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丨兩岸強強融合,亮出平潭建築產業「金字」招牌

2020-12-26 澎湃新聞

「十三五」期間,實驗區新增建築業企業769家,其中2019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73.18億元,佔GDP比重25.9%……一組數據展現了實驗區建築業過去5年的快速成長。

5年來,實驗區將建築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扶持,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平潭建築業提質升級。同時,實驗區還進一步深化兩岸建築業融合發展,在資質互認、標準互通乃至項目實施等方面率先試點,打造適應海峽兩岸的「平潭標準」。

01

標準互通 打造示範項目

引進臺灣「JW生態透水鋪面工法」▲

平潭東門社區一條背街小巷在第九屆共同家園論壇上備受關注,刷爆平潭朋友圈。「此路以前沒有名字,現在大家都喊它『臺灣生態路』。」東門社區黨委書記薛玉鳳說,2018年,社區引進臺灣「JW生態透水鋪面工法」對這條路加以改造,使之具有對雨水的快速滲透、存儲和利用功能,從而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效果,這條路也被稱為「會呼吸的路」。

會「呼吸」的路

在背街小巷試點道路整治提升中引進臺灣工法,是平潭推進兩岸工程建設標準借鑑融合的一個成功嘗試。平潭還率先試點融合海峽兩岸綠色建築技術,啟動建設臺胞社區,打造融入臺灣工程營造技術、材料應用技術和臺灣風格的生活設施配套、文化藝術氛圍,創建臺胞熟悉認同的親切生活空間。

臺胞社區鳥瞰效果圖

近日,臺胞社區項目部,來自臺灣的設計師盧瑞恆正會同施工單位、建設單位,對審核通過的施工圖進行再優化再提升。「我們會在結構上做一些有彈性的整合,提高社區的便利性、安全性,力爭把項目打造成兩岸建築領域合作的精品。」盧瑞恆說。

臺胞社區效果圖

「我們爭取省住建廳支持,參與《海峽兩岸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編制,並全省率先在臺胞社區項目中試點。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立足體現『五個臺灣元素』,致力打造具有標杆意義的兩岸共同家園示範項目。」實驗區交建局城建處副處長李思雄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工程建設行業標準對接融合研究,抓好臺胞社區項目試點工作和經驗總結,打造適應海峽兩岸的「平潭標準」。

02

資質互認 放寬準入條件

除了標準互通,平潭還致力於實現兩岸建築領域資質互認,重點解決臺灣企業順利入嵐並開展業務的障礙和存在的問題,完善制度辦法和頂層設計,推動臺灣企業和專業人員入嵐備案,落實建築領域對臺職業資格採信。

「作為全國首創,也是大陸建築市場面向境外經濟體最為開放的政策。」實驗區交建局副局長王建偉說,平潭通過對臺灣企業的從業範圍和資質證書進行認定,允許臺灣建築業企業備案後即可承攬業務,這項政策突破當前必須在大陸註冊市場主體,並按規定取得相應資質後,才可以承攬建築業務的規定。

臺胞拿到臺灣地區職業資格證書採信證明

在對臺職業資格採信方面,平潭目前已經出臺實施細則,推動註冊建築師、監理工程師等39項職業資格採信工作,確保臺灣職業人員可以直接持有臺灣主管部門頒發的職業證書在平潭開展業務。在完善企業資質採信方面,擴大採認資質等級範疇,進一步放寬臺灣企業準入條件,並從交通、建設行業出發,將臺灣企業承攬業務範圍從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擴大到公路、水運等交通行業領域。

臺灣美容師展示領取到的職業資格證書採信證明

數據顯示

截至目前,平潭已有62家臺灣建築業企業在嵐備案,備案臺灣執業人員113人。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臺灣企業和專業人員入閩主通道建設,更大程度上促進臺灣企業和專業人員入嵐備案,擴大兩岸專業人員交流。」王建偉說。

03

資質升級 助力跨越發展

兩岸建築業深化融合發展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成為平潭建築產業的一張「金字」招牌。而平潭幾年來不斷出臺優化的建築業政策舉措,也讓建築業這一平潭傳統支柱產業實現了再一次的逆風翻盤、跨越升級。

從2015年起,平潭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產業配套發展政策。「我們從財稅支持、市場承攬、信用分建設、創新創優、人才培養等多維度、全體系提出具體措施,『十三五』期間,建築業的數量、規模和市場競爭力都取得跨越式的發展。」李思雄表示。

