谷」。

2020年9月10日,「武漢造」摺疊屏5G手機下線。記者何曉剛 攝

在「光谷」,已形成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雷射設備生產基地,在「車谷」,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正在加速擴容,今年內成為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在「網谷」,國內首個、目前唯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在「星谷」,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未來將崛起近600億元產值的產業新城,引領我國衝刺擁抱「太空經濟」。(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李佳 通訊員田瑤林)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熊志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產業協同融入武漢 培育「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從礦冶經濟到數字經濟,從依賴資源到依託工業網際網路,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通過離岸科創中心,還探索出「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石」的發展新模式。
  • 「十四五芯藍圖」武漢:打造「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9大...
    集微網消息,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建議》)。武漢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將打造「一中心、三高地」「965」產業集群。在大力培育新動能方面,武漢緊緊咬住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明確打造「一中心、三高地」: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高地、創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 光芯屏端網跑出光谷加速度
    危難時刻顯擔當,東湖高新區作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不僅為抗擊疫情貢獻了科技力量,更成為經濟復甦的擔當,光芯屏端網和生物醫藥等全省戰略新興產業在光谷加速發展。政企合力光芯屏端網發展加速7月13日,在武漢光谷聯想(武漢)產業基地,車間工人陳雲忙著從自動搬運小車上取出倉庫自發運送過來的物料。「現在在我們基地,最快12秒就有一部手機或平板下線。」陳雲說。復工復產以來,基地生產線24小時不停,每天超10萬部手機從這裡下線。
  • 預計2022年總體規模超4萬億,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已形成萬億級新興...
    預計2022年總體規模超4萬億,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已形成萬億級新興產業集群金羊網  作者:孫晶 王丹陽  2020-11-03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正駛入快車道
  • 2020年工博會在武漢成功舉辦 擦亮工業設計「中國名片」
    產業因工業設計而更具活力,城市因工業設計而更加美好。武漢將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優化工業設計發展環境,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增強武漢製造核心競爭力,提高設計創新能力,全力打造「中國工業設計名城」,助力「光芯屏端網雲智」萬億世界級產業集群建設。
  • 惠州打造「3+7」千億園區 支撐「2+1」產業集群
    當前,惠州正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兩大產業集群,培育生命健康產業。惠州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打造「3+7」工業園區,成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在千億園區加持之下,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 2022年,中國超高清產業總體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
    開幕式上,主辦方發布了超高清關鍵基礎技術標準,還舉行了中國(廣州)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示範園區揭牌儀式,示範園區主要包括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和廣州國際媒體港。 花果山變身千億級超高清視頻小鎮,3D光子透明屏、超高清演播廳、4K/8K+5G展示體驗中心……老廣們熟悉的「花果山」( 廣州廣播電視臺舊址),在經過一年多總投入3億元的改造升級後實現華麗變身,一個撬動千億級產業的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正在崛起;珠江岸畔,「小蠻腰」旁,廣州國際媒體港不僅是廣州廣播電視臺新址,也是一批媒體和網際網路企業總部、4K龍頭企業和媒體廣告龍頭企業的聚集地
  • 健康醫療產業成戰略性新興產業 上海打造「5+X」健康服務產業園區...
    上海市更是在布局大健康產業中動作頻頻,健康醫療產業作為上海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發展對促進上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日前《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 順德該向武漢這條村學什麼?
    記者在武漢光谷展示中心注意到,光谷發展歷程分為五個階段,即謀劃創建、探索發展、聚焦發展、跨越發展以及創新驅動發展。2001年,「武漢·中國光谷」獲批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目前,光谷正加快培育「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兩大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經濟產業形態,超前布局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不斷提高發展首位度。
  • 「生而不凡」的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 這裡崛起全球最大柴油機產業集群
    2020年12月28日上午10時,一路高歌猛進的濰柴,在濰坊高新區向全球宣布——2020年產銷發動機突破100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柴油機產業集群。使命在肩,「生而不凡」。發端於濰坊高新區,佔地3萬畝的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成為濰柴成長為萬億級企業的重要一步,也是濰坊打造「國際動力城」的重大舉措,更是山東土壤下中國製造的產業升級必由之路。
  • ...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雙發力 - 河北日報-12版:地方新聞·衡水-2020...
    目前,該市形成了安平絲網、桃城橡膠、冀州採暖鑄造等九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去年特色產業集群完成營業收入1287億元,同比增長20.1%。同時又篩選確定了5個重點打造的市級產業集群,即冀州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武強縣樂器產業集群、饒陽縣智能軌道交通信號器材產業集群、景縣鐵塔鋼構產業集群、阜城縣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 構建舌尖上的產業集群
    在霸州都市食品產業園,越來越多的企業像牛氏運昌和稻香村一樣,形成了食品產業上下遊配套合作鏈條。昔日以鋼鐵產業為支柱的霸州,如今興起了「舌尖上的產業集群」。  霸州市曾經嚴重依賴鋼鐵產業,2017年退出煉鐵產能416萬噸、煉鋼產能498萬噸,提前一年完成鋼鐵產能退出任務,在河北省率先建成「無鋼市」。與此同時,霸州也面臨著產業轉型、新動能培育的新課題。
  • 強化「一主引領」帶動武漢城市圈升級發展,光谷科創大走廊「闖」出...
    「比照東湖高新區的建設提檔升級,武漢科創服務、產業建設將走出直接輻射周邊城市的路徑。」「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將依託武漢東湖高新區政策、產業、資本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結合黃岡市區資源和產業基礎,重點打造智能製造、光電子、新材料科研孵化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當地負責人介紹,由於園區與光谷車程僅半小時左右,兩地幾乎融為一體,已有多家光谷相關配套企業聯繫入駐。
  • 打造「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峰會重點聚焦新時期服裝產業在技術、能力、文化等方面提升,圍繞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綠色製造、優質製造等熱點議題深入探討中國製造的新動力與新優勢,給出企業在組織變革、零售增長、產品技術、供應鏈生態等數位化演進中的轉型路線圖。
  • ...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內容是什麼
    廣東省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內容是什麼?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位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粵府函〔2020〕82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 風暴中的武漢 三大支柱產業成為風口(附股)
    作為「中部崛起」的領頭羊,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這座江城在疫情困襲之外,還擁有「中國光谷」、「中國第四大汽車製造中心」、「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等稱號。而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作為武漢市的三大支柱性產業,又有哪些亮點?在這波疫情復甦態勢中,將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哪些上市公司迎來利好?
  • 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推動「大武漢」向「強武漢」邁進
    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集群,加快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這個月,由武漢高校和雷射企業參與制定的「工業用光纖雷射器參數要求和測試方法」國際標準獲得通過,這是我國雷射產品類的首個國際標準。武漢是我國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年產值已達千億元,佔國內市場規模一半左右。
  • 武邑縣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我縣抓好招商引資,打造產業集群,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提升招商成效。我縣以開發區為招商引資的急先鋒,充分發揮園區企業、產業和政策、資源優勢,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力爭年內引進一批符合產業政策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實現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