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主筆團|快樂的蟲子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
今天,想和你聊聊「敏感」。
一說起敏感,就想起王子文在《女兒們的男朋友》中暴露的心酸:
雖然她在《歡樂頌》中飾演了古靈精怪的曲筱綃,可是她在現實中卻是個很敏感的人。
敏感到什麼程度?來北京上班,跟爸媽要錢交電話費,都覺得開不了口。
關於敏感,懂得的人都知道,是一種很深刻、很不一樣的體驗……
性格敏感是種什麼體驗?
微博話題榜,有個「女生性格太敏感是什麼體驗」的話題常年霸佔榜單。
排名第一的評論是「關門聲大一點,我就覺得你不愛我了。」
我覺得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有共鳴。
這些有共鳴的人,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今天我給她發了微信,都兩個小時候了她都沒回復我——會不會是因為上午我跟她說話惹她生氣了?
和同事明明好好地聊著天,她忽然來一句「你不知道就別瞎說!」——是不是我最近得罪她了, 她討厭我了?
去朋友家做客,走的時候,忘了幫她把碗洗了。——她會不會一個人悄悄的生我的悶氣?
和朋友一起去北海公園,臨別的時候她送我了一隻風箏。——最近我要不要這周回送她一個禮物呢?不然會不會讓她覺得我沒禮貌?
「敏感」性格的人,往往會習慣性地對過去的一句話,一件事不停「反芻」,聯想到各種可能性。
腦海裡就像安裝了一個小馬達一樣,嘟嘟嘟地不停地響著,對思考的事情揪著不放。這件事情你不把它想明白,就不可能開始下一步的學習或者工作。
「敏感」性格的人,還往往小心翼翼地說話做事,生怕得罪了什麼人。
微信消息撤回是他們的常態,為過去的事後悔尷尬是家常便飯。
一旦工作上有什麼新的風吹草動,自己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整個人都要被恐懼淹沒了。
一旦和朋友約會超過一天,就覺得筋疲力盡,只想回家癱在自己的床上。
一旦兩個人聊天時有了間隙,就懷疑是不是冷場了,自己拼命找話說。
「臉皮薄」、「好安靜」是朋友對他們的印象。
性格敏感的人,上輩子怕是只心思細膩的倉鼠吧?而且,是只很心累的倉鼠——因為敏感,所以和普通人比較起來看,更容易捕捉到負面信息,腦袋裡會思考到筋疲力盡,很累。
累到想把腦袋摘下來送人。
敏感,也是一種樂趣
研究敏感的先驅 Elaine Aron 曾發表一項驚人的調查數據:世界上有 15% - 20% 的人高度敏感,即每 5 個人中就會有 1 人的內心很敏感。
要注意區別的是,平時話很少,但是內心戲很多、天天心裡開著小劇場,這不叫內向,這叫敏感。
這樣的人其實很外向,只是在安全的環境中,才願意發揮自己豐沛的表達欲。
令人驚訝的是,敏感人的樂趣,往往超乎想像。
以下這些能力和樂趣,即使高敏感族自己也常常忽略。
敏感的人,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寫出這麼美的詞的蔣捷,是個敏感的人無疑了。
敏感的人,還具有高度的共情能力。
朋友小A誇她的諮詢師神通廣大。
小A這邊悄悄淚流滿面,諮詢師那邊竟從微信消息中察覺到了小A的難過。
小A因為媽媽過世怨恨爸爸再婚,諮詢師竟覺察到了她的另一層情緒:對沒能照顧好媽媽的內疚。
在很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中,這種神通就是「感情細膩」。
敏感的人,還具有高超的風險意識。
《甄嬛傳》中,安陵容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和她同一批入宮的夏冬春,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結果,夏冬春前五集中,就因為公然穿上皇后的衣料向華妃顯擺。
以及私自教訓沈眉莊幾人,被華妃賜了一丈紅,以殘疾之身老死宮中。
而安陵容因為縣令之女出身卑微,卻一路來花心思唱曲,練習冰嬉,小心應對皇后,竟一路從答應奮鬥到妃子。
討好男人的封建糟粕,以及安陵容對甄嬛的腹黑暫不討論,只憑安陵容的這份敏感,她才得以在惡劣的環境中一路生存。
總是最敏感的那個人,才能嗅到風險,早做準備。
敏感,不是疾病,也不是缺點。敏感的人,只是感知世界的觸角很發達:
