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貧困夫妻12年生9娃:生完十個不生了,要供娃上大學

2020-12-28 澎湃新聞

90後韋國則、蒙秀萍夫妻倆12年生育9個孩子的事在網上被傳開了,這幾天不斷有陌生人打來電話,還有人半夜敲他家窗戶說要幫忙撫養小孩,各地的記者也湧向了這個廣西都安縣的偏遠山村。

憨厚實在的韋國則從沒經歷過這種場面,甚至有些害怕。來韋家的人太多了,村裡擔心有些人目的不純,鄉親們這幾天都在幫韋國則家「篩選」來客,來路不明的人會被擋在路口,證實正規身份後才能入村。

已六個月身孕的妻子蒙秀萍也在6月11日晚帶著孩子躲起來不見人。再有三個多月,夫妻倆將迎來他們的第十個孩子。

「夠了。」韋國則嘟囔著,等妻子生下肚子裡這個孩子,不生了。

6月12日下午,韋國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解釋稱,他是家中獨子,從小在養父母家長大,童年的孤獨讓他逐漸萌生成家後多要孩子的想法。要孩子是和妻子共同的意願,避孕的東西也在用,但懷上了都會生下來。

韋國則家是村子裡的深度貧困戶,全家在2019年10月搬到了150平方米的安置房內,目前每月每人享受350元的A類低保。

只讀到小學四年級的韋國則長期靠在外打工補貼家用,但他對孩子們充滿期待:「只要他們想讀、能讀到大學,打工供他們。」

十裡八鄉的「名人」

韋國則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村裡人拿著手機給他說:「你火了。」

1991年出生的韋國則目前已是9個孩子的父親。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網際網路打破了山村往日的平靜。韋國則一家9個孩子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後,他很快成為十裡八鄉的「名人」。不斷有陌生人來到村裡,向村民打聽韋家的住處。

韋家在廣西中部的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弄鄧屯,四面環山。

從地圖上看,這裡離都安縣城直線距離近40公裡。但住這的村民到縣城,需要開車在蜿蜒山路上行駛兩個多小時,行程近百公裡。

「好多外地人開著車來。」同村一位村民說,第一次見村裡這麼熱鬧。

但這十幾天,韋國則是「懵」的。1991年出生的韋國則,在2008年和1990年生的妻子蒙秀萍生下第一個孩子,當時韋國則才17歲,蒙秀萍18歲。

接下來的12年裡,二人又生育了8個孩子。現在,妻子又已六個月身孕,第十個孩子即將出生。

前不久,一段韋家的視頻被人上傳到了網絡上,穿著白襯衫的韋國則略帶羞澀地介紹自家情況,「9個(孩子),肚子裡還有一個」。

「你怎麼想到生這麼多孩子?」拍攝者問。

「我也沒有辦法呢。」韋國則苦笑著回答,「慢慢撫養過來」。

深山裡、破木屋、孩子成群、貧困戶,在這些標籤下,這個原本很難引起關注的家庭,迅速在網絡上引發圍觀和討論。

都安縣保安鄉附近的群山。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一波波記者來採訪,不斷有陌生人打來電話,甚至有人半夜敲窗戶,說要幫韋國則撫養小孩。這可把韋國則嚇壞了,在他看來,是有人要「搶」孩子,頓時和妻子有些不知所措。

6月12日下午,在上鎮村的一處建築工地上,短髮、皮膚黝黑的韋國則剛下工休息。

最近他不斷給來訪的人介紹家裡情況,但面對媒體記者和縣裡工作人員的「大陣勢」,韋國則還是很拘謹,兩隻手搓來搓去。

附近的村民和工友見到又有人來採訪韋國則,也紛紛跑過來圍觀,拿著手機拍攝。

韋國則有些寡言,對個別問題會保持沉默,低頭看著石子路;遇到感興趣的問題,他才用夾雜著方言的普通話多聊上幾句。

村幹部覺得,韋國則從小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山裡,沒見過多少世面,「最近幾天的陣勢太大,已經怕了」。

十幾天村裡來了十幾波人找韋家,最多的一天來三波,村裡擔心有些人目的不純,鄉親們這幾天都在幫韋國則家「篩選」來客,來路不明的人會被擋在路口,證實正規身份後才能入村。

