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理人雜誌 9月刊78-80頁
在無網際網路+,無商業的大背景中,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專家有爭論,企業也未必明確自己的路徑。《經理人雜誌》就此專訪了泰一指尚CEO付海鵬。付海鵬表示,在泰一指尚看來,「網際網路+」的真正核心是在大數據,沒有大數據,就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泰一指尚的商業模式,就是以大數據為賣點,把所有企業的網際網路+,都當作自己的商業機會。
文/沈偉民
今年5月,傳媒業大佬杭報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華媒控股(000607.SZ),宣布與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一指尚」)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共同出資成立杭州華泰傳媒文化有限公司(最終名稱以工商核准為準),由此,杭報集團將協同華媒控股,一起向「網際網路+生態圈」的城市生活服務商加速轉型。
在這樁合作中,作為陌生面孔的泰一指尚,為什麼能介入到一家上市公司「網際網路+」戰略中呢?
手握「網際網路+」命脈
泰一指尚CEO付海鵬介紹說,從時間維度上來看,泰一指尚是國內進行大數據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首批研究者和經驗積累者。在當今「網際網路+」的時代中,公司通過大數據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對網際網路營銷領域進行研發和創意延展,致力於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組織頭腦和踐行者,助力中國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化和國際化。
泰一指尚CEO付海鵬
「傳統時代封閉式、割裂式和人為式的生產銷售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網際網路下的商業進程,以產業網際網路改造傳統產業的商業模式勢在必行。其中,大數據作為『網際網路+』時代各個環節的業態轉變和技術創新的支撐,將幫助企業從生產環節、信息服務到客戶關係等全方位多層次大變革,因此,大數據是『網際網路+』的核心引擎與創新動力。」付海鵬這樣表示。
從大數據應用看,泰一指尚如今已將電視、PC到移動端進行了全網數據的全面打通——在電視端,囊括10多家國內主流智能電視廠商、數位電視及IPTV網絡電視,覆蓋近7733萬終端、1.5億獨立用戶和30%的互動電視人群;在PC端,覆蓋80家核心媒體,深度合作的有50家,外部資源有10000家,擁有近6億獨立用戶;在移動端,整合TOP500優質APP,匯聚8000家熱門3G/WAP站及6000個APP,覆蓋4.6億用戶。那麼,在這些龐大數據中,泰一指尚如何掘金的呢?
「通過對近6億網民的行為數據,我們劃分了7000個多維度屬性標籤,包括用戶的性別、收入、興趣、需求等數據,精細勾勒出最具價值的核心用戶領袖,準確圈定目標受眾,同時我們還可描繪出各屏幕中目標用戶所佔比例、所在地域、在線時長等數據,然後將數字營銷從單一的展示變得更為高效、精準、智能,幫助客戶有效提升商業轉化價值。」根據泰一指尚CEO付海鵬提供的文件資料顯示,目前泰一指尚B2B的客戶群囊括汽車、電商、快消、金融、遊戲、旅遊、教育等行業。
由此可見,意圖打造「網際網路+生態圈」的華媒控股,與泰一指尚合作,正是看中了後者在多網數據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從泰一指尚角度,自己能夠吸引華媒控股等優質客戶,就是因為自己抓住了當下「網際網路+」的真正命脈——大數據。
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產
在無網際網路+,無商業的大背景中,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專家有爭論,企業也未必明確自己的路徑。田溯寧的觀點是——「網際網路+」就是產業網際網路,而馬化騰的觀點是「跨界融合,連接一切」,不過在泰一指尚CEO付海鵬等人看來,「網際網路+」的真正核心是在大數據,沒有大數據的「網際網路+」,就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為此,付海鵬提出,一個企業做好「網際網路+」必須具備三個基礎開放能力:數據商業化的能力、業務移動化的構建能力、數字營銷的能力。
付海鵬所指的「三大能力」,對非專業人而言,會存在認知障礙,但泰一指尚通過服務傳統行業的客戶,正在影響終端的普通消費者群體。
以某知名餐飲客戶為例。作為傳統的餐飲公司,該客戶需要降低空座率,提高顧客的粘性,提高顧客二次消費率,同時能向他們賣出更多的餐品——這是所有餐飲公司的期望,也是傳統管理無法解決的痛點。儘管這個客戶也設計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帳號,以及和第三方餐飲O2O建立合作,但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
