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堃雷/文 韓偉/攝
這段時間,哈爾濱拔地而起了好幾個這樣的「大氣球」。好奇的市民都在問,這些氣球用來做什麼的?其實,這些「大氣球」是哈爾濱新建的冰上運動中心。和很多土建和鋼結構建築不同,它是依靠提高室內氣壓的原理被「吹」起來的建築。在這裡滑冰和在普通的室內冰場滑冰有什麼不同?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新區的冰上運動中心,用實際體驗的方式告訴你這個「大氣球」裡邊的秘密。
A
成本3000萬元
是土建結構建築的1/3
在這片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大氣球」裡,包含著一塊1830平方米的標準冰球場,集合了冰球、短道速滑、花樣滑冰等多項冰上運動,運動員休息室、醫務室等配套設施也是相當齊全。為什麼要用氣膜來建造場館呢?據運動中心的造冰師、氣膜場館運營專家權立峰介紹,用氣膜結構修建這個冰上運動中心的成本大約在3000萬元左右,而如果採用土建和鋼架結構,大約需要8000萬元到1億元,這就大大節約了建築成本。
在工期方面,氣膜館通常3個月就可以修建完成,同樣條件的土建和鋼結構建築大概需要8個月到1年。氣膜館採用了環保材料,可以使用25年左右。
B
站起來全靠氣兒吹
沒鋼架也能屹立不倒
「大氣球」不僅從外邊看造型很獨特,裡面也深藏玄機。要知道,這個18米高的大傢伙可全都是靠氣膜風機組的持續工作,用「氣兒」支起來的。普通的氣球之所以能被吹起來,就是因為氣球內的大氣壓高於室外標準大氣壓。氣膜館之所以在沒有鋼架結構支撐的情況下還能屹立不倒,也是這個原理。
在一般的天氣條件下,氣膜館內的氣壓高於標準大氣壓250帕左右,從館外進入場館,相當於您從9樓下到1樓。而像前段時間颱風來襲的時候,工作人員為了保證氣膜館不被大風吹倒,就要調高館內的氣壓高於標準大氣壓375帕左右,相當於1樓到13樓之間的氣壓差。除了進出門的一瞬間耳膜稍微有一些反應以外,對於人體沒有任何的影響。
C
為保氣壓穩定
大門都是旋轉門
為了保證內外氣壓差的穩定,氣膜館的門全部都是旋轉門。權立峰介紹說,如果用的是對開門,只要門一被打開,內外氣壓差就會讓門根本關不上,也會導致場館內外氣流交換,半小時內氣膜館就會塌陷。而如果氣膜館塌了,重新吹起來至少也得3到4個小時。如果遭遇停電,氣膜館也會因為氣膜風機組的停止工作而氣壓不足,同樣也會塌陷。這就要求氣膜館必須保證24小時不斷電,每天下來,電費成本預計在1500元左右。在製冰系統方面,冰上運動中心採用了節能環保的R134a直冷冰場技術,成本節約了三分之二。
D
冰上健身大本營
免費對市民開放
採訪當天,來自哈爾濱體育學院,代表浙江省徵戰全國比賽的女子冰球隊來到了新區冰上運動中心進行訓練。球隊執行教練郭延生表示,這個場館的硬體設施非常符合標準,甚至接近了比賽場地的水平。
作為全市第一個投入使用的氣膜冰上運動中心,新區冰上運動中心已經正式開門納客,並將成為新區居民冰上運動健身的大本營,免費對市民進行開放。作為惠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哈爾濱其他城區的氣膜冰上運動中心也將逐步投入使用,冰城哈爾濱全民皆「冰」的願景也將變為現實。
掃碼
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