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最近推出的跨年掃碼領紅包活動,像蝗蟲過境般荼毒了各種群聊社交圈。那些如咒語一樣長的掃碼文案,像是什麼傳銷組織的通關暗號。看得久了,對「紅包」二字,有種深深的「被套路」之感。
▲支付寶紅包分享界面
聯想起寧波100塊份子錢被群嘲的事,我不禁反思,如今的紅包到底擔當何種角色,它是傳遞心意的介質,是炫耀攀比的工具,還是徹底淪為一個反覆營銷的消費符號。我們每天被各種支付紅包、外賣紅包、打車紅包刷屏,逢年過節還要觀看朋友圈大型「虐狗」和「孝子」紅包表演。紅包原本的祝福寓意,似乎正被消解得越來越扁平。我們也再難擁有從前過年時,收到一個紅包就樂呵半天的簡單快樂。
在對這一切灰心之前,我們做了一次「特殊意義的紅包」徵集,並精選出20個,讓讀者「寫著寫著就鼻子發酸」的故事給你,希望看完後我們都能重新思考,紅包之於人的意義。
「紅包不拆了,祝福收到了。」
@超人:畢竟難得 有過最佳損友
揭陽
這個特別的紅包我並沒有看見,是爸媽代收的。大概有三萬塊錢。
那一年我高三還沒畢業,生重病住院,恰逢過年,出院是不可能了,一家人就在醫院過年。因為病重,我床都下不了,年後某一天隱隱看到,門外有人給我爸媽送了個紅包。
當時我以為是某個親戚,並沒有在意。我爸媽也沒再提起過這件事,漸漸就淡忘了。
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在學校的那群損友合夥給我包的一個紅包,最多的一個人包了兩千。那時父母怕我情緒過於激動,不利於病情往好的方面發展,一直沒敢跟我說。
並不是說紅包裡的錢對我有多重要,而是他們始終記得我的這份心意,支撐我走過了很長一段路。每當想起這個紅包,我都打起精神,鼓勵自己要更努力配合醫生戰勝病魔。我還要回去和他們一起坑來坑去,我還想和他們做好兄弟。
@miki mouse:誰說200塊份子錢不是真心
上海
印象深刻的是一個200元的婚禮紅包。去年結婚的時候邀請了一個同學,婚宴結束她跟我說,自己二胎後一直在家沒工作,所以只給我包了個很小的紅包讓我不要介意。事實上這個紅包確實很小,但我很感動,二胎媽媽拖家帶口,坐車單程兩個小時來參加我的婚禮,我很感謝她,確實是很真誠很認真的一個人。
@小號南瓜:護身符是不能輕易動的
廣州
五年前我要出國,送別時哥們包了個紅包給我,用沃爾瑪的利是封裝的二百塊錢。哥們兒說:「這個就當作你的護身符,一個女孩子在外好好保重。」在外幾年,換了好幾個錢包,這個護身符一直放著,利是封磨破了都不換。有次回國沒現金,硬是等了一小時讓朋友送錢來,也不想動裡面的兩百塊。每次想回去時,就看看它,好像真的變成了我的一個牽掛。
「我們非親非故,卻記得受過你的祝福。」
@樂樂:那個小小紅包卻從未淡去
德陽
我所在的初中學校是一所鄉鎮中學,三年裡我一直是班長,畢業時高分考入了市裡最好的重點高中,沒有辜負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我的關愛和期望。
班主任與母親同齡,也是母親的高中同學,畢業後我每年都會回去看望他。大學裡遇到煩心事,還會給他寫信訴說煩惱。大學第一個寒假,我又去看他,他笑嘻嘻地說:「我早就準備了過年紅包,就等你來呢!」1995年,100元也不是小數目。這是第一次收到老師給我的紅包,也是最後一個。
畢業後工作忙碌,漸漸少去看他了。一次出差中得知他肝病日重已經故去。愕然!夢中他音容猶在,再見卻已是一抔黃土。
@想成為警察的警校生:這裡面裝的是平安
廣州
我是一名警校生。清明時期,我受調去烈士陵園維護秩序。有個老阿婆連續半個月,天天來給自家老頭子上香。每次都是自己一個人來,坐著聊一下午天再回家。清明節那天,阿婆巍巍戰戰地給每個工作人員發利是。因為職業原因,我拒絕了老太太的好意。但沒想到老太太說:「小夥子,我知道你們不能收,和我家老頭以前一樣。這裡面裝的是大吉大利,希望你們好人一生平安。」於是這封利是裡的一塊錢硬幣,我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盛世長寧:有些情意忘不掉
內蒙古
