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小生─黃香蓮 「百年同慶 黃香蓮再扮唐伯虎」

2021-02-10 黃香蓮歌仔戲

看雜誌提供

百年同慶 黃香蓮再扮唐伯虎

配合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此一歷史時刻,文建會主辦的「建國百年經典好戲」系列,星光熠熠、場面浩大!

其中最受到各界矚目的焦點之一,莫過於睽違十年終於再度現身螢光幕的歌仔戲小生──黃香蓮。甫一宣告復出,黃香蓮隨即登上全國各大新聞版面,媒體邀約訪談不斷,讓她忙到昏天暗地。人氣之旺,足見當年帥氣小生的巨星形象至今依然深植人心,即便息影多年,粉絲卻越來越多,氣勢有增無減!

無法忘情》 歌仔戲就是我的人生

當年黃香蓮選擇離開螢光幕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嫁給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國家衛生院院長吳成文。誠如黃香蓮形容,先生是「文狀元」,但她也不遑多讓,可是堂堂「武狀元」!這對不同領域的「才子佳人」結為忘年眷屬,自然引起媒體的關注報導。雖然慶幸黃香蓮嫁得好夫婿,但揮別舞臺還是令許多「香迷」為之嘆息。相隔近十年,為了慶祝建國百年這等大事,黃香蓮幾經考慮後才特地向先生請假,宣告正式復出。

說到當年為何選擇退出藝界走入婚姻生活,黃香蓮透露些許無奈:「因為那時候資源不是很理想。每做一檔國家劇院,我就要虧幾百萬。加上那時電視也沒有了,而做野臺戲對我來講,付出的代價太大、回收的成本太小,覺得品質沒有辦法再做好了。那時我先生就說你要這樣子做,還倒不如急流勇退。」吳成文一句:「上臺靠機會,下臺靠智慧。」終於讓她坦然走下舞臺。

雖然黃香蓮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滿,然而視歌仔戲為生命的她,心中一直有揮之不去的遺憾:「畢竟那不是我真正的人生,我真正的人生還是在舞臺上。吳成文的法國媳婦就曾問我說:『香蓮,你會想念嗎?』我說:『我連作夢都會夢到!』」由於歌仔戲的大環境讓她深感受挫,縱使生活充實快樂,黃香蓮卻有將近十年無法開口唱戲。「大概那時候自己不是很得意,一想到會覺得很難過,沒有那個感覺就唱不出來。」

「觀眾讓我很有成就感,觀眾也讓我覺得很虧欠他們,因為我不能再演戲給他們看了。」這麼多年來,黃香蓮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群在臺下支持她的觀眾。

黃香蓮出身於歌仔戲世家,雖然小時候父母不給學戲,卻無法阻擋黃香蓮學習歌仔戲的渴望。「歌仔戲的親切、草根性是你沒有辦法去言語的。那種說說唱唱、那個喜怒哀樂,就是很直接,感覺就是直接穿透你的心。觀眾會跟你一起喜怒哀樂,自然那個成就感就會來了。」黃香蓮繼續用臺語加強形容:「人家說:『做戲做到像倥耶,看戲看到像憨耶。』就是這麼由來。因為它是一個很直接的情緒,這就是歌仔戲迷人的地方。」

毅然復出》 要做一個Taiwanese Opera!

黃香蓮嫁為人婦後,常隨著吳成文到海外開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也因此看遍世界各國的戲劇表演。每每看到百老匯、西方歌劇那種典雅精緻、氣勢磅礴的表演,都非常豔羨,恨不得臺灣歌仔戲也可以立即達到那樣的藝術水準。

因此,當文建會邀請黃香蓮參與建國百年精緻好戲計畫時,她毫不猶豫地開出唯一的條件──臺灣國家國樂團伴奏演出。「我只希望完成我的夢,就跟文建會說那是我的夢想。我要做一個Taiwanese Opera(臺灣歌劇),歌舞為主,加上國樂團的伴奏,真的是歌劇!」黃香蓮一如她在螢幕上的「皇帝小生」形象,說得豪氣幹雲!