韋國則說,他和最初拍攝視頻的那個人不認識,當時村裡有人帶過來說是愛心幫扶,他便照著那個人的鏡頭回答了問題。對方還到尚未拆除的老木屋裡裡外外拍了拍,和他聊了近40分鐘,但傳出的視頻中卻沒提他家有低保,已住上了當地政府集中安置的新房。

「彌補童年缺失」

妻子蒙秀萍是鄰縣大化縣雅龍鄉人,2007年,韋國則赴廣東東莞打工時,二人在務工的地方結識相愛,一年後便有了第一個孩子。

「2008年要的娃,2017年領的證。」韋國則說,在他看來,或許是有與妻子從小喪母后缺失母愛這樣的類似經歷,雙方都能理解對方,平時很恩愛。

韋國則從小被從大化縣一個家庭送養到沒有生育能力的上鎮村韋家,養父母待他很好,但因為家裡就他一個孩子,有時候會顯得很孤獨,沒有人一起玩,小時候跟別的小孩打架也沒有幫手,他心裡逐漸萌生出「人多好」的念頭。

「要這麼多孩子也是我們倆人共同的意思。」韋國則說。

雖然也用著避孕的物品,但依舊連續懷上孩子;懷上了,韋國則和妻子都選擇了生下來。

「10個孩子,夠了。」他低頭小聲嘟囔了一句。

鄉裡的工作人員說,平時鄉裡也會在村裡宣傳計生的政策,在韋國則去鄉衛生院時,也給他發了避孕的物品,但誰也沒法保證他用不用。

韋國則的9個孩子中,有3個女兒6個兒子。最大的孩子今年12歲,在附近的大化縣雅龍鄉小學讀四年級,最小的孩子1歲多,妻子蒙秀萍得平時背著照看。

「你等一等,我給你看。」因為家庭成員太多,韋家有兩本戶口簿,在給外人展示家庭成員時,韋國則便會從床鋪底下的紙箱裡翻出這兩個本子。

先前幾個孩子都是養母接生,後面才去的衛生院。山裡情況特殊,除了接生外,孩子都是吃母乳和玉米糊長大,他們也沒給孩子買過奶粉,在1歲前都是妻子用母乳餵養。

孩子平時也會問要「餅乾、玩具、水果」等東西,保安鄉每三天有一次集,缺什麼東西,韋國則就會花半天時間去趕集。

妻子蒙秀萍和韋國則都是瑤族人,平常在家裡也多用瑤語交流。最近見到家裡來了很多陌生人,蒙秀萍也顯得很無措,因為普通話不好,往往要當地人將她說的話轉譯一遍,外人才能聽懂。

矮小清瘦的她穿著格子上衣,挺著大肚子,丈夫和外人講話時,她背著最小的「老九」,左右手牽著已能走路的娃,在屋外的巷道裡玩耍。因為丈夫經常要外出打工掙錢,照顧孩子的任務大部分都由她來完成,平時幾乎都要被孩子圍著。

要照顧的孩子實在過多,四周都是山,蒙秀萍總是前後左右盯著,或者在房裡聽到孩子玩耍的聲音她才放心。一旦看到有孩子跑遠,他便立馬追上去趕緊「控制住」。

在上鎮村附近做建築零工的韋國則。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外出務工時,韋國則一年也就只能回來兩次,一次是年中收作物,一次是年底。自己不在家,妻子都會帶著孩子住在大化縣的娘家,方便有人照顧。

在廣東的建築工地做雜工,韋國則每天有200元的收入。等到工資發了,他便把一半錢打回家裡,如果家裡說錢不夠用,他便再想辦法匯錢回來。

兩地分居,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韋國則夫妻平常會通過電話聯繫。

「問問健康沒,孩子好著沒。」韋國則說,孩子雖然不經常生病,但一旦遇到「著急的病」,他都會坐大巴趕回來。深圳到都安開通有直達的大巴,這成為連接韋國則家與工地的主要通道。

養母2019年4月病重去世後,對韋國則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他將養母的身份證照片翻拍列印出來,掛在了牆上。之後便幾乎沒有外出務工。

在家閒著時,韋國則會到附近村裡需要幹活的工地做雜工,一天也有200元的收入。

「會供孩子讀大學」

只上到小學四年級,妻子也沒讀過書,韋國則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只要他們想讀、能讀到大學,打工會供他們。」談到孩子時,一直不多話的韋國則顯得有些興奮。他說,目前讀小學的幾個孩子的成績都在班裡不錯,他雖然也沒多少文化,但知道取得好成績意味著什麼。

