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人的正常體溫是37℃,初相識有好感的溫度是37.2℃,這樣的溫度不冷不熱,利於愛情的持續生長。有的人的愛情會越來越熱,有的會越來越冷,最終歸於穩定。
那麼,你的愛情溫度呢?
翻看了下自己新浪微博的記錄,第一次看《戀愛的溫度》這部電影是2018年1月17日,距今也快3年了。
出於某種原因,三年後的今天我再次回看了這部在豆瓣上有7.4級評分的影片。本以為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對愛情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體悟,但我似乎仍無解。
電影主要演員:李東熙(李民基飾)
張英(金敏喜飾)
女科長(羅美蘭飾)
閔行長(樸秉恩飾)
電影開頭是很平常的一天,在銀行工作的張英回到家中大哭了一場,與此同時在同一家銀行工作的李東熙也在聚會中醉酒失態。沒錯,他們是一對秘密進行辦公室戀情的分手情侶。一開始導演就為觀眾分別展現了
真正愛過而且現在還愛著的戀人們分手後的情緒狀態。分手了卻在同一家公司,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李東熙和張英表面裝作無所謂,卻在各種交集中為難對方。兩人的戀愛關係同事們始終蒙在鼓裡,直到在一次女科長為張英做媒的活動中,李東熙終於忍不住嫉妒破壞了張英與閔行長的相親,從此二人關係公之於眾。電影的真實感很大原因在於它的人物情緒狀態令我感同身受。
人是一種複雜的動物,在面對感情的時候都像一頭不理智的困獸。分手後明明都很難過,但卻假裝自己解脫了;明明都很在乎,但卻假裝無所謂。這種偽裝雖然是理智的刻意為之,是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但都難逃內心的真實情感。導演在處理男女主人公這些微妙的情感時,是以頗帶喜劇感的方式呈現出來的。1、張英把李東熙的筆記本電腦砸爛後郵寄給他。作為報復,李東熙把張英的圍巾、內衣、拖鞋故意沾上醬料後郵寄回去;2、張英的報復性消費讓綁定情侶套餐的李東熙收到了本不該由他承受的消費帳單;3、李東熙故意從張英的工位上偷走客戶帳單導致她加班審核永遠都算不正確的帳目;甚至兩人之間工作上的交談只靠同事傳話,使同事在一個星期就完全熟悉了他們的業務情況。表面上看,他們陷入了一種互相報復和仇恨的狀態,但當卸下所有偽裝之後,你會發現
那個心裡還放不下前任的人原來如此卑微。張英會習慣性地登錄李東熙的郵箱,三年的戀愛使得她將他設置密碼的習慣瞭然於心;查看以前一起拍過的合照,她仍會不自覺地露出傻笑;得知李東熙有了新歡之後,她掩飾不住內心的嫉妒與醋意要去看情敵與他們的聊天記錄,即使內心很難過.
也許是為了報復性地與李東熙劃清界限,張英選擇以金錢作為突破口。
戀愛時可以不計較金錢,一旦分手,彼此在金錢上的付出就成了互相傷害的武器,似乎金錢是衡量愛情付出的重要砝碼,感情也可以如此的斤斤計較。當你問一對情侶:「為什麼在一起?」回答:「當然是因為愛」。「那為什麼分手?」「因為性格不合適、因為覺得對方不夠愛我、因為喜歡別人了、因為吵架次數太多、因為世俗的不允許..」分手的理由太多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受到了委屈、不公、傷心,最後心灰意冷選擇做陌生人。
你看,相愛如此簡單,分手卻如此複雜。即使說千萬次我愛你,分手一句話就能推翻之前所有的甜言蜜語、山盟海誓。「
相愛的美好,結局的卑劣?是因為捨不得付出的愛嗎?想要回付出的愛,人的心是不能隨便左右的,只是不想自己獨自痛苦,是這樣嗎?我們總相信人與人的緣分是冥冥中註定的,但其實戀人間的遇見是偶然的,陷入愛情也是偶然的,分手也是偶然的,每個人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偶然的過程,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借著偶然性,導演似乎想要消解愛情在人們固有認知中的神聖與偉大,而在眾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中去回歸它的本真。那麼,重新投入一段新的戀情是否就真的可以放下前任?李東熙以為談一場新的戀愛就能放下張英,但這段新關係卻使他間接地感受到了張英之前對他的照顧。無論是吃飯時張英的主動結帳還是生病時她為他準備的藥,曾經他視為理所當然、視而不見的愛等失去時卻真切地體會到了重要性,作為凡人的我們,又莫不是如此?
