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說
都說世界很大,可你知道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其實只是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嗎?
今天,朵朵想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評分9.1的BBC的「老片子」,雖然首播是在7年前,但是裡面的技術可一點都不老~
高速攝影、紫外&紅外攝影、顯微攝影……這些頂尖科技將刷新你對世界的認知!
以下內容轉載自公眾號「德拉學院」
我們常常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限制,我們人眼其實看不到很多東西。
以下這些事物,你已經看過很多次,但你可能還看的不夠仔細,譬如:
你知道蠟燭的火焰其實很像一幅小型的宇宙星雲圖嗎?
你覺得雨滴是一個球體?不,其實它在空中的樣子更像一個飛舞的水母。
你可能覺得閃電都是自天上劈下來的嗎?但是有一種新型閃電還可以自下而上的射出。(為什麼說它是新型的,下面會介紹)
以上的圖片都出自於BBC紀錄片《理察·哈蒙德:看不見的世界》,豆瓣9.1,又一部神作!
正如片名所陳述的那樣,這裡的世界都是我們正常人眼所看不到的,但又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而得益於現代頂尖科技,我們可以藉助高速攝影、紫外&紅外攝影、顯微攝影等方法去探索這些極限以外的事物,觸碰到那個不可思議的奇妙世界~
前面我們說到有一種新型閃電,是自下而上劈向天空的,現在就來解釋一下。
因為這種閃電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這些很高的發射塔就是閃電向上劈的原因。
你可能會說那很好啊,閃電都劈向天空了,那對地面上的人類就沒有什麼危害了吧。
但是,並非如此。向上的閃電打到雲層時,會引發更多的閃電,又向下劈到了地面上。而且,不幸的是,隨著高層的建築越來越多,這種新型閃電在世界範圍內也越來越普遍。
上面介紹的這種閃電還有大部分普通的閃電,我們平時都能見識到,下面將要出場的這種閃電,由於來去匆匆,只持續大約千分之一秒,所以幾乎沒有人見過。
一道巨大的光柱,有20多英裡高,下方的城市在它的光芒下顯得很渺小。
每一道都像木星那麼亮。
這種閃電俗稱「鬼閃」,從名稱上我們也能感受到它的鬼魅之處,由於極難被觀測到,以至於僅有的幾次記錄還被人們當成了UFO造訪地球.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等量的炸藥,在水中與在空氣中的破壞力,哪個大?
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當然是在空氣中破壞力更大啊。這樣認為的人可能受了太多電影畫面的影響,事實上,炸藥在水中的破壞力會比在空氣中大很多。
意外吧?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個紀錄片裡就揭示了關於爆炸的秘密。
事實上,炸藥在爆炸的時候,真正產生破壞力的不是爆炸本身,而是由於爆炸產生的衝擊波!為了讓大家看到清晰的看到衝擊波,節目組做了一次爆炸實驗,幾千磅的火藥.真的是很拼。
一瞬間,爆炸完成了,只留下一些氣化的炸藥在空中訴說著剛才的猛烈。
但通過高速攝影,我們看到了整個爆炸的過程,也看到了傳說中的衝擊波。
衝擊波快速的從中心區域向外部擴張,經測量,速度在空氣中達到了300m/s,所經之路,所有的障礙物都要被撞到一旁。
現在我們就能解釋前面提的問題了,水中的破壞力更大是因為水的密度比空氣要大,由此產生的衝擊波威力也將更強。
說到水,這個大家可能覺得太普通了,這一次來給大家看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水劇場第一幕:水中隱藏的驚人的破壞力。
助演嘉賓:手槍蝦。
猛一看,我們可能覺得是蝦用鉗子攻擊了蟹,然後嚇跑了它,但是放慢鏡頭:
鉗子夾動的速度非常快,產生了高速的水流,水流噴射的速度接近60英裡每小時,足以使水氣化,形成氣泡。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氣泡在某一個瞬間,可以達到太陽表面的高溫!破裂時,巨大的能量被放出,像超熱的衝擊波。所以,蟹完全是被烤跑的!
這種神奇的特性也叫做水的氣蝕性,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感受到這種破壞力的強大,請看下面這張圖。
被氣蝕效應破壞的螺旋槳
水劇場第二幕:水能覆舟亦能載舟。
助演嘉賓:黽蝽(min chun 三聲 一聲)
現實版的「輕功水上漂」,而這種小動物能在水面上行走則是由於水的另一種特性,表面張力。
我們再用另外一張圖,讓大家清晰的看到這種現象。
一滴牛奶掉入了水中,水面並沒有破裂,而是拉伸了,然後把奶滴彈回到空中,就像水的表面有一層帶彈性的薄膜。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一些介紹,已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人類的肉眼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器官之一了,但仍然存在著許多短板。正如片中所說,我們眨一下眼睛,大約需要15毫秒,人類大腦處理所見影像的時間,大概要150毫秒,而正是在這種感覺不到的延遲中,我們錯過了無數的精彩瞬間。
此外,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帶很窄很窄(很窄的N次方),而光譜的實際範圍要廣的多,一旦解鎖光譜範圍,我們將能看到更加絢麗多彩的顏色。
片中有一位老人,因為治療白內障,手術更換了一隻眼睛的晶狀體,這讓他獲得了某種「超能力」,他竟然可以看見紫外線了!
這讓我們想到了一位藝術家,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他的畫作以鮮豔紛雜的顏色而聞名世界,而據歷史記錄,莫奈晚年時也進行了白內障手術,直接切除右眼的晶狀體。
所以,我們正常人類看一幅畫是這個樣子:
科學家們推測說,有可能是他可以看到紫外光了,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吧!
其實,看這部片子,除了能獲得許多新鮮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思考。
現代社會,在網際網路的包圍下,我們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這讓我們有些麻木,覺得一切都稀鬆平常,但是你知道嗎?所有的科學發現都是起源於那些最普通的現象。
伽利略在教堂中觀察到了吊燈的擺動現象,然後深入研究,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規律
1676年春天,列文虎克在研究胡椒為什麼會有辣味時,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
再近一點的,20世紀50年代,一生開掛了的圖靈提出了關於細胞的自組織分化現象的假說,試圖用來解釋老虎、獵豹等動物身上的圖案與紋路,而後也被證實
如果人們再也沒有好奇心了,再也不去探索發現了,那麼將會是整個人類的災難。
所以當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面對觸手可及的手機、ipad等行動裝置,除了用來娛樂以外,是否還能去給他們普及一下這些機器的工作原理?
那裡面包含了整個人類的智慧結晶,或者更現實一點的,去帶他們看一些類似《看不見的世界》的科普節目。
*文章來源:德拉學院
朵朵今日福利:
這部《看不見的世界》,朵朵已經全部幫你找好了,回復暗號【世界】看起來~
▼
長按關注「耳朵裡的博物館」二維碼
在微信號內回復關鍵詞「世界」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