「讀到保安中學,再讀到高中,爭取到大學。」11歲便輟學跟隨堂哥到欽州砍甘蔗,韋國則自知打工很苦,他不希望孩子以後也遭受這份罪,知道上大學後能找個好工作。

當地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對於韋國則這類特殊貧困家庭的孩子,縣裡政策是可以免費讀完高中。孩子穿的衣服、用的文具也經常會有愛心企業捐贈,上大學後也有免息貸款。

在外界最初看到的視頻中,背景是韋國則家的破舊老木屋,這裡是韋國則自小生活的地方。

木屋建在上鎮村弄鄧屯山上一處相對平緩的地方,用木板和木柱圍起搭建而成,因為長期遭受雨刷,外體已泛白、腐朽。

房子周圍堆了些從山上砍下的灌木,屋前一塊不大的平地上種了些玉米、蔬菜。

屋內,透過木板縫隙,亮光可照進昏暗的房間。

都安是廣西極度貧困縣,人均耕地不足0.7畝,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

看著前述情景,很多網友認為韋家是因為超生致貧,依然生活在簡陋甚至原始的環境中。

「純屬誤解。」從廣西自治區發改委派駐到上鎮村當第一書記的郭京已駐村兩年,對韋家的情況比較熟悉。他告訴澎湃新聞,其實並不像網友所猜測那樣,兩年前縣裡為韋家這類低保戶蓋了150平方米的新房,竣工後韋國則全家便搬到了新居,木屋只是存放些農具、化肥、種子,平時不住人。

政府和社會愛心力量修建的安置房,韋國則等18股貧困戶可入住15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在韋家被關注後,木屋便被鎮村的工作人員推倒。「主要是防止他還回來住,畢竟年久失修,有危險。」鄉裡駐村幫扶的一名幹部介紹。

韋國則新家的門前牆上掛著的「廣西脫貧攻堅精準幫扶聯繫卡」,這個11口之家將在今年實現脫貧,主要脫貧措施是「種養和低保脫貧」。

韋家這套150平方米安置房是政府和對口幫扶單位出資解決。2019年10月竣工後,韋家便搬了過來,和其他17戶貧困戶統一安置在一起。

郭京介紹,今年韋國則家升格為A類低保,韋國則家11人都享受每人每月350元的低保,一個月近4000元。此外,他們家還享受養老金、生態林補償、農業補貼、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補助、醫療保險補助等大大小小七八項政策。

除了打工收入和低保保障外,韋國則家還在當地專業合作社寄養了3頭牛5隻羊,從2017年開始,每年還有近4000元的分紅。

韋國則新家門牆上的扶貧收益卡,全家11口人享受每人每月350元的低保。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今後肯定會持續關注。」鄉政府的工作人員說,像韋國則家情況比較特殊,鄉裡各村的生育願望相對旺盛些,但一般也都是一家3到4個孩子。之前計生部門工作人員下鄉後往往找不到韋國則家人,要做工作也沒辦法。

針對外界關心的超生是否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問題,澎湃新聞從當地官方人士處獲悉,韋家的情況比較特殊,根本無力承擔這筆費用,屬於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澎湃新聞注意到,就在韋國則新家的外牆上掛著「計生服務創千秋基業,人口統籌築萬家和諧」的橫幅,門窗一側則掛著一個「安全套免費發放機」。

