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衛軍
前幾天「記憶承載」裡有一篇文章,名字特別有意思,叫《為啥你老覺得自己被忽悠了?》」。講了一個叫金燦榮的教授,經常發表一些看空美國的言論,並且把美國批的不堪入目。他還說讓孩子最好在國內上學校,儘量不要去美國。可金教授本人不但自己在美國留過學,竟然讓兒子去留學,念了博士,兒媳竟然也是留學美國的博士。
很多人了解真相後,說金教授這是,「自己打自己的的臉」。
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再往下看,其實金教授的話是這樣說的,美國的公辦中小學不如中國的公辦中小學,但美國的私辦學校相對於中國的要好。
這樣看,他之所以把兒子送到美國讀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有些人喜歡拿自己的情況和金教授比。之所以感覺自己被忽悠了,是因為全信了金教授的話,而不考慮自己的是實際處境。
相對於中國,美國名牌大學就是強於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把國外的先進經驗、先進技術學到手,回來為國家服務,這更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既不是崇洋媚外,還是出於愛國,應該受到尊敬,更應該發揚光大。
可你硬要學金教授,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國外讀書,先要看自己有沒有金教授的實力。一個大學教授無論是學術論文,還是通過授課,寫書,或者智慧財產權,輕鬆輕鬆有個上千萬資產,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並且人家有一個優秀的兒子,憑本事考到國外,上名牌大學。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人家兒子的實力,你能比嗎?如果僅僅是一般家庭,硬是要和金教授比較,賣房子、賣車,甚至賣血,硬要供孩子上國外的學校,承受巨額學費,讓一個家庭承受如此大的風險,這筆投資就不划算。
國外一般的大學,四年下來,學費最少在200萬左右,名牌學校更貴,約在500萬左右。即使學成歸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普通家庭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這期間一家人如何生活?如何度日?感到自己被忽悠,是因為你和別人根本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
就拿投資來說,有職業和業餘之分,有長期和短期之分,有莊家和散戶之分,有防禦和進攻之分,各人有各人的投資策略,即使同一個投資策略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並且還有本金的大小的區別、所能擁有資金年限的區別,和資金背後智慧的區別。
同一個股市,或者股市裡同一個品類,即使同一個牛市,有人賠有人賺。什麼原因?你所處環境和別人不一樣。對於那些進攻型投資者,一旦看到機會,他們會加十倍二十倍的槓槓。我們只看到賺了錢的人眉開眼笑,卻沒有看到那些因此傾家蕩產的人。
別人投資的錢,是十年二十年內根本用不上的錢,你要等著雞屁股底下掏蛋,你買股票和別人買股票心情能一樣嗎?同樣一個品類的股票,別人認為是價值股,不斷加倉。你也認為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可是根本就沒有可以支配的資金,你能說你和別人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嗎?
所以做人,千萬不要跟風,因為你和別人的情況不一樣。那些什麼成長的捷徑,什麼投資的法寶,什麼武功的秘籍,什麼成功的經驗,或許對一些人有用,對另外一些人未必有用。還是那句老話,身處的環境、個人素養、人生的機遇,成功的經驗,控制情緒的能力,能調動的資源都各不相同。
別人的人生智慧,可以學習,可以借鑑,但不可以死搬硬套、全盤接受。一定要取長補短,學習別人不是不行,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學習某個行業,某個學科,或者某個人身上一個閃光點,進而形成屬於自己的東西。千萬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你和任何人都沒有可比性。
就像尼採說的:「沒有一個現實的人是完美的。誰崇拜一個人,把這個人看的完美無缺,他就是在人性的可能性方面貶低了自己。」就像我們總是羨慕那些成功人士,想盡各種辦法去模仿他們,可我們不知道的是,那些身處頂層的人,得到的邊際收益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大。
在他們眼裡,一張舒服的床、一個好的睡眠、良好的人際關係,樸素的食物,美好的性生活等,才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別活得太累,也別活得太複雜,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自己的真實處境,去發現自己的性格,過與性格相適應的生活,才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