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30歲以上已出道過的女藝人打破觀眾心中的以往形象,重新洗牌組合,在同一個舞臺上競爭7個成團名額破圈重生。
這個設定一旦成立,就註定會走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檔從播出以來命運跌宕起伏,口碑呈兩極化的現象級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迎來了收官之夜。
(一)
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昨晚的直播夜充斥在一片驚訝、尷尬、遺憾的迷之氛圍裡。
經過網友投票打榜的結果,最終七位成團姐姐為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黃齡。
寧靜得知自己是第一名後,完全沒有開心的樣子。一直到節目結束都是全程黑臉的狀態。
在發表成團感言時,她說「我不很想成團,因為我沒有那麼高的服從度!黃齡說只想和她的七位姐姐成團,我也一樣,我也只想和我的七位姐姐們成團,所以我不大想成團!但是我現在拿到這個獎比較重要,所以我想出爾反爾,我拿第一,不想成團!」
還把自己隊的姐姐們全部喊上臺,並挨個介紹了一遍,就好像她們要出道一般。
其他姐姐都不敢說話,寧靜就從頭說到尾。
還Q鄭希怡準備了成團感言,讓她上來講一講,鄭希怡嚇得連忙揮手。
姐姐們互捧的情節見多了,寧靜的這一操作像是一顆隱藏的炸彈,把觀眾壓抑好久的不滿情緒全都給炸開了。
Peace一季的寧靜終於又把自己的槍裝上子彈,隨時準備出擊。
成團後的採訪中,寧靜還是無法接受要跟新的四個人組合一起,覺得自己愧對跟她這麼久的隊員。
這七個人在一起,小團體站隊分明,真的尷尬到家。
每個選秀節目都有位意難平,而王霏霏卡八未能成團成了觀眾最大的遺憾!
好閨蜜孟佳在一邊哭成了淚人兒,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她的難過和傷心。
臺上唱跳俱佳、每次公演都能Carry全場。
臺下是「人間助教」,每場公演自己學完舞蹈之後,還要輔佐隊裡其它舞蹈基礎薄弱的姐姐們練習。
網友戲稱王霏霏一個人在節目組裡打了兩份工。
公演選歌成組時,她是李斯丹妮和寧靜組都想要到的人選之一。
姐姐們覺得只要王霏霏在,那這場演出絕對能炸,能拿高分。
然而這種業務能力在所有姐姐之間是前幾名的人竟然沒成團,是在搞笑嗎?
一直Pick王霏霏的孫堅昨晚發文稱再也不搞選秀,傷神也傷魂。
還未調整好心情的王霏霏給順利成團的好閨蜜孟佳發微博祝福。
卻悄悄點讚了微博「順其自然,快樂些」的雞湯語錄。
這操作讓人心疼,遺憾雖有,但有實力的人未來絕不可能僅限於成團一條路可走。
張雨綺的《姐姐》之旅除了給大家帶來驚喜外還是驚喜。
不僅一改之前的蠻橫霸道形象,還憑著自己憨傻的性格成功出圈,口碑徹底反轉。
昨天的成團感言更是讓觀眾叫好。
「人生說50%的成,50%的不成,我今天就準備了50%成的發言稿。大家一直說我是獨立女性,獨立女性帶給我什麼經驗和感受?首先需要有支配時間的能力,也要有和暴力和拳頭說no的能力,因為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是那麼幸福和完美的。智慧和美貌是可以並存的。我還要有特別獨立和敏銳的判斷力,我要給我孩子知道,除了童話的美好,還有誘騙拐賣。我要讓他們知道,你媽我不僅芳華絕代,還要乘風破浪。最後說,巴黎不遠,隊也不長,你若敢愛,我陪四方。」
從獨立女性到媽媽、妻子、工作角色幾個角度講出了自己的態度。
這些話不僅是只走走表面的場面話,還有一些有深度的社會問題以及她本人的親身經歷感受。
網友並非都無情,這共情能力是不是都挺高了,瞬間就站在明星的位置上想問題。
所以啊,搞什麼營銷和人設,觀眾要的是真誠,就這麼簡單。
(二)
其實《姐姐》的初衷是美好的,前幾期也確實戳到了觀眾的嗨點,每一個女藝人的形象都非常立體鮮明。
比如因為身體在巔峰時期退圈,在大自然裡尋找生活和音樂真諦的阿朵;18歲就出道唱歌做了30多年藝人的伊能靜;霸氣強硬的人氣女王寧靜;在選秀巔峰時期大紅過卻又迅速消失掉的過氣藝人張含韻、鬱可唯、李斯丹妮等等......