韋國則新房牆上掛著的安全套免費發放機。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還有一個在肚子裡」,90後夫妻12年生下9個娃,最大的已經12歲
    並且大部分的家庭也都是以單胎或者是雙胎為主,一般不會超過三個孩子,不過卻有這樣一對夫妻不走尋常路。------引言0190年夫妻身處深山,12年生了9個娃,而且還有一個在肚子裡>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讓許多的人都表示非常的震驚,現在的90後大部分都不太願意生太多的子女,因為這樣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
  • 90後夫妻生9個娃,丈夫表示「撫養沒問題」,我卻想起了何以為家
    後夫妻生了9個娃#01.據相關媒體報導:在廣西河池都安縣有一對90後夫妻孕育了9個孩子,其中3女6男,另外肚子裡還有一個7個月大的胎兒,也就是說,他們即將有第10個孩子。他們最大的孩子才12歲,在讀4年級。
  • 90後小夫妻連生9個娃,自己接生,還有一個待生產
    環境確實優美,不過這裡居住的人都是靠種地為生,所以生活就比較艱苦,大多數年輕人都搬了出去,到城市裡工作生活去了,基本上村裡只剩下孤寡老人了。6月6日,據媒體報導,廣西河池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一對90後夫妻目前生育有9個孩子,分別有3個女兒6個兒子,最大的孩子12歲在讀4年級,還有1個再有3個月也會降生。
  • 90後夫妻住深山「瘋狂」生娃,靠低保過日子,國慶第10娃出生
    而到了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的今天,每多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家長要付出多一倍養育孩子的經濟支出,所以年輕父母們自然更加崇尚「優生優育」,不願意再生太多的孩子,讓自己承擔過高的經濟壓力。 然而就在「優生優育」成為大趨勢的今天,廣西有對夫婦住在深山裡居然連生了9個娃,而且就在今年國慶期間迎來了他們的第10個孩子。
  • 90後夫妻窮困潦倒仍瘋狂生娃,生育17個子女的賭王何鴻燊甘拜下風
    與丁克族的拒絕生育觀念相反,近日,媒體曝出廣西一對90後小夫妻的瘋狂「生育計劃」,據報導,這對小夫妻已經生下了9個孩子,第10個孩子正在胎中,預計三個月後就會出生。消息一出,網絡輿論瞬間爆發,網友們紛紛展開熱議——年輕夫妻一口氣生育10個孩子,這真的合適嗎?
  • 生九娃男子再添一娃,靠低保養十個娃,大多數家庭沒這個魄力
    一對住在深山裡的90後夫妻,膝下已經生了九個娃,最大的12歲,肚子裡還懷了一個。他們靠吃低保過活,此事引起人們的關注而走紅。既來之,則安之,懷上了就把ta生下來。 能夠生九娃,這歸功於夫妻二人好的身體條件。男方91年,不到30歲,正是生育較好的年齡段。妻子在這麼多年裡都在生娃,看著她的滄桑,不得不讓人心疼。
  • 「不就生個娃嘛」男子上儀器才4級就生不如死,生娃卻要12級疼痛
    "不就生個娃嘛",很多人在未曾體會過這種疼痛,或者該成熟的年紀,心智卻沒有達到,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男子想體驗分娩疼痛,坐上儀器才4級就要按暫停鍵曾經有一檔節目,一位男生想體驗生娃的疼痛級別,儀器一共12級疼痛。
  • 我大奶奶今年89了,生有十個孩子,廣東90後小哥厲害了也生了十個
    #對話廣西九娃父親#1991年出生的韋國則和1990年出生的妻子小蒙,因「90後夫妻生九孩」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6月10日,記者在廣西都安縣上鎮村,見到了韋國則妻子小蒙和三個孩子。我經常是一個人,有什麼事的話,沒有誰幫助自己,所以我想多要幾個孩子。記者:要孩子的時候有過計劃嗎?韋國則:沒有,都是懷上了就要。有人來村裡發放過保險套,但我不太懂用,有的時候沒用。記者:有沒有想過做節育措施?
  • 如今三胎都來了,大家為何卻不想生了?00後:不結婚不生娃很自由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二胎放開後,出生率卻迎來3連跌,官方催生也沒能帶動生育。在老齡化加劇的時代,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如今三胎都要來了,為何年輕人不願生娃?」出生率「3連跌」一對父母給兒媳婦寫信,信中指出:「你們養得起車房,為何讓你們養娃就這麼難,真的養不起嗎?」
  • 生娃有癮?陳浩民老婆5年生4胎,窮到拿不出租金還要生5胎
    生娃有癮?陳浩民老婆5年生4胎,窮到拿不出租金還要生5胎對於明星生了寶寶,觀眾的第一感覺就是為他們感到開心,畢竟每個寶寶都是上天派來陪伴的天使雖然陳浩民發生了這樣的傳聞,但是夫妻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受到影響,依舊如膠似漆,可令人不解的是陳浩民既然如此愛著蔣麗莎,又怎麼會捨得她5年生4胎?
