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呼吸是管樂器演奏的重要基礎,呼吸方法對演奏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掌握並運用好正確的呼吸,是管樂演奏,同時也是管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從呼吸方法的具體技術層面切入,並就一些控制呼吸的練習方法加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管樂演奏;呼吸類型;胸腹式呼吸;呼吸訓練
[中圖分類號] J6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7389(2006)02-0109-02呼吸方法對管樂器演奏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音質的優劣,音色的變化,音高的控制,吐音的清晰度,力度的變化,樂句的劃分等,都和呼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掌握並運用好正確的呼吸,是管樂演奏與管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20世紀眾多的管樂演奏家總結前人的經驗,將呼吸方法歸納為3種形式:胸式(肋骨式)呼吸法、腹式(橫隔膜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哪一種形式最為科學,更適用於管樂吹奏?筆者認為,其標準應當建立在是否採用了較強的呼吸肌肉,並做到肌肉的力量消耗得最小,而對整個身體所引起的緊張度也最輕微,又能輕鬆自如獲得吹奏該樂器所需要的力量。下面我們就這一標準來分析上述的3種呼吸形式。採用胸式呼吸時,吸氣量不能達到最大值,橫隔膜軟弱地參加,在呼吸中成了氣息深入的障礙。因為當氣量大時,橫隔膜保持不動或者有些向上收,這樣一來橫隔膜不僅不能幫助呼吸動作,甚至還會阻礙胸腔容積在垂直方面即由上而下的擴大,容易造成演奏者呼氣時緊張,氣息不好控制,產生憋氣現象。採用腹式呼吸時,橫膈膜會積極、正確地工作,即吸氣時橫膈膜放下,腹部凸起,而呼氣時橫膈膜提起,腹部往裡收縮,使胸廓下部能夠積極擴張,所以它的運動就不費力,也不緊張。吸氣自由舒展迅速是腹式呼吸的優點,但由於胸廓上部及中部擴張得很小,因此吸氣量較少,這是腹式呼吸的缺點。腹式呼吸很顯然優越於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由於胸廓向各方自由擴張,胸腔容積就能達到最大的限度,增強了肺內氣體的交換,使演奏那些長樂句和力度較大的樂句有了氣息上的支持。由於氣流的充裕,整個聲音的振動和音色也得以改善。採用胸腹式呼吸,可以使呼吸肌肉組織聯合協調工作,呼吸肌肉所承擔的負荷便可以分布得非常均勻,由於這一點,呼吸肌肉的疲乏就不易產生。以上分析可見,胸式呼吸雖然能使肺吸入大量的空氣,但明顯的缺點是最強的呼吸肌肉———橫隔膜消極地參與呼吸運動。腹式呼吸的特點是:腹式工作積極而正確,但同時大部分肋骨不參加或少參與呼吸運動,以致在肺空氣量的數量方面產生不足。採用以上兩種呼吸形式時,主要是在胸廓的某一部分中進行運動,因此,吹奏時人體所必需的肺換氣就沒有調動起肺的所有部分的聯合力量。而胸腹式呼吸的優越性在於使整個呼吸肌肉組織協調地進行工作,表現在橫隔膜及胸廓呼吸肌肉的同時機能動作上。通過以上對呼吸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胸腹式呼吸是最科學、最適合管樂演奏的呼吸方法。它符合呼吸所必須的條件,並且,深的胸腹式呼吸對人體內許多最重要的生理機能(血液循環、消化系統)都會給予良好的影響,促使整個身體生理機能的提高。前面我們已經詳細地論述了管樂呼吸的主要類型及方法。然而,要想熟練地掌握這些方法,還需要演奏者對整個呼吸器官進行長期、系統的訓練。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訓練方法:這種不持樂器的練習方法主要目的是使練習者正確掌握胸腹式呼吸的方法。
喘氣練習 以口腔和喉嚨打開站立放鬆的姿勢開始練習,然後深而慢的呼吸,並逐漸加快喘氣。這時腰部周圍肌肉應該膨脹,並且能夠自由地活動,吸氣時腰部向外膨脹,呼氣時則相反,腰部向裡收縮。呼氣時注意腰部不是突然收縮,而是喘氣的一個自然過程。這個練習的目的是使身體放鬆和擴大吸入的氣息。
思想家姿勢深呼吸練習 坐在椅子上,雙肘置於膝上,把手握成杯形以託住下巴來支持頭部,然後很放鬆地進行深而慢的呼吸。這時你會明顯地感受到氣息集中在腰部,用這種姿勢呼吸時,只能在腰部四周出現膨脹(在吸氣時如果感覺腰帶緊了,那就證明呼吸是深的,此時的腰部應該是很好的膨脹狀態)。當然站立著做彎腰練習深呼吸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這個練習有助於學習者比較容易的找到正確呼吸的位置。
4秒鐘吸氣、憋氣、呼氣的練習 站立時把右手掌放在離胃部一寸處,用約4秒鐘時間緩慢吸一口氣,使胃部直接膨脹直到觸及手掌。然後呼氣,直到再吸一口氣,在胃部觸及手掌的情況下把氣保持住4秒鐘,之後用4秒鐘時間慢慢吐出。下一步是將大拇指和食指牢牢叉在胸的側面,稍微在肋骨下一點,然後重複這4秒鐘的練習,這種訓練能夠進一步加強肺容量和胃部肌肉的力量。