會捕捉到別人的眉頭蹙起,更會感覺到別人的細微關懷;會對一句傷害的話記很久,更會對別人的幫助銘記於心;會感受到陰天的喪,更會感受到天上忽明忽暗的雲像在捉迷藏。一項心理學實驗證明,高敏感人群在積極的外界刺激面前,大腦更活躍。敏感的人,活得並不麻木,是一群可愛的人,更是一群樂趣無窮的人。我想跟敏感的你說,別那麼嫌棄自己。雖然敏感讓我們心累,可是敏感依然給我們帶來這麼多樂趣。希望你有一天可以接受自己是一個敏感的人,不再羞愧。敏感的人,因為面向世界的觸角如此發達,所以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受到他人的情緒影響。有人說「下次你別想這麼多,不就行了?」這樣的建議,親測無效。只是讓人捆上觸角,效果微乎其微。這種勸告可能誤會了——性格敏感,遺傳因素比環境和教養的影響更大。1979年開始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雙生子研究表明,就人格特質來說,遺傳因素比環境和教養的影響更大。美國史蒂夫·索米曾對猴子做過研究:即使一隻猴子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它也會表現出繼承下來的特質。在生物學上,遺傳的力量相當強大。所以,對於敏感的人來說,想讓自己變成不敏感的人,可能性不大。敏感的人想要不要心累,第一步就是要接受真實的自我,不管社會中,敏感怎麼被汙名化,首先自己要不以為恥。例如,接受自己不是一個能量高漲的人,不強迫自己聚眾社交;明白自己不能接收太多的刺激,獨自吃飯、公眾場合帶上耳機會更自在。之後你可以做一些實質性的事情來緩解心累。例如,如果你在為不確定的未來擔憂,那你可以重視這種擔憂,並為最糟糕的情況做準備。很多人敏感,是因為善良。善良到害怕傷害別人,所以擔心自己會不會說錯話,讓別人不開心了。這時,請憐憫自己,接受自己偶爾會成為別人的累贅。接受自己也是一個會犯錯誤的人。很多人敏感,也因為恐懼,恐懼到害怕一說錯話,辦錯事,就得罪別人,從而遭到嫌棄,別人是不是就會離開自己了?有一次,我去找前公司行政小姐姐拿攝像設備的時候,她一轉頭,滿臉怒容。拿完設備,我戰戰兢兢回來。朋友安慰我說。她面有不快,可能因為今天心情不太好,而不是因為你得罪了她。認知學派有句名言:認知改變情緒。想要不再敏感害怕,關鍵就是別把所有壞事都歸因在自己身上。察言觀色可以,但你要明白,別人的喜怒哀樂,往往不關你什麼事。最後給經常敏感的小夥伴一個建議:重視心流體驗。我親身體驗過好,很有效。教授米哈裡曾在《心流:最佳體驗的心理學》一書種提出心流(flow)的概念:當你非常專注地做一件目標明確又有挑戰的事情,而你的能力又恰巧能接住這個挑戰時,你能進入的一種狀態。你會沉迷其中,覺得時光飛逝,甚至忘記吃飯。心流可以讓你收穫一份喜悅和平靜。冥想、瑜伽都能達到這種心流的效果。其他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可以把人拉入到心流狀態中,比如單人徒步、遊泳、放風箏,甚至是一個人在廚房靜靜地洗碗,炒菜。心理學研究證明,心流狀態,可以提升自尊/心理能量水平。如果你因為敏感而憂慮,在心流體驗中這種憂慮會消失。人的思維無時無刻不在運轉,想「消除」敏感帶來的心累、悲觀、抑鬱是不可能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調節意識,多給自己提供一些體驗喜悅的機會。在麻木的世界,清醒地活著。心累的同時,療愈自己,也逗樂自己。如果能愛上敏感的自己,不再自我嫌棄,就更棒了。世界和我愛著你。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作者:快樂的小蟲子。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萬年輕人的心理進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
關注公眾號壹心理,回復【急救】即可免費獲得解救壓力和心理傷害的【心理急救手冊】電子版。
關注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字【心理學】,將免費獲取實用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