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相親一個男孩,倆人打算儘快結婚,她說對這個男孩說不上多愛吧,就是覺得再等下去也不一定可以遇到李現這樣讓人怦然心動的戀人,那種愛的死去活來的愛情只存在在電視裡,而關了電視,面對下班後空落落的房間,生病時拿起電話都不知道打給誰,那種孤獨感,只能靠自己把他磨成手磨咖啡,當晚餐喝下去,又覺得苦澀。
1、孤獨從成長的疏遠開始
家族群裡時不時跳出來的連結,不是給孩子點讚就是給幼兒園轉發,很久沒見的表哥表姐是童年的重要夥伴,但是成年後除了點讚之交大家過節見一面好像也是相對無言。
昨晚看《遇見幸福》,開頭蔣欣扮演的中年女性甄開放,和她的倆朋友在葬禮相見,兒時追逐打鬧的好友,見面時多說一句話都不想。
就像電視裡說的一樣,那時候我們天真無邪,我們親密無間,我們不知道未來會如此艱辛,友情會布滿灰塵。
不知道是誰先屏蔽了自己親切感,但是面對對方的主動好像也不知所措。
我因為工作常年留在北京,偶爾回家也是看看父母,有次和媽媽在街上遛彎,媽媽一轉眼跑進一個服裝店,和裡面的老闆熱絡的聊了起來,還不時招呼我進去。
我不情願地走了進去,媽媽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說這是我小學好朋友的媽媽問我還記不記得,我當然記得,只是覺得沒必要這麼熱情吧。
剛巧我那小學同學也走了出來,兩個媽媽非常熱情讓我倆互加微信,以後沒事多聯絡。不情願地互相加了微信,之後的兩年沒說過一句話,連點讚之交都算不上。
我們再也不能回到兒時因為一個微笑就能融入到彼此生活的時候,這種主動疏遠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拒絕了一份陪伴。
2、WiFi已經覆蓋,假裝自己不孤獨
看了一個小視頻特別逗,一個手機刷的正海的人,突然連不上不上網了,此時畫面黑暗,一切歡樂都靜止了。
此時被網絡世界拋棄的人趕緊站了起來刷牙洗臉,內心呼喚我不能活得這麼頹廢,我一定要出去約朋友、去逛街去揮霍青春。
就在出門的瞬間,噔噔噔……咻咻咻……信號又復活過來了,開門的手縮了回來,鞋子一甩又癱在沙發上,繼續在網絡世界中幸福地遨遊。
現在的人常態就是低頭看著手機,哪怕是許多人的聚會,也是大家聚在一起玩手機。
就像阿桑唱的歌「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3、孤獨是一種自我保護
最近非常有爭議的一檔節目,由張雨綺和素人搭檔一起旅遊的節目《各位遊客請注意》,看完節目中張雨綺和一幫人對一位叫小麻雀的姑娘從上到下的批評,覺得像一群人在霸凌弱小的姑娘一樣。
雖然這位叫小麻雀的姑娘的確情商不夠高,但是被同行並不是很熟的人指責「我想打你一頓好嗎」「我最不喜歡小麻雀,她話好多」並且在晚餐時被所有人投票成為團隊中最被討厭的人。她只能在大家的聲討中不停擦拭眼淚。
並且澄清是自己想引起關注,用力過猛了。
網上有人留言「我就很害怕和一群人一起玩,又要處理好關係又要不被討厭我還是在家待著吧」
「我和自己相處挺好的,幹嘛去迎合別人」
「看完節目我更加堅信了,一個人享受孤獨也挺好的」
如果孤獨是晚餐,真是難以下咽
那個快速相親想要結婚的姑娘,那些不願意主動拉近關係的人,那些在網上觀察別人熱鬧的人,其實並不是享受孤獨,也希望有可以分享依靠的關係,只是習慣了現在人與人的相處模式。
有次公司聚會時,節目表演完了,就是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孤獨,瞬間空氣突然安靜,這時候經理帶著大家一起做個一個遊戲,每個人的雙手搭在下一個的肩膀上給那個人按摩,轉成一個圈,剛開始還很彆扭,慢慢覺得別人給自己按摩的好放鬆好舒服,不由得自己也給別人按摩的力度更努力一些。
因為這個遊戲大家又熱絡起來,氣氛都好了。遊戲結束,不由自主我們都開始聊了起來。
原來有人分享喜悅與感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孤獨也好,陪伴也罷,往希望的關係主動走一步,又是另一種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