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一
2012年,張亞東在他的旅行隨筆《初見即別離》中這樣寫道:
…我們是天生的旅人,不能有片刻停留。就算我們相擁在一起,也依然能察覺到我們正在離散的速度。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離散,愛上這旅途…
張亞東字裡行間的陰鬱、憂傷,再加上在音樂事業上的才華橫溢,俘獲了不少女人心。
但其實,張亞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個靠臉吃飯的人。
01
張亞東父母
1969年8月,北京煤礦大院裡一個粉嫩的女娃娃來到這塵世間,後來她用自己天籟般的嗓音徵服了全世界,被封為歌壇天后,她是王菲。
就在王菲出生前5個月,同一年,在山西省大同市一個貧困縣裡,一位晉劇演員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取名張亞東。
同樣是27歲,兩個來自不同城市的年輕人,因為音樂走到了一起。王菲在樂壇上的大紅大紫,也成就了張亞東在事業上的起步。
儘管王菲和張亞東各自起點不同,但他們有著共同的性格特質和對音樂的喜好,自從第一次合作,無需太多語言的交流,他們就深深的相信彼此、認可彼此、信任彼此,後來兩人在事業上有過長達十年的攜手並進、可謂互相成就。
多年後,談起老朋友,無論是王菲口中的張亞東、還是張亞東口中的王菲,彼此之間都保持了不遠不近的「合親普」關係(合作親密的普通朋友)。
這位被稱作「王菲身後的男人」、如今是內地流行樂壇的頂級製作人,不過初入社會時,他的相貌和他的音樂才華一樣吸引人。
剛剛13歲,還沒初中畢業的張亞東,就為了自己的音樂夢想中斷了常規的讀書生涯,來到了大同市歌舞團,從此開始了在歌舞團唱跳、伴奏,到處走穴演出的經歷。
儘管那時候在年齡上,張亞東還是青澀懵懂,但他的外貌已經初步長成,在劇團裡是個人見人愛的小男孩。
在那一段青蔥歲月裡,張亞東感受到的是一種釋放和自由,憑藉自己的音樂天賦和努力,他成了團裡自彈自唱、想怎麼創作就怎麼創作的自由人,儘管在經濟上十分窘迫,但對張亞東來說,那是一段自得其樂,沒有負擔的日子。
歌舞團的走穴生活並沒有持續太久,逐漸長大成人的張亞東轉戰大同市的礦務局文工團,在那裡他又工作了4年。
4年時間裡,張亞東接觸到了各種當時看來十分先進的樂器。吉他、鍵盤、架子鼓、鋼琴,長號,只要是音樂的載體,在他手裡幾分鐘就能搞明白是怎麼用的,不得不說天賦異稟。
文工團除了讓張亞東在眼界上擁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平臺之外,在那裡他還醞釀出了人生的第一段愛情果實。
《血凝》左-山口百惠
彼時因為一米八的大個,加上眉目清秀的臉龐,張亞東的身邊不乏追求者,但他始終痴迷音樂,對一般的鶯鶯燕燕都若即若離,直到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出現,俘獲了張亞東的心,這個女孩名叫曹芳。
曹芳曾學過舞蹈,長的非常漂亮,據說和當年熱播劇《血凝》中的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十分相像。
彼時兩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為了不留人口舌,他們羞澀隱秘的發展著戀情,張亞東還體貼的每天主動給女孩打飯吃。
後來,他們在家人的支持下結婚了,在張亞東19歲那年,曹芳為他生下了兒子。
婚後,嶽父嶽母視入贅家中的音樂才子如珠如寶,還給他買了當時很昂貴的吉他,支持他繼續搞音樂。
但曹芳一家不知道,這樣溫馨而幸福的人間煙火味,和這位勢要在音樂道路上有所作為的才子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最終這個看似溫暖的家,並沒有融化他內心的求索,為了前程,張亞東即將面對人生的第一次「拋棄妻子」。
02
1992年,起心動念的張亞東,辭去了在礦務局體制內的穩定工作,決心要去北京闖一闖。
這樣的決定,對於了解張亞東音樂理想的同事來說並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們早就聽張亞東提過:
今後一定要去北京發展,我不相信自己比北京的音樂大腕水平差。
臨走之時,張亞東的決定並沒得到家人的支持,一心只求做音樂的他身無分文,跟同事借了100元路費,才踏上去北京的火車。
很顯然,在張亞東的心裡,心中的理想大於一切,而現實中無論是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與他的音樂抱負相比,都黯然失色。
躊躇滿志的張亞東來到北京,妥妥的做了一名北漂。
住地下室、吃不上飯這些他都經歷過,肉體上、物質上的折磨很多時候對有夢想的人來說都不是事。
剛到北京的日子,張亞東充滿了大展宏圖的躍躍欲試,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汲取養分,把握和抓住每一次和人合作的機會。
這樣野心勃勃,在音樂上充滿熱血和衝動的張亞東,即便要面臨老家妻子的離婚訴訟、也誓不回頭。
最終他的才華被發現,北京音樂圈中,正在大搞樂隊的竇唯,給了張亞東一扇窗。
推開這扇窗,一轉身,竇唯把張亞東介紹給了當時的女友王菲,兩個一拍即合的音樂搭檔從此組合到一起,開始書寫樂壇神話。
他們用同樣的執著、同樣的努力最終獲得認可,張亞東也開始朝自己的夢想大踏步挺進。
