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GP芝柏表創立225周年,同時也代表了芝柏走過了二又四分之一個世紀,正如芝柏表的執行長安東尼奧•卡爾斯(Antonio Calce)說的那樣:「今年,我們要頌揚這個偉大的無價之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向1791年以來奠定我們公司基石的工藝致敬。」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在今年的巴塞爾表展上,芝柏都出了哪些重量級的作品。
芝柏Esmeralda Tourbillon 陀飛輪腕錶
芝柏最著名的表款絕對非三金橋莫屬,為慶祝品牌成立 225 周年,芝柏今年隆重推出了玫瑰金 Esmeralda Tourbillon 陀飛輪腕錶。為了延續 1889 年於巴黎環球博覽會贏得金獎的三金橋陀飛輪懷表傳奇,和以往的三金橋陀飛輪相比,這款表的錶盤與發條盒都進行了精美的手工雕刻。不變的七弦琴形狀的陀飛輪框架與三根純金箭形夾板,把三金橋陀飛輪的極簡之美詮釋的淋漓盡致。
功能方面,制表師成功擴大了發條盒的直徑,加長了發條,將這款表的動力儲備增加至最少 60 小時,遠多於以往的 48 小時。發條盒的擴大,也使這款表的直徑增大到了44毫米,但這依然不會影響佩戴的舒適性。而它把自動陀放下夾板下面的做法讓你絕不會想到它竟然是一隻自動表。
芝柏1966 Skeleton鏤空腕錶
在我印象當中,芝柏是很少出鏤空表的。今年推出的這款1966鏤空表讓人眼前一亮。此表的機芯來自芝柏著名的 GP1800 機芯,整個夾板經過電鍍工藝(無煙煤灰色釕)處理後,風格極具現代感。而且夾板和K金自動陀經過鏤空之後,每個人都可仔細欣賞這枚擁有173個零件精密機芯的每個細節。38毫米的尺寸與9.27毫米的厚度也令這款表非常適合日常佩戴。
芝柏Place Girardet腕錶
為了向 225 年的輝煌歷史致敬,芝柏今年推出了全新的極致經典系列。這款Place Girardet腕錶既是該系列的第一款表,也是一款很討巧的表。此表用單金橋加外露擺輪的形式,營造出了單金橋陀飛輪感覺。這款表的擺輪是芝柏於2009年成功研製的 Microvar可變慣性擺輪,結構獨特的 Microvar 平衡擺輪加入了有六顆螺絲,兩顆慣性砝碼位於擺輪邊緣。這種結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更有效平衡動力,將精準度大幅度提升。
另外,這款表不同的錶盤風格也象徵著芝柏表和制表界的重要時刻,以及文化、科學和政治領域的重要裡程碑。比如象徵 1808 年的設計配以灰褐色錶盤和華麗的雕花,以此紀念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而配有藍色噴砂錶盤的 1963 年款式則是紀念首位女航天員的航天之旅。
芝柏Laureato 2016腕錶
芝柏於1975 年推出了Laureato腕錶,憑藉前所未有的腕錶線條、材質和機芯,成為國際腕錶界的革新傳奇 。它的名字由芝柏的義大利分銷商提出,寓意向電影工業致上崇高的敬意。事實上,它的靈感源於由 Mike Nichols 執導、Dustin Hoffman、Anne Bancroft 和 Katharine Ross 主演的經典電影《畢業生》(The Graduate)的義大利語。
今年為慶祝品牌誕生 225 周年,芝柏重新推出了復刻版的Laureato腕錶以回溯其原本美學。這款復刻表不僅重現了原作的所有經典元素,41毫米的完美尺寸與芝柏看家的GP03300超薄自動機芯加入更令這款表無懈可擊。
芝柏Competizione 計時錶
今年芝柏隆重推出了全新的Sport Competizione系列,不僅延續了芝柏堅持傳統的一貫風格,還將對賽車的熱情完美融合在一起。在該系列的兩款作品中,名為Circuito 的計時錶尤為引人注目,此表使用了42 毫米的鈦碳表殼,重量極輕且極具金屬質感。最後我們還能透過其鏤空的蜂窩狀錶盤,看到計時功能模塊的運作。
芝柏表Cat’s Eye Majestic女表
芝柏的「貓眼」系列腕錶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表之一。Cat’s Eye系列自2004年問世以來,已斬獲了無數個獎項,其中也包括夢寐以求的「年度腕錶大獎」。芝柏Cat’s Eye Majestic標誌性的腕錶擁有高辨識度的橫向橢圓形或豎向橢圓形表殼配以品牌著名的金橋陀飛輪。今年,此系列還新增一個全新款式,其鑲有鑽石的全新豎向橢圓形表殼更體現其時尚現代之感。