「像這類已經營多年的餐飲公司,通過點單、發VIP卡等行為,實際上已累積龐大的基礎顧客數據,這些數據包括顧客的年齡、職業、買單的金額、消費餐品類別,以及消費次數等等綜合數據,但是它們或許沒有意識到,海量數據也是公司的一種資產,怎麼利用數據對接上經營傳統餐飲公司都無法拿出解決方案。」付海鵬告訴《經理人》,泰一指尚就是通過「三大能力」來盤活客戶的數據資產:
第一步,導入點單系統、VIP卡的數據源,然後對海量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以實現數據商業化的能力;第二步就是構建移動化業務能力,通過數據化分析和處理後,精準了解大部分消費者的習慣,然後設定促銷、內容消息,通過APP等移動工具和粉絲交互,當然也能針對每一個消費者的餐飲消費習慣,進行移動端的微信、推送信息等手段,同樣與之交互;第三步就是幫助客戶設立一套基於數據技術鏈式營銷方案,幫助該企業的顧客能夠便捷、快速的實現訂單、買單。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發現:傳統企業要想真正實現「網際網路+」,並不是擁有電商業務、微信公眾帳號等模式配置後就能實現,而是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對客戶資源的大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診斷等整個邏輯行為之後,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網際網路+」。
大數據能力重在行業沉澱
對於泰一指尚的商業模式,現在可以清晰得出這樣一個邏輯:就是以大數據為賣點,把所有企業的網際網路+,都當作自己的商業機會。但在大數據領域,不僅僅只有泰一指尚,僅資本市場中涉及大數據概念的上市公司就不下20家,何況還有BAT以及其他的競爭者。那麼,在這場大數據的混戰中,泰一指尚如何贏得自己的地位和發展呢?
首先是數據商業化能力的構建。泰一指尚通過對智能管道數據、全網爬蟲數據及第三方合作數據的抓取,再基於對大數據管理平臺的數據進行標準化和細分,通過商業模式頂層設計,進而提供極具價值的商業化能力,為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轉型提供數據管理能力,以及幫助政府部門、運營商、品牌企業等將傳統的結構化數據和網際網路化後所產生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數據整合和數據標籤化,最終實現數據可視化的多樣性應用。
其次是業務移動化能力。泰一指尚擁有移動電商解決方案和移動媒體解決方案,為傳統企業、傳統媒體量身定製一站式移動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快速、低成本的擁有移動電商能力和形成媒體能力,使企業具備業務移動化能力,助力企業媒體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傳遞品牌價值,沉澱價值客戶,邁出移動網際網路布局的第一步。
此外,泰一指尚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全力打造數位化營銷系統能力,通過系統能力開放,提供DSP(程序化廣告購買平臺),SSP(媒體廣告資源管理平臺),DMP(大數據精準分析系統),結合傳統媒體自身的強勢資源,幫助合作夥伴構建數位化營銷能力,通過高效而科學的投放策略提升在線廣告價值,助力傳統企業提升數字營銷能力。
隨著「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業界迎來了「網際網路+」的發展熱潮,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業開始認識到數據對於產業升級和商業進化重要性,大數據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BAT擁有強大的資源優勢和開發能力,擁有獲得數據的先天優勢,而泰一指尚深植大數據領域多年,擁有龐大的行業數據積累,以及強大的大數據分析管理技術,使泰一指尚不斷的在挑戰中創新,在競爭中尋找機遇。目前,泰一指尚通過敏銳的市場洞察和行業服務經驗,形成了覆蓋快消、金融、汽車、傳媒及電商等在內的「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推動企業的商業創新和轉型升級。
大數據的應用將無所不在
付海鵬認為,「網際網路+」的落地實施,重點應包括一系列技術平臺和商業模式頂層設計在內的「網際網路+」解決方案,而大數據應成為 「網際網路+」的核心引擎。
在推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快速落地的過程中,泰一指尚也正展開著一系列的規劃和布局。目前,泰一指尚正與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廣州等城市在內的大數據企業、聯盟構建中國大數據產業高地,推動制定行業標準,致力於緯度數據信息安全以及數據確權等。與此同時,在網際網路金融、移動電商、娛樂等的應用研究層面上,泰一指尚也與中科院、浙江大學、史丹福大學等著名學術機構開展了深度合作。此外,泰一指尚聯合國外先進的公司、團隊、實驗室等,把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帶到國內,結合中國特色、行業特色,將這些技術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並在整個過程中積累技術、數據、能力、資源等,做不同的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