以前鄰居的老奶奶,搬走也有七八年了,患了老年痴呆症。然而在我高考出成績後的某一天,突然讓她姑娘給我包來個紅包慶祝。沒有人告訴她我今年高考,她卻說知道我考上大學了,昨天來我家時沒帶錢。可她明明患病多年不能下樓,昨天來我家什麼的都是臆想。聽到的那一瞬間我真的淚流滿面。
「紅包裝的是故鄉的米、土、人。」
@Dawson Lee:它像提醒著我「記得回家」
廣州
剛讀大一的時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離家來廣州。家裡人送我去車站前,老媽突然間好像想起了什麼,問我姐準備了沒。我姐掏出一個紅包給我,我說我不要,老媽卻說:「裡面裝的是故鄉的米、院子裡的桃樹枝和20塊錢,媽希望你在外面平平安安的。」
後來每次要離家去廣州,老媽都會給我準備這麼個紅包。我就把它一直放在包裡,直到下次回家再替換掉。這個「桃枝米」包,像一根風箏線牽著另一端的我回家。
@裝萌呆寄居蟹:不識錢物,也想你「六六大順」。
佛山
對我而言意義最重的,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80年代小紅包,都是鄉裡人自家手工做的,沒有金漆,手工畫上的花兒,逢年過節才會拿出來賣幫補家用。
其實這樣的小紅包已經是上好了,得到過年的時候才能用一下。記得那是我準備離家上大學的前幾天,不認字不識錢的姥姥,拉我到廚房,偷偷將紅包塞我手裡,說錢不多,聽人家講,這個數就對了,能讓你順順利利,一路平安。
這紅包一直沒拆,直到第三年回鄉,路途上想起來打開一看,是已經絕版了的1角、5分。正好湊齊一個6。
@Five dishes:錢夾裡的紅包御守
深圳
上大學在外地,每次要回學校都是早班機,經常要四點鐘爬起來趕機。媽媽總會提前在我錢包裡塞一封紅包,每次都是十塊錢。媽媽會叮囑我那個紅包裡的十塊錢是不可以用的,是用來保平安的,所以每次都要將這紅包帶著去學校又帶著回家來。因此錢包裡永遠會躺著一封紅包,但是只有十塊錢。
「這是親戚間的互相幫襯,希望你能過得好。」
@August to August:紅包教我們互相體諒
西安
90年代的時候,小姑剛大學畢業有了第一份工作,過年回家給母親偷偷塞了50塊錢的紅包。靦腆的說:「嫂子,你在家也沒有什麼收入來源,還要照顧小侄女,這50塊錢是我第一份工資中節省出來的,你拿著,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在那個農村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50塊錢足夠生活好久。這件事我是從母親的話語中獲知的,她說起時眼眶還會溼潤。此後很多年,不管世事怎麼變幻,每次想起都是充滿溫情的感動。
@那麼那麼涼:即使是最後的紅包也要笑著收下
內蒙古
16年的春節,我們一幫晚輩帶著孩子們去醫院看望姑姑。那天是正月初三,醫院的人特別的少,格外的冷清。看到我們,她老人家很開心,硬撐著從病床上坐起來,和大家談笑風生,走的時候還極力要給大家發新年紅包......
這個紅包是姑姑給我們的最後的紅包,每每想起就五味雜陳。那種心裡在哭臉上卻要笑的痛,緊緊地揪著我的心.....
@西塔:貴重的是紅包裡的鼓勵和期許
四川
那年家裡經歷了很大的變故:父親賭博欠下巨債後跑路,我們一家人卻對他的惡行一無所知。家裡不斷有人上門討債,不知所措的母親也一同走了,我只得寄住在親戚家中。母親有位好朋友吳姨,常年一副中性打扮,說話做事很是灑脫。父母不在的第一個春節,她輾轉聯繫到表姐,轉交給我一個500塊紅包。在這樣窘迫的困境下還有人牽掛關心就足夠感激了,紅包裡卻還有張紙條,吳姨寫道:「每個人都會經歷困難挫折,眼前這些不算什麼,要堅持下去,不要辜負我們的期望。這些錢不能幫到你什麼,但也是我的一點心意。」從沒有長輩給我寫過這樣激勵的話,吳姨對我的鼓勵至今銘記在心。
「親人就是,想把所有的吉利都留給你。」
@Kc:是紅包也是聘禮,是祝福更是承諾。
臺北
最特別的「紅包」,是結婚時我嶽母給我的。一個黃色牛皮紙袋,裡面有一本銀行的存摺,上面清楚地顯示戶頭內有三十萬的臺幣。正是我結婚下聘的禮金數額!
她交到我手上,握著我的手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我把女兒託付給你,也將她的未來交給你!未來你們不是兩個人,也不是1+1=2。而是要學習如何成為一:一同面對未來、一起走過困難、一起生活!
