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弱點或者說冷血動物的弱點都一樣,那就是穩定體溫,活動久了體內產生熱量過多,自己就得「宕機」,有經驗的捕蛇人在捕捉蟒蛇時,先和它搏鬥,折騰得它沒力氣了就任人折騰。
民間傳言打蛇打七寸,據說這裡是蛇的心臟的位置。其實七寸並不是固定的,因為蛇有大有小,小蛇本身都還不足7寸,哪裡還有7寸的說法。而且遇到蟒蛇之類的東西,它們可是皮糙肉厚的,就算是打7寸也未必能將蛇打死,惹急了蟒蛇纏繞上來,成年人也無力抵抗,它的力氣甚至可以把動物的胸腔壓扁,以利於自己的吞食。
不過一般情況下,即便是蟒蛇、森蚺等大型、巨型蛇類,遇到人主要也是逃跑,它們的食譜中從來就沒有人類,即便蛇的下頜可以張開得更大,可是依然不足以吞食人,強行吞食的話或許會把它自己給撐死。
蛇的弱點其實和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熱帶地區的蛇可以一年四季活動,而溫帶地區的蛇卻需要冬眠,寒帶地區甚至沒有蛇。原因在於蛇是冷血動物,所謂冷血動物就是不能自己恆定體溫,它們沒有體溫調節系統,需要靠天然的熱源保持體溫,或者是曬太陽,或者是找個溫泉洞穴待著保暖。
不過由於體溫寒涼,蛇的新陳代謝速率很低,心跳、呼吸頻率都很低,而且因為不需要保持體溫,所以吃的東西可以供應很長時間的能量,一次飽食之後甚至半年、一年不需要再進食。蛇的日常活動也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因為它們主要是潛伏,守株待兔式的捕獵,若沒有天敵侵擾,可以待在一個地方等待獵物上門。
也因為蛇沒有體溫調節中樞,蛇無法保持體溫,而生理活動是會產生熱量的,活動越劇烈,越是容易產生熱量,產生熱量之後蛇又不會通過出汗等因素將熱量排出,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的鱗片也能避免水分蒸發,而水分蒸發可以帶走熱量。
於是蛇活動產生的熱量難以排出,自然界的動物在捕蛇的時候就是不斷地騷擾它,因為動物多長著厚長的毛髮,可以幹擾蛇的撕咬,也不利於毒蛇向動物體內注射毒液,貓、蜜獾等動物捕捉蛇的時候都是先消耗蛇的體力,等到蛇的體力耗盡的時候,就咬住死穴將蛇剖腹咬死,然後像吃麵條一樣嚼了吞了。
其實這是各種冷血動物共同的特點,冷血動物都沒有體溫調節中樞,缺點是一樣的,鱷魚也是這樣,折騰的時間長了,它自己體內產生的熱量就把自己搞暈了。類似於人,當人發燒的時候,會有頭暈等腦子不清楚的現象,是由於體內熱量無法排解,體溫超過了細胞中酶的最適溫度,於是細胞功能受到影響。爬行動物體內產生熱不能排出,也就是發燒。
自然界有很多動物沒有汗腺,獵豹就是代表物種,它跑的很快,可是直線奔跑不能超過250米,要不然體內產生的熱量能把它們自己給燒死。有經驗的捕蛇人,在捕捉蟒蛇的時候主要是避免它纏繞自己,把它的體力耗光,然後就能很容易地折騰它了。
從生理的角度講,蛇的弱點還有細長的體型,經受不起突然的用力的抽動,若是不是很大的蛇,揪住尾巴猛地一甩,蛇的脊椎關節就脫開了,然後蛇就沒多少運動能力了。小時候就曾在村子裡見到一條身體看起來完好的死蛇,或許就是誰把它甩死的,然後惡趣味地把它放在路中間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