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建黨99周年之際,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隆重舉辦「牢記囑託、踐行使命」全省公安機關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6位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的事跡報告,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引發強烈共鳴。
殷切囑託言猶在耳,忠誠擔當不辱使命。讓我們跟隨記者範天嬌、段玉華的戰友鄭東、段玉華的兒子段仕麟,走進合肥市看守所綜合大隊民警段玉華的故事。
殉職前,他寫下最後兩個字「安全」
——合肥市看守所綜合大隊民警段玉華
段玉華,生前任合肥市看守所綜合大隊一級警長,一級警督警銜。2020年2月16日凌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連續奮戰15天,突發疾病,因公犧牲,終年59歲。
《法制日報》記者:範天嬌
多年在公安戰線採訪報導,監管場所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又神秘的地方。2月16日,正是全國各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激烈的時候,聽到段玉華殉職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怎麼會是監管民警?近年來,合肥市局以身殉職的警察,有激烈搏鬥中犧牲的刑警,有積勞成疾倒在崗位上的派出所民警,也有抗災中倒在路面上的交警。段玉華犧牲後,監管民警第一次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來到監管支隊,我才發現,在看似平靜的高牆大院內,卻是全國公安機關抗疫鬥爭中最讓人揪心的地方。合肥市監管場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人員密集,一旦發生疫情,後果不堪設想。2月初,根據公安部要求,監管場所實行戰時勤務模式,所有監管民警必須執行隔離15天、上崗15天、休整15天的勤務模式。就是說,在萬家團圓的春節期間,值第一班崗的民警,要在高牆大院內連續封閉工作30天,這種長時間全封閉的勤務模式,對每一個人都是意志的考驗。
這時,正在春節值班的段玉華站出來了,先後兩次主動請纓,要求參加戰時勤務第一班崗。其實,段玉華完全可以偷懶的,因為還有不到3個月,他就要退休了,只要避開前兩班崗,他完全有理由回家安享晚年。可是,以段玉華的性格,在大戰面前,在監管警力嚴重不足的時刻,是不可能缺席的。看守所領導知道他身體不好,讓他回家好好休息,他只說了這樣一句話:「疫情這麼嚴重,戰友們都上了,你們讓我回家,我怎麼能安心?」
戰友:鄭東
在監管警力最緊張的時刻,段哥第一個站了出來。
段哥,到2月15日,你已經連續值守崗位15天。那天下雪了,中午我倆擦肩而過,從來都不午休的你疲倦地說:「我有點不舒服,去休息室歇會兒。」我想應該是你太累了,需要歇一歇。可我怎麼也想不到,這竟然是你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16日凌晨1時14分,完成巡查後,你走進辦公室,卻再也沒有出來。當我到你辦公室時,你趴在辦公桌上,對講機還開著,旁邊放著一瓶速效救心丸,你的嘴角含著一粒藥片,還沒來得及吞咽……就這樣,你倒在了自己熱愛和堅守的崗位上。
段哥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警察。從警39年,在刑偵、治安、管教等多個崗位上工作過,綜合保障是他堅守的最後崗位。
在別人的眼中,綜合保障應該是一份較為輕鬆的美差,可監管場所的綜合保障,卻是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的崗位,因為太瑣碎、太耗時間,而且也很難出「成績」。段哥是個實在人,主動申請到綜合保障崗位,而且一幹就是十幾年。他做事認真、細心耐心,在崗期間從未發生哪怕一點點小的安全責任事故。
在一個封閉單調的環境裡,他長年重複著單調瑣碎卻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一步都涉及到監所的安全。給在押人員提供一次送餐,需要進行14次邊門和132次送飯窗口落鎖,完成一次流程,需要1個多小時,每次送餐,他都累得滿頭大汗。僅此一項工作,每天就得重複3次。偌大的監管場所,各個監室各類報請維修,平均每天就有40多起,每次他都是第一時間趕到搶修現場,堅守到最後,確認無安全隱患才離開。他是我們監管場所名副其實的安全員。
抗疫戰爭剛打響,段哥是我們支隊最忙的人。他建議所領導早謀劃、早準備,帶領戰友一起儲備大量日常用品,緊急採購各類防護物資,牽頭制定監所每天消毒程序要求……
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他在維修保養記錄上寫著:「五西過道,照明燈快掉了;205,廁所堵。」每一個問題他都及時安排解決。在落鎖檢查、送飯窗口檢查一欄,他寫下了人生中最後兩個字:安全。
《法制日報》記者:範天嬌
在工作崗位上,段玉華就像一顆螺絲釘,擰得越緊,大家就感到越安全;他像一頭老黃牛,默默耕耘,在淡泊裡收穫。但在生活中,他又是一隻螢火蟲,閃著微光,卻帶給人希望!
在管教崗位上,段玉華遇到過一位特殊的在押人員,這個人被關進來,剛剛上初二的孩子因沒有人管,只得輟學在家。段玉華了解情況後,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之後便一直悄悄資助這個孩子,從初二到高中,直到考上大學。多年後,這個孩子寫來一封感謝信,單位同事才知道這件事。
可在家中,一向開朗樂觀的段玉華,面對的卻是沉重的家庭負擔。他獨自一人把孩子帶大,還要照料多年臥病在床的老父親……
段玉華兒子:段仕麟
還記得2月2日那天出門前,您對爺爺說:「爸,等任務結束,我就該退休了,可以多陪您了!」沒想到,您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爸,那時候我真的不能理解,工作真的比我們重要嗎?春節前,我剛剛動了一次小手術。為了完成抗疫值班任務,您把在外地的大姑請過來,照顧我和爺爺。大姑還埋怨:「你不是春節才值過班,又要去這麼長時間,單位缺了你就不轉?」當時您只是憨憨一笑,說:「所裡人手真的不夠,大過年的,哪家沒有事情?」
時間過得真快,爸,您離開我們都3個多月了,您離家時糾結的表情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現在我已經能理解您的工作了,我應該當面向您道歉的,我們不該在最後的時刻向您抱怨。
記得小時候,我一直為有一個警察爸爸而自豪。可是,您太忙了,忙到沒有時間陪我玩,總是說要去蹲點、去審訊,經常一走就是好幾天。我覺得您不愛我,經常和您發脾氣,叛逆、沉默,學會獨自面對生活。大學以後,我才漸漸理解成年人的不易,工作和家庭,都是需要背在身上的沉甸甸的責任。
爸,這輩子您受了很多苦很多累,在您辦公室整理遺物,我發現一個缺了口的玻璃水杯、一雙價值十幾元的老舊布鞋、還有平時塗寫的詩畫……您一直都是這麼清貧而又樂觀地生活著。但您從不怨天尤人,每天都是那麼開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爺爺長期生病,您經常一下班就直奔醫院,但您依然堅持運動、唱歌、熱愛生活……我想,這就是您留給我最大的財富。
春節前我還在想,我就要工作了,您也退休了,我的第一筆工資還打算帶您出去旅遊一次,您一直說您最想去新疆看看。可是,爸,您食言了!
《法制日報》記者:範天嬌
和平時期,公安隊伍是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一支隊伍!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千千萬萬像段玉華一樣的警察,以家國為重,以使命為先。歲月靜好,皆因有人負重前行。公安民的警忠誠信念,為民情懷和奉獻擔當,傳遞著這個時代的精神力量。在他們身上,我聽到了生命的長歌和無悔的堅守。人民公安向你們致敬!
來源: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