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通報一副教授網課時有不當行為:已被停職調查師德師風問題。
最近兩天,網絡上流傳兩條頗辣人眼睛的新聞,都與學校教師有關。
一條是中山大學副教授王曉瑋網課課間因未關閉直播,把私人微信上一些與多名女性不堪入目的聊天內容一覽無餘地直播給學生,造成惡劣影響;還有一條是湖南吉首大學師範學院一名正在小學實習且轉正在即的學生,公然在個人空間中聲稱自己是蘿莉控,「當老師也是為了這個,教跳舞也是」,「如果有一天我出事了,麻煩你們幫我打個電話報個警」,他還說擇偶標準就是「找年紀小的」「不找老女人」之類。
值得肯定的是,這兩起事件發生後,當事人所在學校都第一時間做出處理,中山大學認定王曉瑋的行為已構成重大教學事故,決定給予王曉瑋調離教學崗位的處罰並繼續調查其違反師德師風等其他問題。而吉首大學師範學院宣布對該生申請的教師資格不予認定。
從社會系統看,學校對師德建設具有第一責任。曾經有一段時間,對發生師德醜聞的學校為了「聲譽」,總是動用各種手段進行所謂的「危機處理」,但說白了,是變相的遮掩事實、推脫責任。
近年來,由於主管部門開始高度重視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各學校也開始以更積極的姿態公開回應社會關切,不護短、不遮掩,這種積極的態度,讓社會公眾看到整頓師德師風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對學校的處理,還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有人說,王曉瑋的行為雖屬嚴重教學事故,但從聊天截屏看,與王曉瑋有不正當關係的女性,似乎都是校外人員,不是本校學生,因此,他這個行為屬於私德不彰;也有人說,那個公開宣稱自己「蘿莉控」的師範生,至少目前並無不法行為,他那些言論或許也是有口無心地瞎說,而且發在自己的個人空間裡,也是私德範圍內的事情。
我認為,以上為兩位涉事教師辯護的言論,其實都模糊了概念。
大學老師如果與學生有不正當關係,錯誤性質當然更惡劣,但像王曉瑋這樣與社會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即使沒有因失誤直播給學生,其言行也有違社會公序良俗,當然也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應有的風範。
而那位師範生目前沒有查到違法事實,只能說他目前行為尚不違法,可不受法律制裁。但作為一名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師範生,針對自己的職業發布如此猥瑣的言論,至少說明他對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倫理的認知水平幾乎是零。學校採取適當措施,對學生是防患於未然,對他個人也是重要的警示和教育。
道德評價,固然要考慮公域與私域之別,但像教師這樣社會影響面非常廣的職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較常人更為嚴格的監督。細行不檢、不配為師,這也是社會的基本共識。
這其實更大程度上,是由高校和教師職業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較之其他行業,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學校,更容易被媒體報導,進而引發輿論關注。而身處學校之中的每一個成員,尤其是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由於教師職業與學生的密切性以及在公眾心目中地位的特殊性,每一個老師在道德上要對自己有較高的標準,並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
倫理學認為,在社會中處於不同地位、不同階層的人的行為,其道德效應是不同的。從職業看,越充分體現社會性和公共性的職業,它關涉到公共領域的事務越重要,它的職業道德建設的要求也就越高。教師是社會文化發展的推動者,其道德水準直接關係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社會公眾對老師有較高的道德期待,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些把教師個人品德看作「私德」,進而認為與職業水平、公共利益無關的看法,實在是一種無力的託詞。而教師行業,也不容各式「時間管理大師」存在。
□王天定(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編輯 孟然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