這是導演在電影中拋出的另一個問題,也是電影下半部分敘事的重要內容。李東熙追回張英的
前提是彼此心裡都還有對方,
條件是有突發事件的推動去證實這個愛的存在,兩者缺一不可。電影畢竟是電影,它允許突發事件的出現並帶動人物情感的轉折,但現實人生卻並不會如此幸運。![]()
「你知道樂透嗎?中樂透的概率是814萬分之一。但是每期都有幾個人中大獎,那可是814萬分之一。所以,百分之3是個很大的數字。」這樣大概率的愛情冒險遊戲確實讓人心動,
但愛情遠比中樂透複雜。樂透沒壓中,損失的是金錢,而愛情沒壓中,損失的則可能是情感的徹底破裂。電影中的張英還是在顧慮中選擇牽起了李東熙伸出的手。複合的開始是甜蜜的,他們甚至反思過去相處中的不愉快,以期在今後的戀愛中能夠避免。
我們不需要去懷疑任何一對複合情侶對另一半的真心,只是需要認清的是就算了解對方的心意也不一定會回到以前了。![]()
每一次吵架,我們都以為可以更了解對方在意的那個點,可以促進感情的進一步發展,殊不知它也可以消磨掉脆弱的愛情。
吵架一旦衝破了壞情緒的閥門,言語就變成了極富攻擊性的武器。就算及時道歉,那些說出口的傷人的話也在對方心裡留下了烙印。分手後再回想起吵架,忘記的是為什麼吵,沒忘記的是那些扎心的話。主人公的第二次分手,原因很複雜。既有李東熙無法完全接受張英身體被閔行長碰過的這個意外,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更在意對方,為了更好地照顧對方的感受而讓彼此都有如履薄冰之感。這種不安之感會強迫自己不要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會忍著努力照顧對方的情緒。
各退一步後的用力靠近,感受到的不是溫暖,竟是壓抑。所以複合後的戀愛還能算戀愛嗎?![]()
即使兩人在遊樂園的雨中發生了竭斯底裡的爭吵,也做出了再次分手的選擇,心態卻已大不同。沒有了第一次分手時的不甘和憤怒,更多的是讓觀眾感受到了人物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後的成長。
這種成長不再是賭氣般地裝不在乎,所以男主能夠成熟地說出:「我會好好對你的」。雨過天晴,當兩人一起坐過山車回憶往事時,不幸與幸福的影像交替出現在畫面中,與人物始終洋溢著的淺淺的微笑形成了對比。
一段關係,幸福與不幸福,值得與不值得,其實無關乎外在。就像張英的總結————他們的戀愛雖單調平凡,
但因為付出的是真心,那些不愉快似乎都變得無足輕重,這段感情她仍視若珍寶。
![]()
失戀的傷口會隨著時間而治癒,已發生的不愉快也會被時間所衝淡。其實,真正的放下從來就不是大吵大鬧,而應該是平靜。平靜的審視這段關係,平靜地接受分手這個事實,平靜地等待傷口癒合。
![]()
《戀愛的溫度》這部電影的結局是開放性的。李東熙和張英已不在同一個銀行工作。時過境遷,當兩人在銀行組織員工觀看記錄片的電影院外再次相逢,眼神交匯時都有羞澀,同時也有愛意。離開影院後一起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兩人愉快地交談著樂透、食物.看著人物背影的移動,似乎兩人的故事又會有一種新的可能性。再次成為戀人?或者永遠的朋友?結局的留白為觀眾留下了一個沒有答案的遐想。其實,真正經歷過戀愛的人,在心裡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不是嗎?
![]()
我是站長,那個一直在「追風」的思考者。同時,也是一個不太懂愛情的「傻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就點個讚鼓勵下吧~期待在我的驛站與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