拿著這沉甸甸的袋子,我懂了夫妻間最重要的是如何一條心。
@樟:這個紅包沒有一點「喜慶」
漳州
說是「紅包」,其實就是個裝首飾的那種紅綢布包罷了,外邊有顆白色暗扣,裡面裝的是一塊大洋。
這個紅包是外公彌留之際親手交給我的。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到了外公家都不知發生了什麼,就被大人領到了床前。我是兒孫裡第一個收到這個「紅包」的,外公摸著我的頭說出了最後的祝願,等我再見到他時已經隔著一副棺材了。我怯生生地一步一步走近,最後趴在棺材上哭了起來,這是第一次關於死亡的記憶。
@佛爺最愛烤紅薯:用盡全力也要給你祝福
鄭州
那年爸爸腦出血,病癒後身體大不如前,左手無力行動不太方便。過年的時候,我給爸爸包了十個紅包,讓他給孫子輩的孩子們發。結果三十晚上磕頭拜年的時候,爸爸卻偷偷塞給我一個裝了500元的紅包,那年我28歲。不知道手無力的他費了多大勁兒裝的,我們看來很輕巧的事,於他卻是萬般難。
@Yan:我帶著紅包,像留住了你。
廣西
外公是抗戰老兵,小時候是聽著他講的抗戰故事長大的。2006年五一假期回家看望外公外婆,那時他們倆都剛住院恢復回來,消瘦了許多。臨走時外婆拉著我的手給了兩個一樣的紅包,裡面裝的是紅色的舊版一元錢。同年7月,無故接連幾晚夢到外公外婆,不安中打電話回家,才得知外婆已經走了。家人怕影響我學習,沒敢告訴我。2015年外公也走了,家人還是沒告訴我。心裡無比愧疚,他們倆老人家,我都沒能去送最後一程。那兩個紅包就一直被我夾在錢包裡,其中一個邊都磨損光了,只好把兩個紅包合成了一個,就當他們一直都在我身邊,從未離開過。
@嗯嗯:紅包紅得像血,有祝福,也有痛苦。
湛江
老家有個習俗,家裡老人去世後,會將老人的現金裝在紅包裡分給小輩,以表達老人對小輩的祝福。這是我人生中最沉重最痛苦的紅包。奶奶遭遇意外,突然離世。奔喪的路上若是哭泣,離世的人會走得不安。於是一路忍著眼淚,一直騙自己。直到從長輩那裡接到這個紅包,才意識到奶奶是真的離開了。紅包紅得像血,讓我記住失去至親的滋味。
@子不語:金錢在我心中就是愛的延續
江蘇
哥哥孩子滿月的時候,爺爺塞了個透明密封袋給我,裡面是用黃色牛皮筋扎著的一萬塊。他說,哥哥結婚生子他都參加了,可最近覺得自己身體不太好,怕是等不到我找對象,看不到我結婚了。我大四那年,爺爺走了。所以我現在特別看重金錢,在我心裡就是愛的延續。
@吾悟:只有她會在意,過新年,用新錢。
山東
那甚至算不上紅包,只是一張嶄新的五塊錢,是姥姥剛從銀行取得的。那年姥姥八十三,家裡六十多口人,姥姥沒地沒有勞動能力,只有國家給的補助和親戚們平時給她的錢。孩子很多,姥姥卻只給了我這一輩的孩子。那時我也十七八歲了,這錢拿得著實心疼。姥姥說這是她專門去銀行換的,過年用新錢開心點。當時淚就掉地上了。姥姥家還是土房,房頂是蘆葦的,牆上還有好幾個洞......
@劉小姐:再湊合也要有個好彩頭
珠海
外婆去世幾年了。她自從中風後就在舅舅家臥床,病重的時候,母親和幾個姨去看望她。廣西那裡有習俗是別人來探病,走了要回一封利是,討個利利是是的好彩頭。因此母親臨走前,下半身不能動的外婆掙扎著扯來一個紅膠袋,撕成一小塊,把5塊錢利是包進去,說是身邊沒帶利是封,只好用紅膠袋湊合著用。母親回來告訴我後,我哭成了淚人,希望外婆在天國一切安好。
看完這麼多故事後不禁感慨:
當紅包越來越像炫富充面子的工具,
或是二進位編碼組成的冰冷數字符號,
反而是最初那些簡陋的、粗糙的
看似「一文不值」的紅包,
讓人記掛一生,
成為心頭或感傷或溫柔的白月光。
紅包所蘊含的情意,
和它的形式金額包裝都沒有關係。
希望這些後來強加的風氣,
改不了它簡單質樸的祝願本質,
也綁架不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感情吧。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