談到今年的復出戲碼──《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黃香蓮眼裡儘是掩不住的得意。「我就是要為歌仔戲爭一口氣,讓大家知道歌仔戲也可以像百老匯一樣,很美很震撼!」事事要求完美的她,為了要與國樂團合作演出,可說是煞費苦心,不僅必須尋找適合的場地,有史以來最長的樂譜也讓國樂團的團員叫苦連天。

「這齣劇的音樂性非常強,一齣歌仔戲三小時,一個人必須拉七十幾張譜,拉到最後都暈了、手抽筋,說他們一年也沒拉這麼多張!」看來,勇於創新的黃香蓮繼1994年於《鄭元和與李亞仙》一劇中在國家戲劇院當場揮毫寫書法後,又要再度創造歌仔戲的歷史新紀錄──與國樂團合作,並以歌舞劇形式演出歌仔戲。

當然,演員卡司也十分堅強。除黃香蓮為飾演風流倜儻的唐伯虎的不二人選外,秋香則由同為國寶級演員的小咪擔綱,加上一流演員石惠君飾演華府千金華瑛、張孟逸飾演春香以及呂雪鳳飾演華家大少爺華文,堅強的陣容讓許多戲迷引頸而待。黃香蓮強調,戲中還引用很多唐伯虎的原詩,並以歌舞表現出來,就是要讓觀眾一飽眼福。

第一小生》 我給大家的都是一百分

暌違舞臺多年,黃香蓮面貌依然姣好、身形依舊窈窕,絲毫不輸眼下年輕演員。然而,要重新復出揮灑舞臺,黃香蓮目前「實力」如何?

「我回來了主要是我有在運動,這幾年對我來講最主要的運動就是遊泳。可以的話就每天遊,二千公尺跑不掉。像昨天難得放假,早上就去遊二千,晚上又去跑了大概一個小時。」黃香蓮簡單幾句就讓大家知道她的體力依舊過人。

黃香蓮對自己的舞臺表現也非常有自信:「好像目前來講,歌仔戲的這些劇團沒有幾團像我這樣子重視身段。」她表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導演、也是臺灣知名京劇泰鬥曹復永,就是她學習身段的老師。「曹導演是很有名的名小生,他動作很漂亮、很迷人,所以我就是練他的動作。再加上我自己的,那加起來就會一百分了。」

此外,黃香蓮雖然認為一個成功的演員,與生俱來的天分很重要,但這還遠遠不夠,「你有七分的天分,那三分你練不出來,不就是四流、五流?你那三分練得上來,可能就是成為一流的。你看一流的演員有幾個?」

因此,黃香蓮認為成功的演員一定要付出代價,要有過人的吃苦能力。1998年,黃香蓮在《新寶蓮燈》一人分飾劉彥昌與沉香父子二角。其中為了演沉香,她必須練「武行」才做得出來的動作:「翻、滾、耍槍,那些舞臺上的硬底子功夫,開玩笑,那個不是像演電視,NG剪接一下,然後點到就好。譬如說鷂子翻身,譬如說你要在臺上一直轉一直轉、打圈圈打圈圈,真的不能漏氣或是說摔倒,不能有閃失、軟掉、軟趴趴,都不行。從頭到尾就是要精神百倍、精力充足!」

當時,為了不出差錯,本來導演說排五十次就好了,黃香蓮說不行,堅持要排一百次。「這就是當主角,要不然你也可以隨隨便便,看你要求的是甚麼。那我要求都是一百分,大家心中會留下印象,就是因為我給大家的都是一百分。」黃香蓮語氣中帶著些許自豪:「我可以當個三流、四流的,我也可以給大家沒有甚麼印象,但是我就是不要。這就是當主角,看你要當哪一種,就看你。要扛就是這樣扛!」

黃香蓮還有一個本領,她不僅把自己的臺詞背得滾瓜爛熟,還把別人的臺詞都一併記下。曾經有次去廈門演,曲都到了,同劇演員不知道要唱,黃香蓮就把她的都拿來唱了。「因為現場沒有辦法NG,就是要扛別人的。」黃香蓮說。

事隔多年,如今的復出,想來黃香蓮對自己的要求只會更高,不會更少。而她對即將推出的「建國百年」戲碼,除了信心滿滿外,也透露很可能將成為絕響。黃香蓮說:「要等下一個『百年』我再演出,可能很難吧!」