2016年開始,隨著建築業資質審批權限的逐步下放,平潭在本級審批權限內,重點引導扶持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資質升級,也著力吸引區外企業將註冊地遷入平潭,近年來,實驗區陸續扶持發展了1家總承包一級企業和20餘家二級企業。

「我們公司落地平潭,就是看好平潭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接下來我們將加強人才引進和項目跟進,以項目帶動企業發展,為平潭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福建遠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錫忠說。

數據顯示

「十三五」期間,實驗區新增建築業企業769家,目前全區建築業企業累計906家。2016-2020年全區建築業總產值分別為155億元、166億元、178億元、192億元、135.98億元(2020年截至第三季度數據),年均比增6.5%。

「下一步,我們將從強化政策落地、大力引進區外高資質企業、構建完善全產業鏈和『網際網路+』等方面入手,樹立平潭建築業、隧道業品牌,推動建築產業從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提升。」王建偉說。

出品: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林舒玲

圖片:資料圖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丨兩岸強強融合,亮出平潭建築產業「金字」招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丨搶抓機遇 平潭產業發展走出新路
    實驗區成立以來,平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十三五」期間,平潭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為平潭擘畫的「一島兩窗三區」戰略定位,落實平潭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產業」的要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立足資源稟賦和政策優勢,闖出一條平潭特色產業路。
  • 回眸十三五丨平潭:民生為本 繪就幸福底色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於平潭發展的每一個瞬間。陸續落成的新校園,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年邁的貧困戶家中有了新變化,在家就能享受專業養老服務;村民有個頭疼腦熱,不出村就能看上病,不用老往城裡的醫院跑了……五年來,實驗區呼應民生需求,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惠民舉措,都化作一個又一個笑顏綻放的故事,讓平潭的民生答卷寫滿了獲得感、幸福感。
  • 回眸「十三五」丨平潭搶抓創新風口,培育首個破百億產業
    「十三五」以來,平潭搶搭「平臺經濟」快車,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經過幾年努力,平潭已經引進世界500強、大型央企、民營企業等企業落地。總部平臺經濟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在2019年成為實驗區第一個破百億產業。「這幾年我們按照『一島兩窗三區』定位,發揮疊加優勢,把總部平臺經濟從無做起,從小到大。
  • 平潭臺灣工作部:2020年初步建成兩岸「共同家園」
    金昌明:根據國務院批准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的目標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從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戰略高度謀劃,充分發揮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和「海絲」核心區戰略支點的綜合優勢,積極探索「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新模式,集聚和豐富更多的臺灣元素,深化嵐臺產業互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拓展交流領域,形成載體豐富
  • 平潭加快建設陸海新通道 打造開放開發新高地
    上月初,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公路段試通行,平潭與福州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已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這讓楊曉明感慨:「公鐵大橋通車前,出島最快方式是通過平潭海峽大橋走漁平高速,但要繞過福清才能到達福州。如今往公鐵大橋方向出島,到福州的時間縮短了半個多小時。」
  • 上樓筆記丨平潭上樓村裡說變化,讓「兩岸一家親」更進一步
    上樓村,曾是平潭嵐城鄉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莊,如今試點兩岸社區融合建設,人氣、生氣正在不斷聚集。試點兩岸社區融合推動志願者隊伍成立上樓村還常常組織志願者「走出去」學習交流,並將好的經驗和人才「引進來」,深化兩岸社會融合發展。兩年來,先後派出了4批優秀志願者代表共計70餘人,到臺灣深入學習社區治理機制、基層文化、產業發展、社團和志工組織運作等方面的經驗。同時,還有6批臺灣社區志願者、創業青年等來上樓村參加體驗式交流,在上樓村舉辦社區參訪觀摩、亮點創造等活動,增進了兩岸基層群眾之間的情誼。
  • 創城|兩岸融合發展,平潭城市文明建設吹來臺味風
    兩岸一家親,動力在基層。近年來,平潭深耕基層治理融合,著力促成嵐臺基層交流,透過每年一屆的「兩岸村裡長交流」活動,從「經驗交流」「人員互訪」到「社區結對」「資源共享」,逐步走出一條兩岸基層交流新路子。由表及裡 為平潭注入活力上樓村的臺灣社區營造經驗,正是源於兩岸村裡長交流活動。基層結對、資源互享,在平潭,越來越多的兩岸村居因此結緣,上樓村試點兩岸社區融合建設的點滴也形成了「上樓經驗」向全區推廣。
  • 陸搭建機械產業平臺 推進海峽兩岸深度融合