  • 廣西90後小夫妻生9孩,家徒四壁的他卻對未來充滿信心?
    自從放開「二胎」政策後,有些人選擇添加一個新的家庭成員,但更多的人們面對生活的壓力和超高的房價,還是不敢輕易要二胎。不過最近聽聞「一90後夫妻深山生9孩」的消息,真是刷新了小編的認知呀!在結婚率和出生率都日益降低的21世紀,居然還有人如此有勇氣,一口氣生了9個單胞胎孩子,據說妻子肚子裡還有一個!在廣西河池都安縣保安鄉上鎮村弄鄧一幢搖搖欲墜、四面漏風的木板房子裡,一對90後夫妻,目前已生育9個孩子,肚中還有1個孩子,3個女兒和6個兒子,最大的孩子12歲,在讀4年級,加上肚子裡的孩子,兩人將生育10個孩子!
  • 「我,結婚24年,生了12個娃... 一天睡不到三小時,但我很幸福 」
    所以,媽媽們都說 「帶一個娃像打仗, 帶倆娃累到昏厥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帶12個娃是種什麼體驗?在日本,有這麼一對夫妻,他們結婚24年生下了12個孩子——6男6女,組成了14人的超級大家庭,比一支足球隊登場11人還多。
  • 「沒錢生什麼孩子?」90後被問會生幾個娃,答案人間真實
    但是90後卻不這麼想,有一個街頭採訪,隨機採訪了一些90後女性,詢問這些女性:如果國家不限制,父母都催生的話,你會選擇生幾個娃? 面對這個問題,有不少女性直接回答不生,一些到了適婚年齡,已經結婚了的女性會選擇生一個。
  • 夫妻生的娃,DNA檢測卻是「叔叔」的,可爸爸是獨生子,看完目瞪口呆!
    夫妻生的娃,DNA檢測卻是「叔叔」的,可爸爸是獨生子,看完目瞪口呆!小李和小黃結婚多年,但始終沒有成功懷上寶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最終選擇了做試管嬰兒。可喜的是這次倒是成功了。生下來了個大胖小子,全家也很歡喜。
  • 夫妻不願生,女性成突破口?再不生,生娃人都沒了
    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對於現在很多年輕夫妻來說,多生孩子並不是他們的目的,相反的,「只生一個」成了年輕夫妻最贊同的「生育計劃」。甚至,現在我們常常還能聽到不少夫妻決定組建「丁克家族」,也就是不生孩子。也許很多老一輩的人不能理解,覺得「傳宗接代」是每對夫妻的「責任」。但是,在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的時候,就連國家都開始「坐不住了」。
  • 因生九孩成為轟動全國的網紅夫妻,國慶再添一娃
    還記得那對生了9個娃的廣西90後夫妻嗎?今年7月份,廣西一對90後夫妻,因生九孩成為轟動全國的網紅夫妻。國慶再添一娃,一共十個娃。看背景就知道這家庭經濟情況好不到哪去,生這麼孩子幹啥呢,又不能給予好的教育培育優秀人才。
  • 這女人在日本「育兒圈」大火,46歲生了12個娃,還開了間醫院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在的年輕人,為啥不願意生娃,還不是因為,養娃太貴了。經濟壓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養一個孩子,意味著消滅一個「百萬富翁」。而後的每一年,她都以很平均的速度,生下每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1998年~2003年,她每年生一個孩子,實在是有點厲害。2007年的時候,又重新開始生孩子,直到2020年的時候,她已經有了12個娃了,這個數量在現在這個社會,真的很容易嚇到別人。
  • 生了娃還能身材絕佳!
    生完第二個孩子之後露面依舊身材完美!    很多人生完孩子之後就身材走樣,變胖了。上戶彩12年與EXILE前隊長HIRO結婚,15年生完孩子之後反而瘦到讓人心疼。  今年生完二胎復出的時候已經恢復得很贊了。
  • 夫妻20年生12個娃被嘲笑,如今卻打臉無數人……
    20年的時間裡,他們一共生下了11個孩子,最大的快20歲,最小的才剛學會走路。在出生率很低的日本,一對夫妻一般只生一兩個孩子,像這樣一連生十多個孩子的家庭非常少見。他們的故事經媒體曝光之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去年,日本媒體再次播出了他們的近況,人們才得知他們又生了一個孩子。
  • 90後寶媽7年生4娃,剛斷奶又懷孕,易孕體質的女性有多絕望?
    隨著時代變化,90後年輕人們的生育觀念與上一輩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較於老一輩人「多子多福」的生育理念,由於經濟壓力大等各方面的原因,這一代90後們更崇尚「優生優育」,更多人選擇了只要一個孩子。然而近期社交媒體上卻有一名與眾不同的90後寶媽,在7年內連生了4個娃,剛斷奶又測出懷孕,可以說是非常「不走尋常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