展望未來》 藝術跟科學一樣,沒錢就沒有品質

即使離開螢光幕,黃香蓮仍然持續關注她最愛的歌仔戲。揮別舞臺至今雖已經過了十年,但她認為整個大環境仍然還是很不樂觀:「我說歌仔戲很可憐,而且是每一團都辛苦,我真的覺得如此,並沒有很大的改善。臺灣的市場實在是太小,人家國外隨便一檔戲,十年、二十年都在演。但臺灣的市場就是這個樣子,一個禮拜頂多十場就了不起,這樣要怎麼做出好東西?」

她以自己即將在9月份公演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為例:「像這一場我這樣做得要死,一年才給這三、四千個人看。」正是因為愛之深,所以才責之切。黃香蓮對於歌仔戲的現況、臺灣戲曲的未來,認為尚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這幾年來,黃香蓮仍持續進行歌仔戲的推廣工作,也曾擔任過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的副教授,教授學生歌仔戲歷史、身段等課程。無奈整個現實環境的轉變,以及目前傳統戲曲教育傳承制度的規劃不足,讓黃香連覺得歌仔戲的前途茫茫。

「戲曲這個東西,若沒十年、二十年,你叫學生在那邊念劇本,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能看。因為藝術這種東西,人家說:『三年出一個文狀元,十年出沒一個戲狀元。』這是真的,所以我才覺得應該要成立國家歌仔戲團。人家京劇有文武場、有演員、有舞蹈、有導演、編劇甚麼都有,歌仔戲就甚麼都沒有,光培養一個演員就零零落落。」

嫁給國家院士的黃香蓮有感而發:「藝術這種東西跟科學一樣,沒錢就做不到那個品質。」

身經百戰的黃香蓮對於培養人才,顯然非常有見解:「我是希望時間要拉長,一直讓他們磨練,不可能我們這樣去教一教,他們就能夠有甚麼東西。還要常常演,練完就要去演,因為歌仔戲不是只有唱,還有化妝、比動作,喜怒哀樂的表現,還有臺步、走位,文戲、武戲……太多了!」

雖然目前臺灣戲曲學院的學生與民間劇團間有實習合作的計畫,學生畢業後也可選擇應徵各地民間劇團,但黃香蓮認為這樣反而會扼殺了學生對這歌仔戲域的熱情。「那些孩子去那種地方只是說,我今天來,我嘴巴裡、腦筋裡有幾個臺詞,就把它唸出去,沒有人會去要求他們這個『眉角』、那個小細節。譬如說一個眼神,一個大笑、小笑,一個大悲、小悲,一個比出去是走二步還是三步,還是說要一個回身……反正這些小細節沒有人會去管。」黃香蓮配合著熟練的眼神、表情、動作,眉飛色舞地說明著,但難掩心中的幾許惆悵,「久而久之,學生畢業後仍然只能跑跑龍套、演些不重要的角色。」

有話直說的黃香蓮,懇切地呼籲民間與政府,希望大家可以重新正視成立國家級的歌仔戲團的可行性,塑造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給年輕人一個展現實力的舞臺,歌仔戲的未來才有希望。