她們每一個人身後既代表著一個時代,也是一個故事。
在這個舞臺上,她們打破現有的生活,瀟灑找回最初的自己。
擁有話語權的姐姐們刷新了以往選秀節目的性質,對導演組和評委都十分強勢。
觀眾因經歷而引起情感共鳴,因矛盾刺激感官,沉浸在節目裡樂此不疲。
首播趕上新浪暫停微博熱搜一周,和節目相關的微博話題卻拿到了70.5億的閱讀量。
還有網友自製熱搜榜單,喊話新浪微博欠了姐姐們100多個熱搜,得還!
然而在高大的口號背後,這檔節目並沒有真正做到與之相互匹配的內容。
在賽制的推動下,原來的味道蕩然無存。
熱搜也從十分有爭議性和話題度的點變成了哪個姐姐的腿長膚白、哪個姐姐的舞臺炸裂,哪個姐姐又貢獻出了什麼什麼表情包。
從帶來思考,變成毫無任何營養價值的口水節目。
昨天的成團夜,原本應該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廝殺,卻在一片強裝祥和、造假勵志的氛圍裡草草收場。
除了阿朵的鼓秀表演贏得了大眾的好評,堪稱春晚級別,其餘全都翻車。
假唱不用提了,修音修的親媽都不認識。節目本身也沒有任何刻意點題的特色,反而是刻意迎合大眾的口味而滿溢出來的媚俗、虛假。
投票賽制更是搬運了女團選秀的那一套流程,把粉絲變成做數據的工人。
寧靜的脾氣說白了就是耍給節目組看的,她在抵抗這種制度,而不是針對某個姐姐個人。
之前最有爭議的伊能靜、黃聖依、張萌在成團夜紛紛消失,連鏡頭都沒有幾個。
表演節目也像走過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Peace&Love姿態,稜角藏的毫無痕跡。
如果不是最後寧靜的霸氣操作,估計屏幕這一端的觀眾早就睡著了。
(三)
隨著最有爭議的90後邁入30歲大關,這群女性身上有著濃厚的新時代女性特徵,她們不同於以前大眾對女性的普遍認知。
綜藝和影視作品的市場本身就和普通人的生活緊密關聯,所以以女性視角為主題的電視劇和電影日漸增多,成了新的市場和風口。
不過正因如此,大家才會對此抱有極高的期望。
無論是今天的《姐姐》還是前段時間的《三十而已》,最後的爛尾命運都無法更改的主要原因就是對「獨立女性」的認知還不夠透徹,對這部分受眾群體的需求還不夠了解。
《姐姐》的文案相當感人,但除了感人之外沒有看到節目中有任何與之匹配的體現。
反而部分姐姐的在節目裡的實際表現和口號走的是相反路線。
直播夜在嘉賓上的選擇節目組也是只考慮流量不考慮內容,思考欠佳,所以敏感的觀眾覺得不舒服是必然。
完成的好叫風口,完成的不好是風險。
無論以後會有什麼形式的女性相關主題節目的出現,請記住,觀眾想看的不是爛俗的膚白腿長妝有多濃,而是來自生活、工作、情感、成長的多向思考和不同化內容。
要真實,不要人設。
要真相,不要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