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郵差」,深化中歐經濟貿易合作

2020-12-27 中國經濟網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櫃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在疫情導致全球物流不暢、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歐班列逆勢高質量、常態化穩定開行,有效助力沿線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有力支撐,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動力。

  逆境中奮進,聯通中歐顯擔當。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自今年疫情爆發後,在全球物流供應鏈面臨「卡脖子」的問題下,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為全球物流體系做出重大貢獻,危難時的傑出表現,在全世界打響了自身品牌。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共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6萬多噸。一列列滿載防疫物資的班列飛馳在中歐就是一條條「生命線」,為全球抗疫情、穩經濟做出傑出貢獻,為沿線國家增添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張揚了華夏大國的風採,為抗戰疫情提供了中國力量。

  擴大開放,深化合作。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持續擴大開放是當代我國鮮明的標識。今年10月11日中國實施新的鐵路列車運行圖後,中歐班列運行線達73條,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了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10月,從波蘭滿載1100餘噸液態純牛奶、速溶乳粉的中歐班列經過半個月行程抵達武漢,這是首列由波蘭開往中國的乳製品專列;7月,中國華中地區首列直達烏克蘭的中歐班列抵達基輔市利斯基貨運站,中國的電子產品、高端儀器、農業設備、醫療物資等產品去,烏克蘭的木材、礦產和農業資源回,實現國與國之間物流雙向循環。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物流貿易雙向循環讓雙方互利共贏的同時,也及有效的加快了復工復產的步伐,為全球共同抗戰疫情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國鐵集團在中方各口岸研發實施95306「數字口岸」系統,實現海關、鐵路數據網上共享、通關狀態自動反饋等功能,極大提高了貨物通關效率。中歐班列運量大、時間短、價格低、通關效率快、穩定性強、通達國家(地區)多……中歐班列的多項優勢,是更多企業選擇的根本原因。馬士基負責人表示:「中歐班列運輸速度比海運快,價格比空運低,市場潛力大。」;德國歐門集團運送的德國汽車使用中歐班列運輸能夠比海運節省一半時間……中歐班列的優點已然凸顯出來,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亮麗名片,出現 「滾雪球」效應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我國物流貿易合作,建設建成「一帶一路」。

  來往中歐的「郵差」——中歐班列逆勢高質量的增長,降低了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同時也凸顯了「一帶一路」長遠計劃的必要性。事實證明,經濟範圍大且多樣化有利於穩固整個經濟整體,中國持續擴大開放,深耕「一帶一路」,深化中歐經濟貿易合作,不僅互利互贏,還有利於人類構建命運共同體。

  (華尚洪)

(責任編輯:佟明彪)