相關焦點

  • 黃香蓮-出生歌仔戲世家,現五個孩子的媽
    1988年跳槽回中視,隨即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團,演出<大唐風雲錄><逍遙公子>等, 1994年以<鄭元和與李亞仙>正式登上國家戲劇院舞臺, 2002年解散劇團。黃香蓮就是天生吃「明星」這碗飯,她的才華不僅表現在歌仔戲,在連續劇、主持界、歌唱界都有發展,技多不壓身,在當時的環境,就是擱到現在,技能也是秒殺一眾明星!
  • 歌仔戲小生嫁中研院士 黃香蓮為愛苦練abc
    沉春華稱讚黃香蓮唱歌聲音依舊好聽外,身材保持的好到讓她嚇一跳!黃香蓮則抑揚頓挫的唱著回說自己「沒做歌仔戲,但還是時時在練工!」,昔日小生雖嫁做人婦,舉手頭足間仍都是戲,臺語溜加上反應快,還笑主持人沉春華遇到她也會慢半拍!黃香蓮的表姊也是知名歌仔戲演員的小咪(陳鳳桂)也來到錄影現場,分享童年趣事外,兩人的演唱,也勾起現場不少人的回憶!
  • 盤點歌仔戲演員的恩怨情仇!是楊麗花太霸道還是黃香蓮忘恩負義?
    黃香蓮而那時的楊麗花,已經成為「臺視歌仔戲劇團」團長。10年後,也就是1979年楊麗花利用休息的兩年時間,與狄珊共同籌劃了《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與《青山綠水情》三檔歌仔戲,開啟了電視歌仔戲的改良風,楊麗花人氣也因此更上一層樓,《俠影秋霜》更是收穫了超高收視率。1980 年,黃香蓮在「華視歌劇團」參演了由小明明主演的《粉妝樓》、《三門街》與《羅通掃北》,但她並不是什麼重要角色。
  • 【電視周刊】黃香蓮臺上風流臺下嬌<1983年>
    ●文/常言歌仔戲「小生」黃香蓮,近一年來頻頻出現在歌仔戲中,她的「歸隊」,意味著有心在歌仔戲圈中好好闖闖,並且向楊麗花看齊!算起來,黃香蓮在歌仔戲圈待了近十年的光景,由於其中總是斷斷續續的演出,而使許多人認為她是「半路出家」,而黃香蓮本人也如是認為。黃香蓮天資聰穎一學就會,而且有模有樣,殊不知這跟她出身於「歌仔戲世家」有關。
  • 臺灣歌仔戲天王黃香蓮演繹經典
    欄目名稱:臺灣歌仔戲天王黃香蓮演繹經典   由廈門衛視與臺灣中視聯合制播的「今風古韻 四海同春--2019兩岸元宵戲曲晚會」將於2019年2月19日元宵節期間在兩岸同期播出。晚會上黃香蓮老師將帶來經典之作《前世今生蝴蝶夢》,為戲迷們送上久違的經典戲曲體驗。
  • 家喻戶曉的「歌仔戲天后」黃香蓮,為何曾一度自卑?
    4月7日黃香蓮走進《玲聽兩岸》她出生於臺灣梨園世家,祖輩父輩都是歌仔戲名角。她4歲時就在劇團登場亮相,後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正式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腔身段。她領銜臺灣八點檔戲劇、主持超過30年,以英俊的扮相、靈活的身段,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當紅歌仔戲小生。她雖身為女子,卻巾幗不讓鬚眉,用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堅持,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她就是黃香蓮。小生表演藝術在歌仔戲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便是小生幾乎都由女生來反串扮演,長相英俊的黃香蓮也在舞臺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 《玲聽兩岸》春節特別節目:黃香蓮——歌仔戲當家小生的螢屏歲月
    她出生於臺灣梨園世家,祖輩父輩都是歌仔戲名角。她4歲時就在劇團登場亮相,後被電視歌仔戲導演陳聰明所挖掘,正式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腔身段。她領銜臺灣八點檔戲劇、主持超過30年,以英俊的扮相、靈活的身段,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當紅歌仔戲小生。她雖身為女子,卻巾幗不讓鬚眉,用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堅持,成為臺灣炙手可熱的歌仔戲表演藝術家,她就是黃香蓮。
  • 「天王」楊麗花 葉青昔日恩師 一代歌仔戲資深導演辭世
