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一些影視劇後,總是會激發一些想法,這些想法躲躲藏藏,偶爾跳出來,又迅速消失,仿佛在撓痒痒,繪本《收集思想的人》裡有一位背著包袱專門收集各種思想的老人,而我也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收集起來,裝在一篇篇文章裡,希望它們可以在別人的思想裡成長發芽。
近期看了網劇《沉默的真相》,拍攝手法讓人嘆為觀止,鏡頭切換堪稱神作。然而除了被拍攝手法、推理過程、社會描寫等吸引,我更關注於自己對故事角色的心理感受。劇中的江陽讓我印象深刻,不吐不快。我對江陽這個角色有一種很心疼的感覺,這種感覺似曾相識,直到動筆,我才發現那跟我看《陳情令》時一樣,魏無羨也是那個讓我感到心疼的人。
為什麼會把江陽和魏無羨放在一起呢?
除了他們給我的心理感受很相似,當然也略有差異,更多的是我發現他們的經歷非常相似。
年少時,都是陽光、開朗、對美好的未來充滿憧憬。
魏無羨在姑蘇聽學時,調皮搗蛋,笑容燦爛,意氣風發,仿佛天下沒有難事,是一個仗劍天涯的美少年。
江陽初登場時,是在火車站與女朋友相擁,他事業得意,女朋友漂亮,又是高官的女兒,兩人在一個單位公事,有共同的話題和信仰,有甜蜜的愛情互動,他也同樣的意氣風發,同樣的陽光中帶一點調皮搗蛋。
然而他們都與黑暗狹路相逢。
魏無羨面對的是溫氏作亂,溫晁是這黑暗的代表人物。
而江陽面對的則是一起冤案,黑暗的排頭兵是刑警隊長李建國。
在與惡的第一次對抗中,他們都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低谷。魏無羨沒有了內丹,被打落亂葬崗,而江陽失去了女朋友、準嶽丈,以及尋求更好的事業發展的可能。
然而在這低谷中,他們都沒有一蹶不振,魏無羨修行鬼道,另闢蹊徑,王者歸來,上演了一場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接著堅持自己的本心,帶領溫氏後人去往亂葬崗,開啟了一場梭羅式的田園夢想。而江陽也結識了跟他一樣有正義感的法醫和刑警朱偉,結成了鐵三角,準備不顧一切查明真相,伸張正義。
然而他們都大大忽略了惡的規模,他們曾經遭遇的惡人,只是冰山一角。那些潛藏著的,時時窺視的惡,他們還渾然不覺。
接著魏無羨被裝進了一個巨大的網裡面,成了夷陵老祖,最後在不夜天跳崖,我想跳崖前他是迷惑的吧,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發展成這個樣子。而江陽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最終被送進了監獄,檢察官以收受賄賂入獄,這幾乎是事業和理想的全面斷送,獄中他會不會也震驚於這惡的力量,也感到一種難以理解的不可思議。
故事的最後,也是講述的開始,魏無羨復活,想要探查前生的隱秘,而江陽以死明志,掀起新的復仇。
兩個人物的經歷如果用波形圖表示的話幾乎一模一樣,可是帶給我的心理感受卻略有不同。
這就要從兩部小說的類型說起。《沉默的真相》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推理之王:長夜難明》屬於社會派推理的典型,而《陳情令》改編自墨香銅臭的《魔道祖師》,可以說是帶有一定新本格推理元素的幻想小說。
前者繼承了社會派推理的特質,重視現實環境的闡釋與人性惡的展現。有點像倫勃朗、卡拉瓦喬的人物油畫,肅穆、深沉。
而《陳情令》作為幻想小說,繼承了其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特徵。加上融合新本格的推理元素,故事神秘詭譎。像印象派的繪畫一樣,色彩絢爛,在陰影處也有光芒。
所以在感受上魏無羨讓人想要親近,保護,探究,而江陽則像是一記警鐘,提醒人們曾經犯下的錯誤,讓人想要逃避。
然而無論是現實主義還是理想主義,他們都深深的讓我感到某種共鳴。
因為他們的經歷就是我們人生遭遇的本質縮影,而他們都勇敢的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英雄之路。
作為普通人,我們當然很少面對黑暗的社會與陰謀,然而在生理上,我們註定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我們的生命註定要走過青年、壯年、中年和老年。也就必然會經歷陽光意氣的青年,充滿迷惑、困難與選擇的壯年,接著走向新的巔峰中年,最後走向衰老與豁達。
從心理上,我們也會周而復始的面對:選擇信仰、面對苦難失敗、重生崛起。
只要我們有前進的方向和夢想,就勢必要面對這場輪迴。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的欲望追求與惡同源,只是手段和程度不同而已。
如果江陽和魏無羨也是由這樣的欲望驅動,那麼他們不可能成為我們心中的英雄。他們的信仰不來自於人類自身的需求,而是一種超越人類本能的信仰,那也許是屬於神的領域,它是美好的、純粹的極致,脆弱又力量龐大,是我們心中隱藏的白月光,也是躁動精神的鎮定劑。
而當帶著這些美好信仰的靈魂被蹂躪、踐踏,怎麼能不讓我們心疼,而靈魂所展現的強大力量又怎麼能不讓我們崇拜。
這些被書寫的靈魂,無論是現實還是幻想,都是我們靈魂天空中璀璨的星光,每當前方無路的時候,看一下星辰,總會找到前進的方向,堅信黎明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