相關焦點

  • 央視財經評論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給全球經濟的新年大禮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歐投資協定將有力拉動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甦,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中歐兩大市場的重要貢獻。歐盟中國商會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是雙方為中歐建交45周年送的一份厚禮,不僅對雙邊關係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和動能。
  • 中國歐盟商會成立20周年慶祝晚宴舉行 中方冀中歐深化合作
    新華社報導,胡春華表示,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歐盟領導人兩次視頻會晤,同多位歐盟成員國領導人互致函電、通話或視頻會見,為下階段中歐關係規劃了前進方向、確定了重點領域。中方願與歐方一道,認真落實好雙方領導人重要共識,積極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不斷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為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 中歐班列成「一帶一路」上「新郵差」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海運、空運受阻,中歐班列成為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方面,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如今,以國際郵件應急疏運為契機,中歐班列運郵已實現常態化,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郵差」。其背後,是中國郵政、海關和重慶市等各方歷時多年的創新探索——依託中歐班列突破國際鐵路運郵禁令,構建國際鐵路運郵新規則,改寫國際鐵路運郵歷史。
  • 中歐班列彈奏合作共贏最美旋律
    中歐班列帶動作用越來越凸顯。隨著中歐班列開行線路、開行數量日益增多,讓昔日古絲綢之路煥發出勃勃生機。在中歐班列沿線,一個個現代化物流基地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廠星羅棋布,讓過去的荒蕪之地變得生機無限,商賈如雲,帶動更多人實現就業,增加收入,幸福感滿滿,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注入生機和活力,激活了「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 把穩中法關係方向盤 推動中歐關係邁上新臺階——中法、中歐關係...
    (新華社記者應強攝)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布雷斯萊——人類正處在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們需要進行戰略對話,以促進相互理解,法中合作需要邁上新的臺階」,期待法中繼續深化多領域務實合作。2018年3月24日,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經濟峰會發言。(新華社記者李鑫攝)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法中兩國在全球治理方面存在共識,「我們認為解決面臨的困難,應該通過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
  • 中歐貿易成績單驚豔,歐盟和中國成為親密夥伴,美國不淡定了?
    1975年,中歐正式建立雙邊關係,在長達45年的事件裡,中國與歐盟的關係可謂是跌宕起伏,但隨著中國與歐盟都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雙方都秉持一致的觀點,期待以規則為基石,以開放包容的態度來對外溝通。而近幾年,中國與歐洲的經貿合作也正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變得更為穩固。
  • 首列「土耳其·伊斯坦堡—中國·西安」中歐班列(長安號)今日開行
    在此背景下,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多式聯運公司選擇經過BKT鐵路和跨裏海運輸走廊,中歐班列長安號(土耳其·伊斯坦堡—中國·西安)成功開闢出了新的重要路線,可有效促進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和企業復工復產,更好地發揮國際運輸新動脈的作用,成為沿線各國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命運紐帶」和穩定國際供應鏈的「鋼鐵駝隊」,此次土耳其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的運行,必將進一步帶動中亞、中東歐等沿線國家經濟復甦,加強交通、
  • 陳鳳英:中歐投資協定與美國無關
    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籤訂,這意味著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機會將得到擴大。中歐投資協定英文是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被稱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可以說,覆蓋了中歐之間經貿往來的方方面面。自2014年開始,中歐雙方就開始了關於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如今,投資協定談判圓滿達成,給中歐合作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 中歐班列「中國郵政號」為國際抗疫合作提供物流保障
    中歐班列在歐亞大陸經濟恢復過程中必將發揮獨特的作用。」 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4月9日,從義烏始發的中歐班列去程共開行96列,發送8114個標準箱,同比增長70.2%。「中歐班列今年一季度開行數量逆勢增長,顯示出中國經濟在迅速恢復,這對穩定國際物流供應鏈、促進貨物和服務跨境流動、重振國際經貿發展信心等具有重要意義。」格澤拉克說。
  • 中歐政企人士齊聚羅馬暢談創新合作
    原標題:中歐政企人士齊聚羅馬暢談創新合作  新華網羅馬10月18日電(記者羅娜)正在義大利訪問的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與義大利及歐洲各國政商界人士17日在羅馬市政廳舉行圓桌論壇,就中歐未來的經濟發展、合作願景以及雙方如何攜手實現可持續增長等話題進行交流。
  • 多點開花 逆勢增長 中歐班列何以成為「寵兒」?
    中歐班列在疫情中不斷發揮著關鍵作用,構架起中歐各國之間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成為促進國際防疫緊密合作的堅實橋梁。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鐵路物流打通疫情防控的「補給線」,不可或缺的中歐班列在這一特殊時期對保障國際物流通道暢通、維護世界經濟正常秩序,特別是外貿進出口的穩定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中歐班列逆勢增長盡顯一帶一路「掌上乾坤」
    (12月7日 經濟日報)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的國際貿易和物流帶來巨大衝擊,但中歐班列卻實現逆勢增長,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數據說明了一切,截至11月5日,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運輸網絡持續拓展,已通達歐洲的21個國家92座城市。
  • 中集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雙方籤訂戰略合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12月9日,中集集團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以下簡稱中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在深圳蛇口的中集集團總部大樓舉行。中集集團董事長兼CEO麥伯良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見證雙方籤約並召開座談會,雙方部分高管參加會議。根據框架協議,雙方將基於各自資源優勢,在全球產業創新發展、管理科學前沿研究、企業高級人才培養、產業高端智庫合作、深滬區域協同創新、校區提質升級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積極探索雙方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創新合作模式,為中國經濟和全球化發展貢獻力量。
  •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即將落地,農產品能否平衡法國對華貿易逆差?
    2021年初,《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將正式生效,這也被農產品物產豐富的法國視為平衡對華貿易逆差的重要契機。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全年,法國是我國在歐盟(除英國外)內部第三大貿易夥伴,居於德國、荷蘭之後,不過中法經貿總額僅為中德經貿總額的三分之一。
  • 中歐班列往來西東,書寫新的絲路傳奇
    這是中歐班列(武漢)首開烏克蘭線路。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各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紛紛受阻,「輸入」與「引進」在這種防控時期又更顯艱難,減少接觸則是將低風險的最有效方式,不免形成國際客運航線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等局面。
  • 逆風而行 中歐班列的「硬核力量」
    郭臺銘一聽就來了神,原本半小時的會面延長到3個半小時,迅速敲定合作。2009年,富士康和惠普雙雙落戶重慶;隨後,宏碁,以及緯創、飛力達等大型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也入駐重慶。這些企業就是中歐班列最早的客戶。
  • 稅收護航 「義新歐」中歐班列運量逆勢增長
    這是「義新歐」中歐班列2020年度發運的第529次列車,至此,「義新歐」中歐班列突破2019年度全年發運量。   疫情期間,義烏市稅務局聚焦班列運營各個環節,持續發力,為「義新歐」中歐班列建設貢獻稅務力量。   稅惠賦能 助運營企業創新「義新歐」   今年1月1日-9月2日,「義新歐」中歐班列共發運43802個標箱,同比增長186.5%。
  • 央視紀錄片點讚一帶一路,義烏中歐班列演繹合作共贏!
    第三集 合作共贏:講述「一帶一路」倡議、蒙內鐵路、中歐班列等故事,解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示中國和平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機遇。從義烏髮出的中歐班列,橫跨歐亞大陸,聯接起不同地區的貿易,是互聯互通的生動體現,也是網際網路、物流、民心相通以及文化交流互鑑,讓過去從未想到中國的人開始對中國產生興趣並和中國交往。
  • 中歐班列火車司機王文君:暢通貿易運輸大通道
    【實踐者風採】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學鵬  6月23日14時20分,中歐班列火車司機王文君從隔離室趕到齊齊哈爾機務段滿洲裡運用車間派班室,領取司機手帳、報單、IC卡。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本16頁的手帳已增加到32頁,足足厚了一倍。
  • 中歐班列(鄭州至芬蘭赫爾辛基)首班開行
    中歐班列(鄭州)繼德國漢堡、慕尼黑、比利時列日線路之後再擴容。11月20日10時30分,伴隨著響亮的汽笛聲,首班中歐班列(中國鄭州-芬蘭赫爾辛基)駛出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踏上通向北歐芬蘭赫爾辛基的萬裡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