    (葉青提供)歌仔戲資深演員、導演陳聰明4月27日病逝,享壽84歲,家屬將於5月16日於桃園市立殯儀館美德廳舉辦告別式。當年歌仔戲界頂尖「反串天王」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柳青、李如麟及小旦王金櫻、林美照都是陳聰明一手栽培出來,都尊稱陳聰明為老師,顯見陳聰明在歌仔戲壇地位,也為文化傳承做了不少貢獻。
  • 9個版本的花無缺,黃香蓮奇葩謝霆鋒孤傲,吳岱融難以逾越的經典
    也是當時瓊瑤影片的主要演員,不過他飾演的花無缺很多人可能沒什麼印象,如今江明也淡出了螢屏石修:1979年TVB《絕代雙驕》童星出道的石修出演的花無缺,帥氣自然是擋不住的,不過與花無缺在女人堆中長大的氣質略有不符,柔美不足伍衛國:1979年香港邵氏電影《絕代雙驕》一身白色衣裝打扮十分風流倜儻,只是傅聲小魚兒的出色表演讓花無缺暗淡了許多黃香蓮
  • 許秀年獲傳藝金曲特別獎:是歌仔戲選擇了我
    回望這輩子的戲臺生涯,許秀年心存感激地表示:「不是我選擇了歌仔戲,是歌仔戲選擇了我」。許秀年3歲初就登臺演戲,之後以一部臺語電影《流浪三兄妹》走紅臺灣,成為著名童星。之後全心投入歌仔戲演出,先後與楊麗花、黃香蓮合作展開電視歌仔戲生涯,這幾年與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舞臺歌仔戲。
  • 細說狄鶯當年風光史,歌仔戲界的林依晨,12歲出道為了養全家!
    網友說當時只有老三臺,天天都可以看到狄鶯,狄鶯的古裝扮相令人驚豔,水汪汪的大眼睛,楚楚可憐的神情,尤其在「周公與桃花女」這檔戲中,狄鶯把桃花女的機靈與調皮,演的活靈活現,當年狄鶯走紅的程度,網友認為大概跟現在的林依晨一樣,處處都可以看到她的演出。▲狄鶯與楊懷民常搭擋演出。
  • 現在主宰歌仔戲的女演員們,在過去曾經是不能上臺的?──回顧百年來的歌仔戲發展史
    大約是 1910 年代,歌仔戲在宜蘭逐漸成形,據文獻記載,貓仔源、流氓帥、陳三如、歐來助等人算是最早開始傳唱歌仔戲的人,一開始只是大伙兒坐著清唱、念歌謠小調的「本地歌仔」,隨著時間發展,開始有角色扮演及身段動作,加入更為完善的服裝和樂器。歌仔戲是當時農家子弟們閒暇時的娛樂,他們組成「子弟班」業餘社團自娛,也在神明聖誕或是村中喜慶時娛神,演出形式被稱之為「落地掃」。
  • 臺灣歌仔戲差點「拐」走了「陸焉識」
    在中國風流行曲風靡的那段時間,流行歌曲可以混搭京劇、崑曲、黃梅戲、粵劇等等,當然也可以混搭臺灣歌仔戲,《身騎白馬》就是如此。歌仔戲是臺灣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臺灣省和福建泉州、廈門、漳州 等閩南語系地區,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的地方,已有上百年歷史。
  • 歌仔戲的前世今生
    按照表演形式和劇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落地掃歌仔陣、野臺歌仔戲、內臺歌仔戲等,隨著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的興起,廣播歌仔戲、歌仔戲電影及電視歌仔戲等也相繼湧現出來。野臺歌仔戲為歌扮仙仔戲最普遍之演出型式。本地歌仔吸收其它劇種精華,並穿著戲服,粉墨登場演出,歌仔戲即成為大戲型式。野臺歌仔戲演出名目大多與宗教活動有關,舉凡廟會、酬神、建醮及神誕等活動,多有野臺戲的演出。
  • 恬娃爆料闞水源於一年前病逝,是"楊麗花歌仔戲團"主要演員之一
    闞水源是"楊麗花歌仔戲團"主要演員之一,參演過臺視楊麗花歌仔戲、中視黃香蓮歌仔戲、臺灣靈異事件和戲說臺灣系列單元劇,不僅如此,他還是電視連續劇演員。闞水源的作品包括《戲說臺灣》、《臺灣靈異事件》等,近來鮮少在螢光幕曝光,近期的最新作品也只是2014年拍的《阿清的人生三部曲》。不少合作過的演員對此表示很驚訝,直呼:很久沒跟他合作,沒有聽說這件事。
  • 【新聞】睽違16年…歌仔戲國寶回來了!楊麗花「新戲造型」曝光
    暌違16年,歌仔戲國寶級天王楊麗花將在9月下旬,於臺視正式推出八點檔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楊麗花除幕後的製作工作外,更應團隊再三要求親自參與演出,她原本拒絕,希望給更多年輕人機會,但是團隊認為「程嬰」這個角色從年輕演到年老,角色過程極具變化,她是最好的詮釋者!▲資深歌仔戲藝人楊麗花將於9月下旬推出八點檔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