而這同時,竇唯不僅僅為張亞東鋪開了一條在北京主流樂圈混世界的光明大道,還為他帶來了新的愛情,竇唯的堂妹——竇穎。
竇穎和堂哥一樣,也是搖滾音樂狂熱的追求者。志同道合,再加上對張亞東音樂才華的認可,兩個事業有交集的人,關係親上加親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全身心徜徉在新的音樂天地的張亞東,沒有拒絕才女加老友妹妹的投懷送抱,在眾人的祝福聲中,他第二次走入婚姻,那一年張亞東28歲。
在與竇穎結婚的那些年,張亞東在音樂之路上不斷嘗試新的探索,籤約香港唱片公司推出自己的首張個人專輯,還嘗試組過樂隊,這同時,他為樸樹製作的歌曲《生如夏花》獲得多項業內獎項,這也讓他以製作人的身份在行內站穩了腳跟。
如果張亞東是那種可以踏踏實實陪你看日出日落的男人,那麼竇穎將成為他人生的歸宿,但才子和浪子,一字之差,往往是劃等號的。
五年的婚姻生活,並沒有改變張亞東,他也沒有就這樣把自己交給婚姻、交給家庭。
在這5年平凡而穩定的日子裡,張亞東迎來了第二個兒子,但就算是新生命的到來也沒能拴住這個浪子的心,一個20歲小姑娘的出現,再次讓他的人生走向變幻莫測的另一端。
03
2000年,在張亞東為王菲製作歌曲MV時,與一位當紅小花偶然相遇,她就是夜華夫人——高圓圓。
剛剛20歲出頭的高圓圓,那時候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女青年。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她,就因為拍攝MV期間看到的張亞東一個側臉,加上側面了解到的他的滿腹才華,從此被張亞東深深吸引。
工作時的張亞東不太愛說話,但越是話少,越顯得低調神秘,再加上張亞東挺拔修長的外型,為工作忙碌的身影和音樂才華的傳說,讓他的魅力爆棚。
俗話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
在認定了愛情來臨那一刻,高圓圓拿出了北京女孩特有的勇敢,主動跟人要來了張亞東的聯繫方式,隨後才子佳人不顧世俗眼光,走到了一起。
儘管張亞東那時還有妻子竇穎,但隨後不久兩個人就宣布離婚,和平分手了,所以高圓圓的闖入,也談不上對別人家庭的破壞。
尤其從張亞東和竇穎離婚後,對方沒有過任何埋怨之詞的結局來看,高圓圓的出現,也並不是婚姻終結的原因所在。
高圓圓和張亞東一樣,在這段還沒有大肆公開過的戀情期間,談戀愛的同時也絲毫沒停下自己事業的發展。
《倚天屠龍記》中周芷若一角的出演,讓她的演繹道路越走越寬。
在高圓圓主演的《開往春天的地鐵》電影中,張亞東也全程擔任了音樂配樂的製作人。
兩個為事業各自拼搏的人,戀愛成了他們生活中的調味劑,甜蜜味道滿滿。
然而,高圓圓相比於同樣來自北京的女演員徐靜蕾不同,後者是個徹底的不婚主義者,所以跟她戀愛從來不用為要有一個交代而感到壓力,但高圓圓是個傳統的女生。
在和張亞東相戀5年之際,她提出了想要組織家庭的想法,而這種想法,對於已經離過2次婚的張亞東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他的生命裡,一切的重心始終是事業、是音樂。
最終這段感情以張亞東和徐靜蕾攜手雙宿雙飛而宣告終結。
高圓圓的痴心錯付成了她人生路上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教訓,男人的才華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婚姻生活是否能並存,在張亞東這裡答案是否定的。
最終,夜華姑父的到來,也總算讓高圓圓的感情有了一個圓滿歸宿。結婚生女後,在高圓圓再回想起當年與才子張亞東的點點滴滴時,恐怕也只剩對往事嫣然一笑吧。
04
在為愛出走,再次背叛婚姻之後,張亞東顯然應該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最終將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不婚主義者。
就像他十分崇尚的朋友的一句話說的那樣:
人活著應該有至愛,但不能選擇一個活物,愛一個人,他可能會變心,愛一個寵物,它可能會死,你一定要選擇一個不會離開你的東西。我選擇的是音樂,除了音樂我什麼都沒有。
在不斷的失去中,張亞東找到了一種十分舒服、穩定、自洽的生存狀態。
哪怕和高圓圓是5年的戀情,和瞿穎是11年的分分合合,看似一段又一段感情,相守的時間變得更長,但最終時間都沒停下來,都流向了『』失去『』這一結局。也因為這樣,張亞東說自己「除了音樂什麼都沒有」。
看似離開了高圓圓又有了徐靜蕾,走了徐靜蕾又來了瞿穎,在張亞東的感情生活裡,從來不缺少一個「她」的存在,然而其實最終留下來給他的什麼都不是,只剩曾經擁有,但張亞東享受這份孤獨。
每一個在張亞東生命裡來過的女孩,都被張亞東對音樂的追求所吸引,每一個女孩和他的感情,最終都沒抵過他對音樂的熱愛,都化作過眼雲煙。
有人說,什麼「女神收割機」其實就是「渣男」,然而如果你去問問那些愛過張亞東的女孩們,她們應該都不會後悔那一段的曾經擁有,因為那是一個值得去熱愛、去等待的靈魂,那份不可抗拒的魅力,哪怕是重來一次,她們還是願意做出一樣的選擇。
也正是那段曾經擁有,讓女孩們變得更加成熟,更明白什麼是自己真正能抓得住的。
什麼是永恆,世俗而言的白首偕老,其實隱含著很多不為人知的隱忍與痛,而美好的東西往往曇花一現,瞬間即逝。
願這世間美好的靈魂再多一些,願人們對美好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