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經歷過平媒-傳統媒質-新媒體時代的老傳媒人,讓我們對現實現地有了更具時空錯落感的觀照。如《圍城》文尾所言:啼笑和感傷。然而,更多的是樂觀和通透。」
——宋強
「成功的電影配樂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當揮之不去時,腦海中便會反覆出現音樂的主題,緊接而來的便是影片中代表性的畫面隨之呈現。」
——譚波爾
相約莉莉周,9月19日我們將在重視傳媒總部基地以一場露天電影晚會的形式,答謝熱愛電影的你。
我和周莉老師屬於「曾經同事」,在職的時候未曾謀面。
上世紀90年代我在重慶經濟廣播電臺作為一名合同制人員,與她從無交集。
後來北漂,從事出版工作多年,近年來轉向影視,也曾經為這個行業的願景興奮,更與同行共度「寒冬」,這是真實的「寒冬」,我也為公司的幾個電影項目求助於家鄉,因為這個機緣,才認識周老師和她的「莉莉周觀影團」。
以前在莉莉周群裡旁觀這個集群熱鬧非凡的活動和生動的交流,感受到重慶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這個群集納了重慶影視行業最前沿的觸覺、最活躍的思緒和行動,最有成效的「線上-線下」影視活動。
直到我參加《八佰》點映,才真正在線下和周莉老師相聚,相見恨晚。
但是我也不感到有什麼惜憾,因為我們聚會在一個「最好+最壞」的歷史臨界點。
對於影視+傳播而言,周莉老師曾任《重慶廣播電視報》總編,現在又是重慶音像出版社的領導。
和我都是經歷過平媒-傳統媒質-新媒體時代的老傳媒人,讓我們對現實現地有了更具時空錯落感的觀照。
如《圍城》文尾所言:啼笑和感傷。
然而,更多的是樂觀和通透。周莉老師的活力和熱情,深深感染著我,鼓勵著我,沒有理由不把事情做好。
「莉莉周」就是一個自由個體和社群精神很好結合的典範,我想這個社群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同儕者凝聚,更是一種新媒體時代新能量的展現。
就像周莉驕傲地宣稱的:我們本身就是最好的媒體。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人員和行業資深「推手」,我深深認同這一點。
和「莉莉周」的第一次相約是在紀錄片《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的點映上。
觀影過程中,被片中主人公蔡國強先生獻給奶奶百歲壽辰和家鄉的禮物——500米金色焰火梯子所震撼!嘆服於蔡國強的勤力與執著,同時也感動於影片隨處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輝與力量。
相比院線主流的商業片,莉莉周點映的影片,大多側重於影片藝術性與人文情懷的展現,為藝術與電影的結合建立了另一種可能性,為本土觀影者開啟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方式。
多元藝術家,策劃創意人田湧對莉莉周觀影團的評價非常中肯:「觀影與被觀,對話與碰撞,都是那麼地酣暢淋漓、火花四濺,著實令人嘆服。
這,何嘗不是一種影片創作完成後的後創作式!
何嘗不是一種以藝術之光點亮每一個人心房的當下進行式!
何嘗不是一種對堅持拍攝藝術影片的創作人的搖旗吶喊和鼓掌撐腰!」
我想絕大多數觀影者,都是反覆不斷地被一部部聲、畫、影俱佳的影片所徵服,才會甘願做一個忠實的影迷。
愛音樂,愛電影,通常,一部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除去好的編、導、攝、演,片中配樂「音」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好的電影音樂不僅可以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感染力,還能突出主題,渲染情緒,為影片創造一種特定的氛圍和基調,從而推動劇情的發展。
作為電影的另一個敘事空間,電影配樂總能夠在不同時代的影迷心裡打下烙印。
成功的電影配樂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當揮之不去時,腦海中便會反覆出現音樂的主題,緊接而來的便是影片中代表性的畫面隨之呈現。
配樂與畫面緊密關聯,好的電影配樂,也是使一部影片成為經典的重要元素。
記得有一次跟周莉聊起電影配樂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就哼唱起我最喜歡的幾段電影主題音樂的片段:《天堂電影院》《時光倒流七十年》《辛德勒的名單》《阿甘正傳》《燃情歲月》《海上鋼琴師》……我想,只要是看過這些電影的觀眾,一定會被它們精彩絕倫的配樂所打動,成功的電影配樂必然會成為影片的加分項。
在眾多富有才華的的音樂家中,我最喜愛的是義大利著名作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他的作品《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八惡人》等等,優美、雋永、風格多樣 ,敘事性強,緊扣影片內容,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
他的音樂涉及領域極為廣泛,古典、爵士、流行、搖滾、電子、先鋒樂派、義大利民族音樂等無所不包。
全世界很多著名音樂家和電影藝術家都是他的擁躉。馬友友曾說:「當我讀到他所寫樂譜的時候,看到上面不僅是皮相的音符,我更看到真實血肉的藝術」。
譚盾則如此評價莫裡康內的音樂:「他的音樂是心樂,是魂樂,是你永生難忘的伴侶」。
我最喜愛的電影導演之一,昆丁.塔倫蒂諾把《八惡人》的配樂交給莫老,莫裡康內憑藉在這部影片中的才華,為自己拿到了第7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和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莫裡康內是義大利最多產,最有建樹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風格多樣,他說:「我不屬於任何一種流派和類別,因為我喜歡不斷地變化,所以從不擔心會被厭倦」。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2006年間,莫裡康內很多作品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配樂」,直到2007年,他才拿到了遲到多年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當你看完《天堂電影院》,會深深地被這部關於青春、關於鄉愁、關於真誠的義大利影片所打動,片中主人公小多多在小鎮影院的美好時光與回憶,是他一生中的全部縮影和夢想。
從懵懂的幼年到成年後成為知名導演,「電影」這個元素和主題以不同形式陪伴多多一生,之後就算他飛得再高走得再遠,靈魂深處還是家鄉那個魂牽夢縈的小小天堂電影院,阿爾弗裡多和愛蓮娜已經嵌入了他的生命。
從第一次看《天堂電影院》,就對片中配樂著了迷。相當一段時間,總是循環往復地不停播放,每聽一次,腦海中都會有不同的畫面和遐想。一個個美妙的音符不斷地將記憶如潮水般翻湧迴旋,恰似綿長而細碎的人生。
有人說,《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合稱為「時空三部曲」。恰巧,這三部義大利影片配樂都是由莫裡康內完成的。今年七月初,莫裡康內摔碎骨股頭後引發併發症在羅馬離世,全世界的樂迷、影迷為之悲痛!好在有他的音樂陪著我們,見「樂」如面,回味終生。
「莉莉周」三歲生日快樂!!!
2019年7月13日 莉莉周觀影團二周年答謝觀影會在解放碑保利影院舉行。
重慶電影集團董事長、重慶電影家協會主席黃翔出席,江碧波、梁明玉、王雨等眾多文化藝術名流和近200位影迷參加了慶典活動,並觀看迪士尼真人版新片《獅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