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三季度GDP數據的陸續出爐,全國GDP前十城市的排名也更新了。南京無疑成為了其中的明星城市,達成了如下成就。
1、前十強城市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
2、年度前三季GDP首進前十,暫居第九;
3、GDP差距停止擴大,連續第二年追近蘇州。
綜合實力強勁的大南京,正在補齊最後一塊短板!
Part 1
前三季度全國重要城市GDP增速,南京第一
最新的全國前三季度GDP全國前十大城市排名,延續了二季度的排名,南京穩穩列在了第9位,今年大概率將創造歷史,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如果不考慮武漢今年的特殊因素,天津已經被擠到了第11位。
在這份三季度的GDP榜單中,南京還有一個最亮眼的數據,那就是前三季度GDP增速方面,南京以3.3%的數據,位列十大城市中的全國第一位。
早在一季度各地GDP公布的時候,南京就成為當時全國全年GDP過萬億城市中,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城市。在2019年的全年榜單中,南京也以8.1%的實際增速,僅次於成都位列全國重要城市第二位。
此次三季度GDP數據南京增速再次位列全國重要城市第一位,體現了在今年特殊的環境之下,南京經濟獨特的韌性。
Part 2
補齊最後的短板,南京GDP持續追近蘇州!
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數據,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南京的GDP絕對值連續第二年與蘇州拉近距離!
2020年前三季度GDP:蘇州為14208億元,南京為10601.61億元,兩者差額為3606.39億元。
2019年前三季度GDP:蘇州為14000.27億元,南京為10267.12億元,兩者差額為3733.15億元。2019全年GDP蘇州為19235.80億元,南京為14030.14億元,兩者差額為5205.65億元。
2018年前三季度GDP:蘇州為13279.08億元,南京為9458.34億元,兩者差額為3820.74億元。2018全年GDP蘇州為18597.47億元,南京為12820.40億元,兩者差額為5777.07億元。
2017年前三季度GDP:蘇州為12387.90億元,南京為8703.48億元,兩者差額為3684.42億元。2017全年GDP蘇州為17319.51億元,南京為11715.10億元,兩者差額為5604.41億元。
南京新街口夜景
根據近幾年的GDP數據可以看出,知道2018年,蘇州與南京的GDP差距一直都是越拉越大。以前三季度的GDP為準,到2018年,蘇州與南京GDP差距達到3820.74億元,全年GDP差距達到了5777.07億元。這也是兩城GDP差距的峰值。
南京無論如何努力追趕,與蘇州差距都在越拉越大的這個現實,直到2019年開始出現了改變。以前三季度GDP同比來看,2019年南京與蘇州的GDP差距縮小了87.59億元。以全年GDP同比來看,2019年南京與蘇州的GDP差距縮小了571.42億元。
在2020年這個特殊年份,在疫情對經濟的重創之下,以前三季度的GDP來看,南京仍在繼續追近蘇州,而且同比速度還有所增快。2020年前三季度,南京與蘇州的GDP差距縮小了126.76億元,比2019年追近的程度有所增加。
照此預估,今年底的全年數據出爐後,南京追近蘇州的GDP數額可能會高於2019年。而如果這個趨勢不變,即便按照2019全年追近500多億的速度,10年之後,南京可能也會在GDP的絕對值方面追上蘇州,重回江蘇省龍頭的地位。
Part 3
南京為什麼能持續變強?
對於GDP的增速,一年的起伏具有偶然性,因此,2019年南京追近蘇州,還沒有人敢斷言是一個趨勢性的現象。但在2020年疫情嚴峻考驗之下,截至目前,南京依然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這恐怕就不會偶然因素可以解釋的了。
建設中的南京長江五橋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稱,在過去若干年江蘇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南京遜色於蘇州、無錫。因為在這個階段,蘇州、無錫依賴靠近上海的地理優勢,在出口導向、吸引FDI模式中佔據優勢。
但近年來,在後外向型經濟時代,在國內國際市場相平衡發展的新階段,南京的科教、政治、文化等綜合優勢就發揮出來了,因此追近蘇州在經濟邏輯上說得通。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則認為,南京的底蘊和基礎很好,而且又是長三角非常重要的副中心城市,是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省會,這幾年通過南京都市圈的建設,不斷拓展自己的經濟腹地和輻射範圍。
這幾年南京發展態勢好,跟教育科技資源以及文化底蘊有關係,也跟當地發展思路的轉變有關。
思路轉變,可能是南京近年來給人印象最深的。例如,南京正在從過去事事不爭先的中庸城市,走向事事要爭先的進取、創新型城市。
【疫情0死亡】
2020年這場新冠疫情,南京帶領全江蘇省實現了「0死亡」的記錄。
抗疫期間,在全國網友都在刷屏火神山醫院之前,南京網友突然發現,自己的城市早就擁有了寧版「火神山」——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這座2016年投入使用的醫療中心,在這場抗疫戰役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工廠不停工】
有網友就透露,今年雖然有疫情,但像南鋼等一些南京企業根本就沒有停產,一直在正常上班。
這得益於南京的大塊頭企業多,抗風險能力強,在抗疫期間保生產上,也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南京目前有工業企業3.3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有2600多家。
【全國第一家:一把手帶頭下館子】
疫情穩定後,3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帶頭下館子,到商家大廳就餐,吃了鴨血粉絲等秦淮小吃。這在全國所有城市裡,是第一個。
3月13日,南京又率先發放3億多元的消費券。
3月19日,南京當地班子開會,也領先全國其他城市全體摘了口罩。
在整體疫情形勢下,誰先做一步,不僅說明對疫情形勢有更大的把握,關鍵是背後的勇氣、魄力。
【全國最高規格創新委員會】
2020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現場(南報融媒體 崔曉/馮芃)
今年5月6日,南京市委創新委第一次會議召開,因其超高規格、頂配陣容,備受矚目。這是繼深圳、廣州之後,國內成立的第三個(科技)創新委員會,由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這在三市「創新委」中,還是頭一次。
【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第7】
南京民營企業不強,成為經濟發展的短板。但近幾年來,南京的民營企業增強的步伐也在大踏步前進。
據《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數據。南京以12家的數量排名全球第七,在國內僅次於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而在2017年,南京這個數字只有2家。2020年,不出意外,這個數字還會有所增加。
【創新人才留寧創新高】
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圖源:研創園官網)
2019年,南京新增人才總數比2018年多了近5萬人,跑出引才聚才「加速度」。如果以天計算,每天平均有1000名以上大學生落戶南京,成為「新南京人」。
南京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的人數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全省前列;已集聚140名科技頂尖專家、340名創新型企業家、2860餘名高層次創業人才,有5名諾貝爾獎及圖靈獎得主、86名中外院士選擇在南京創新創業。
在恆大研究院和智聯招聘聯合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單中,南京排在第六位,僅次於上海、深圳、北京、廣州和杭州。
2020年11月26-28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將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這個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創新智造盛會,已在中國南京成功舉辦了四屆。
結 語
誠然,在城市的持續發展上,南京還有不少短板和不足。例如人口總量的增長速度,一直是各方關注和努力改變的焦點。
但一座持續堅持做「出頭鳥」,保持「敢為人先」氣質的城市,註定不會是一座永遠平庸的城市。
綜合實力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的同時,南京正在持續補足自己的經濟短板。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希望南京的這口氣,提起來了,就不要再放下去!
- END -
▼
文/遙哥
本文版權歸屬於「匯買房」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