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時,總會想下輩子可以做一條魚,因為傳說中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一秒相遇,一秒相識,一秒相知,一秒相親,一秒相愛,一秒相伴,一秒相惜。
人到中年,就會省去了很多麻煩,生活大部分圍繞著,柴米油鹽,吃喝拉撒。
年輕時,眼前像有一座大山,但我們雙目炯炯有神,力氣滿滿;
人到中年,眼前像有一條大河,任其波濤洶湧,大浪滔天,但我們巋然不驚,鬥的是淡然。
有人說,生活就像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口大鍋,欲望就是盛飯的勺子。
如果想盛飯,那不妨先問問自己能吃幾碗飯;如果已經吃飽,那不妨想想是否能吃得更好。
所以,只要你懂,未來就充滿無限可能。
人到中年,將後半場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將飯吃飽,更要吃好,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01懂「忘情」
修身處世之道:下等人最薄情,中等人都深情,上等人懂忘情。
下等人薄情寡義,因為他們不會感激你對他們的好,在你付出時,他會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甚至在有利益衝突時,會摒棄曾經,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人生在世,不可能每個人都活得順順利利,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為你付出。
那些身受大恩又和他人反目的人,一定比毫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
所以,做人可以不優秀,可以貧窮,但不能沒有良知,更不能忘恩負義。
人到中年,經歷得越多,看到的越多,越清醒。
「忘情」,就是在恰當的時候,不被情感所牽絆,不執著,不妄想,遇到下等人,及時躲避。
佛說,這世間事,皆有因果。
年輕時欠的越多,歲數大了需要還的就越多。
那麼,在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也就活出了上等人的人生!
02懂「忘物」
「物」是欲望。
年輕時,欲望是迷茫,人到中年,欲望是成長。
我們總會討論,一個人怎樣才算成功?
某寶馬先生是成功的,左手牽政府,右手牽巨賈。
林清玄先生是成功的,他的文章每每讓我流連忘返。
疫情期間的醫護人員是成功的,救治了一個一個的病患。
高三班主任是成功的,學生考上大學的比例年級第一。
退休的隔壁大爺是成功的,看到他拎著釣魚竿去釣魚的瀟灑樣子,讓人羨慕。
工廠裡的工人是成功的,辛勤工作,一分辛勞一分收穫,家庭溫暖,其樂融融。
水果攤的大叔是成功的,勤勞致富,坦坦蕩蕩。
……
或許,人到中年,人生多出了太苟且,既想著朝九晚五,穩定太平,又想著摩拳擦掌,風雲江湖。
究竟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一夜看盡長安花」,都是選擇。
杭州靈隱寺內曾有一幅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所以,人生總會有一些不如意,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得到了金錢未必擁有健康,得到了健康,未必一切如願以償。
總會有那麼一點點遺憾。
學會「忘物」,人心有限,但欲望無窮,沒有盡頭。
一定要記得:知足者才能常樂。
03懂「忘我」
小時候,為什麼會無憂無慮?
因為少不更事,可以隨時隨地一場嚎啕大哭抗議,人到中年,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話的人卻越來越少,見到的事也越來越多,真心想要參與的卻越來越少。
成長的魅力,大概就是用時間來見證自己的一點一滴地成長。
所以,人長大了,要學會「忘我」,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就可以少很多煩惱。
你忘了自己是誰,他人才能記得你是誰。
每個人都有自尊自愛,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電視劇裡,經常可以看到有人粗布襤褸的進了一家品牌奢侈品店亦或售樓處,有人露出鄙夷的神色,有人拿出尊重的態度,而最終故事情節往往反轉。
雖然只是故事,但也可以看到發自內心真誠待人,不帶功利色彩,才最純粹,最質樸,也最值得獲得回報。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人,誰又比誰高貴到哪去呢?
結語: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需要誰為誰指點迷津,人到中年後,經歷一些事,很多自然就會明白。
下雨了,都知道往屋裡跑,都知道撐起傘,區別無非就是有的人跑的快,有的人跑的慢,有的帶了傘,有的沒有傘。
但,誰都不傻。
老子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或許就是告訴我們,不管你失去了什麼,老天總會在其他的地方給你對稱補齊。
但是有「此起」,才能有「彼伏」。
人到中年,倚老賣老有時候不一定是一句混帳話,可能是他人在告訴你人生經驗。
忘情,忘物,忘我,只要你懂,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用文字養心,用詩書養魂!感謝您的關注!——坦然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