「嘶」聲練習 站立,將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叉腰,深深地吸氣,並保持住氣息,使腰部肌肉彎曲自如,之後發出一種「嘶嘶」聲,把氣流放出來。發「嘶」聲應加強力量,儘可能用肌肉來做出有力的支持,直到把氣息排出為止。這個練習的目的是用一種不變的緊張度來保持氣息的支持,把「嘶」音保持得越長,控制力就越好。這種「嘶嘶」聲是試圖用唇齒閉攏力量把氣息擋回去,而那些支持氣息的肌肉則是要把氣流推上來和排出去,正是這兩種相反的動作調整了氣流,可以用較少的氣息均勻地使聲音相對保持更長的時間。
長音練習 放鬆站立,拿好樂器並吸氣,用自然或較弱的音量儘可能地吹長中音區的某個音。在氣息全部用完後,坐下來休息放鬆,然後重複這個練習過程。每次進行這個練習時應看表上的秒針來計算時間,最好使用表格來列出每日的進步。這個音每增長1秒鐘,就標誌著你的練習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練習時也可以和其它同學比賽來增加練習長音的能力並提高長音練習的興趣。
[編者按] 長音練習是洞簫學習極為重要的練習,編者本著嚴謹負責的態度,對本文作者這段說辭,存在異議,故此提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1、長音練習並非儘可能長,而是在根據自己情況,適當時值,多關注音的質量,而非時值。2、長音練習時候,一口氣不要吹完,要留有餘地,十分之氣,吹八分,留兩分。3、心態不能急切,樂器練習是個慢過程,作者看表以及表格的做法,欠妥。
連音練習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一些音階或練習曲的練習,使演奏者在改變音高,也就是要在手指運動和口形肌肉有一定變化的同時練習呼吸,使呼吸、口型、手指三者互相協調、互相配合。同時還要檢查正確運用呼吸時的身體狀況是否良好。
音色練習 選用慢速的連音練習曲,並帶有一定的旋律性,可以是一個完整的練習曲,也可以是一個樂段或樂句,還可以選用慢速的樂曲或協奏曲、奏鳴曲的慢板樂章。吹奏時注意呼吸、口型以及手指三者的配合,並用耳朵檢查自己的音色對不對,是否好聽,因為只有呼吸方法正確才能得到好的音色。
[編者按] 音色練習,要從單音著手,習簫者,要多關注到單個音,音色的控制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平日還應做一些能夠幫助你推動肌肉、對抗肌肉的相關練習,比如身體彎曲運動。為了能夠得到良好的氣息支持並改善腹部肌肉的彈性,每天可以做一些鍛鍊腰部肌肉的練習。當然,跑步、遊泳、散步和一些其它的相關鍛鍊等都有助於你獲得良好的健康狀態,並能進一步促進學習者整體的恢復和調整。這些活動還可起到幫助你的注意力轉移或放鬆,因為更多的時候,放鬆是得到最好呼吸方法的有效途徑。
[編者按] 這個是正常人都要注意鍛鍊身體,其實和是否學習管樂,沒太大關係,作者在此提出,容易誤導別人,沒能及時面對氣息控制和利用問題,而關注到是否是自己肺活量等身體因素。優美動聽的音色是每一個管樂演奏者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管樂的呼吸方法與管樂的聲音上又存在著這樣一種關係「:氣息松,聲音松。氣息滿,聲音滿。氣息厚,聲音厚。氣息通,聲音通。氣息柔,聲音柔。氣息窄,聲音窄。氣息緊,聲音緊。氣息僵,聲音僵。」所以儘管學生的身體條件有所差異,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學的呼吸方法,他們都會在音色方面取得明顯的進步。不僅如此,在其他的演奏技術方面也都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因此,管樂器演奏的呼吸是所有管樂學習、演奏者們面臨的重大問題,是窮其一生追探不舍的課題。
[編者按] 洞簫的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簫友不可著急,按照科學的方法訓練,日積月累,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建華.管樂器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法卡斯.銅管樂器演奏的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3]秋山紀夫.管樂器的演奏與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4]張建等.管樂器演奏系列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本文選自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批註部分為編者竹衣原創]
如何儘快掌握洞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