精緻的表殼鑲有60顆明亮式切割鑽石,在錶盤四周熠熠閃光,盡顯女性魅力。玫瑰金款腕錶以珍珠母貝錶盤搭配精緻的太陽紋,光彩而奪目。精鋼與玫瑰金雙色款則配以雅致的璣鏤刻花錶盤,以突出豎向橢圓形表殼的和諧之美。精美的柳葉形指針搭配兩種不同風格的指針來顯示時光的緩緩流逝。該系列大氣、完美的尺寸——34.72 x 40.00毫米的表殼和11.60毫米的厚度充分彰顯了此系列腕錶的藝術之美。
芝柏奇蹟寶盒系列The Chamber of Wonders
去年,芝柏以充滿無限奇幻寶物為靈感推出了奇蹟寶盒系列,以回溯文藝復興年代風靡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奇幻世界。這些寶物象徵無限的魔幻傳奇狂想,隨著新發現與神話而來的科學探索,展開引人入勝的探險之旅。今年,芝柏延續1966 玫瑰金系列的美學,推出三款全新的名為地球、太陽和渾天儀的腕錶。
地球腕錶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託勒密的地心說,希臘羅馬天文學家託勒密(Ptolemy)是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地理學的淵源可追溯至公元一百年之前,當時的學者對地球和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互動,以及這些互動對氣候的影響為之著迷。託勒密繪畫的地球雖然並不完整,但他筆下的地球已呈球狀,而他發明的幾何學,仍然沿用於現今地圖的經緯格。其地理學文獻及中的地圖由德安傑洛翻譯成拉丁文。哥倫布研讀當中的要點,從而進一步啟發他實行航行計劃。
這款表重點體現了鑲石技藝的精髓,經過仔細切割的幼石片,被當作寶石般拋光和鑲嵌;繼而以不同的物料呈現青金石、東陵等不同層次的藍色,或者超白珍珠母等不同深度的暖白色調,形成無知領域的海洋和邊界。最後制表工匠再耐心地把金粉淬於彩色的表面,代表陸地和其邊界。
太陽腕錶的設計靈感則源自日心說,地心學把地球視為宇宙的中心,相反,日心學則視太陽為宇宙萬千天體運轉的中心,當中包括地球在內。這個突破性的理論源於 16 世紀中葉的科學和哲學思想革命。提出此理論者的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其著作《在天界的革命》(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在1543年於紐倫堡首次出版,當時這位波蘭博士兼醫生依然在世。後來的史書發現,這位學者早在 30 年之前已大膽提出一個顛覆性理論,那就是後世所稱頌的「哥白尼革命」(Copernican Revolution)。自此我們的認知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而地球則在軌道上自轉及圍繞太陽公轉,顛覆了託勒密和過去多個世紀以來的理論。
這款表重點展現了鑲石與微繪的工藝。哥白尼的24小時復興是建基於地球自轉和開始新一天的時間,當以柔和的暖色演繹,宛如地球凝望太陽,逐漸被溫暖的陽光照亮。芝柏因而選擇東陵藍和灰玉色,糅合不同層次的深淡碧橙色。與該系列其他設計的錶盤地圖一樣,這款設計採用獨特的制表技巧,加上微繪畫家等耐心地施展不同的精湛藝匠。成品展現令人驚嘆的視覺傑作:切割和拋光細緻的石飾組成栩栩如生的馬賽克,是登峰造極的美學之作。
渾天儀腕錶講述的是製圖師和宇宙學家科羅內利(Vincenzo Maria Coronelli ,1650-1718)是一位地球儀生產商。這位方濟各僧侶於威尼斯出生和逝世,也是一位神學家,也曾編纂百科全書,對世界歷史作出偉大的貢獻。他在巴黎創製的兩個巨形渾天儀,向太陽王路易十四致敬。兩個渾天儀直徑達 382 釐米,各約重 2 噸。一個是陸地儀,另一個是天體儀,細緻描繪當代人認為是君主誕生之日,即 1638 年 9 月 5 日的天空。那個天體儀上有 1,880 個天體,以及 72 個以神獸和神話人物表達的星座。整個巨作全是藍色,分成 12 個面積區域,象徵太陽穿過黃道十二星座時的季節,全由法國畫家Jean-Baptiste Corneille繪製。
這款表的拱形藍寶石錶盤由人手繪畫,刻槽則細緻地塗上金粉。層出不窮的藍色色調表達流芳萬世的淵博知識,配以重新繪製的古地圖背景,讓人聯想到最大膽的挑戰之起源。最後強調一下,所有奇蹟寶盒系列的腕錶每隻表都不單賣,要買就要買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