    本屆機械博覽會的主題是"兩岸機械合作,促進發展共贏",主要包括項目對接、投資洽談、合同籤約、產品展示等內容,突出產業對接、項目帶動、投資促進、區域合作,旨在推進海峽兩岸經貿互動、產業對接、投資合作,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機械博覽會召開之際,記者專訪了第四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斯良。
  • 「海峽」跨兩岸 惠風出平潭
    11月30日上午,世界上航速最快的高速客滾輪「海峽號」劈波斬浪,首次啟動由福建平潭至臺灣臺中的直航之旅,標誌著兩岸間最快捷、最經濟的海上航線正式開通。  一邊是福建第一大島,開放開發先行先試的綜合實驗區;一邊是臺灣第三大城市,島內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 學有優教、老有頤養、病有所醫,平潭繪就民生暖底色
    學有優教、老有頤養、病有所醫,平潭繪就民生暖底色 2020-12-18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文化築橋 平潭IP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
    ……不久前,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作為文化創意的盛會,此次會展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4大專業板塊14個主題展區,可謂是百花齊放,文創花開。
  • 福建安溪:兩岸文創賦能產業融合發展
    幽香氤氳的中式禪意蓮花香盤、獨具創意的紅外感應藤鐵工藝燈柱椅、寓意茶鄉乘風破浪的流行燈飾……近日,2020年兩岸青年人才文創設計邀請賽評審在安溪縣青少年宮舉行,一批匠心獨具的優秀設計作品將安溪茶葉、家居工藝和光電三大特色產業有機融合,現場光影如畫、茶香盈室,讓觀展的評委和觀眾感受到了一場視覺與嗅覺的雙重盛宴。
  • 平潭影視基地發展規劃發布 將打造「平潭影視矽谷」
    平潭影視產業規劃設置「竹嶼灣、臺灣風情、電影世界」三個主題片區,劃分「影視技術、配套產業、衍生產業、配套服務」四個板塊,涵蓋船塢主題外景拍攝地、影視主題文創街區、影視學院、度假酒店、鄧麗君影視歌IP研發中心等20項功能,打造以電影產業為核心,以教育、旅遊產業為驅動的文化旅遊智慧大島。
  • 國華電力「十三五」回眸丨從藍圖繪成工筆畫
    交卷——國華電力公司「十三五」回眸夏曉紅  這是一張用5年奮鬥精心作答的考卷,政治、質效、人文,三門全優;這是一張有5年景深的未完畫作,前面連著過去
  • 第八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在福建平潭舉辦
    臺灣方面的主要嘉賓有: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臺灣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鄧長富,臺灣電影製作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功,臺灣中華演藝總工會理事長陳桓浩,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TVBS)副總經理郝孝祖,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張志祥,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臺灣理事賴聰筆。林文耀、汪威江、廖懇分別代表主辦方在開幕式上作了致辭。中國視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高健主持了開幕式。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側記:兩岸情牽 視界融合
    這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共同主辦的又一次兩岸交流活動。 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秋梅說,本屆藝術節以電視傳媒為紐帶,是兩岸電視藝術界的一場啟迪思想、交心交情、融合發展的盛會。
  • 兩岸情牽 視界融合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側記
    11月20日至25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在福建舉辦。這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臺灣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管委會共同主辦的又一次兩岸交流活動。  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秋梅說,本屆藝術節以電視傳媒為紐帶,是兩岸電視藝術界的一場啟迪思想、交心交情、融合發展的盛會。
  • 兩岸脈動:把握新機遇 共謀新發展
    兩岸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和青年創業者等700多人,圍繞「面對新情勢 再創新契機」的主題,就兩岸產業合作、融合發展等議題,共話新機遇,共謀新發展。  「兩岸產業合作空間巨大,潛力無限,未來美好!」12月9日,中國銀行臺北分行行長陳長江在微信朋友圈曬圖配文,定位是臺北市。
  • 為了電影,我們相聚在平潭——首屆IM兩岸青年影展圓滿落幕
    中國日報10月29日電 10月25日,為期三天,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發起創辦,福建省電影局、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IM兩岸青年影展在平潭影視基地落幕,主競賽短片單元多個榮譽獎項揭曉,共30部影片獲獎。
  • 平潭國資宣布大比例增持 漢鼎宇佑新基建項目要按下「加速鍵」?
    值得關注的是,平潭是繼海南島後獲批的第二個國際旅遊島。近年來,福建省平潭正積極推動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發展建設,致力於打造一個國家級離岸數據中心,以加快平潭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建設兩岸服務外包合作示範區。當地官方信息顯示,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全國唯一的集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於一體的特殊經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