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內訌」爆發,100億市值一天蒸發,公司回應……

2020-12-23 證券時報網

2000億晶片龍頭,操碎了所有人的心。

12月15日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卻被爆在大會現場提出辭職。

對此,16日早間,中芯國際回應,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本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本公司發布公告為準。

但受此消息影響,16日早盤,中芯國際(688981)一度跌幅近10%,隨後跌幅收窄,截至收盤,報55.20元/股,大跌5.53%。中芯國際H股早盤在港交所臨時停牌,午盤恢復交易,截至收盤,同樣大跌4.94%。A+H股一日便蒸發超100億市值。

中芯國際核心高管被爆辭職

芯國際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在委任蔣尚義議案的董事會上,梁孟松投了「棄權票」。

在梁孟松的辭呈中,梁孟松稱,對於蔣尚義的委任一直到12月9日才被告知,對此「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公司應該對我這三年多的貢獻給予全面公正的評價」………

此次擬出走中芯國際的梁孟松個人經歷也頗為傳奇。梁孟松被稱為「影響全球晶圓廠格局的男人」,從職業生涯來看,其先後於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擔任要職。

公開資料顯示,蔣尚義今年74歲,是半導體界的領軍人物。梁孟松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電機博士,畢業後曾在美國處理器大廠AMD工作幾年,在四十歲那年(1992年)返回臺積電。

在臺積電的十七年間,梁孟松曾擔任臺積電資深研發處長,並參與了臺積電從130nm直至16nm FinFET工藝的歷代先進工藝的開發。

2003年,臺積電以自主技術擊敗IBM,一舉揚名全球的130納米「銅製程」一役。彼時,蔣尚義在臺積電擔任資深研發副總。

2006年,蔣尚義退休後,梁孟松本以為自己將獲得升職機會,卻未曾想到臺積電從英特爾挖來了新人。

之後,梁孟松開始接觸三星,2011年梁孟松正式加盟三星後,三星的晶圓代工技術開始突進,製程由32納米/28納米平面工藝直接跨入14納米FinFET工藝,並於2014年底開始量產。

此後,梁孟松陷入了與臺積電的相關訴訟,後來便離開了三星。2017年10月,梁孟松正式出任中芯國際聯合CEO。

在市場中流出的信函中,梁孟松總結了其在中芯國際的這三年:

「在這1000多個日子裡,我幾乎從未休假,甚至在2019年6月份,當我正在經歷著生命中最危險的時刻,都從來沒有放棄、也沒有辜負過諸位對我的囑託。這段期間,我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目前,28nm, 14nm, 12nm, 及n+1等技術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nm技術的開發也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鉅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目前看來,我的短期目標,似乎已經超預期、圓滿的達成了。」

中芯國際回應:對公司經營影響尚待評估

而此次人事爭議的另一方蔣尚義也是半導體業界的風雲人物。

在半導體工業界的45年中,他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 鐳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

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

蔣尚義曾公開為梁孟松背書,對他的能力表示高度肯定。在臺積電的時期,蔣尚義也曾經是梁孟松的上級。但對於蔣尚義的到來,梁孟松反應如此「激烈」。

梁孟松表示,公司在聘請蔣尚義之前沒有和自己商量,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自己也沒必要繼續留在這裡。

這背後的緣由我們不得而知,但隨著人事「紛爭」的爆發,中芯國際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是否會受此影響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對此,中芯國際16日下午曾回應媒體時稱,對公司經營影響尚待評估。

一個半導體分析人士認為,「中芯國際進入MEU後,梁孟松主導的先進工藝FinFET 14/7/5nm已默認無法繼續,只能研發無法量產,美國都會在此節點封殺設備出口,之前中芯國際大跌已經反映這個預期,中芯國際下修Capex也是下修了這部分先進工藝。」

另一位私募人士則對媒體表示,「中芯國際持續下修及今日受核心人物出走暴跌,主要源於供需兩端受到嚴重影響,並影響未來業績預期,核心人物出走也嚴重影響企業經營預期。」

中芯國際三季度業績暴增168%

就在11月,受美國禁令影響下的中芯國際交出了登陸科創板之後的首份三季報,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30.2%;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30.8億元,同比增長168.6%。

中芯國際財務長高永崗博士指出,公司全年收入增長預期上修為23%到25%,全年毛利率目標高於去年。

同時,中芯國際給出了四季度業績指引:季度收入環比減少10%至12%。毛利率介於19%至21%的範圍內。

而市場最為關注的晶圓銷售方面,中芯國際披露,2020Q3,其銷售的晶圓數量同比增長9.5%至144.05萬片。

按晶圓收入分析來看,以應用分類:智慧型手機、智能家居和消費電子在2020年第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分別為46.1%、20.5%、17.0%。2019年第三季度三者對應數據分別為42.3%、17.0%和22.2%。

若以技術節點分類:14/28納米晶圓2020年第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已達14.6%,這一數據較今年第二季度的9.1%佔比有所提升,去年同期該數據則為4.3%。40/45納米和55/65納米晶圓第三季度佔晶圓收入比例分別為17.2%和25.8%。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今年10月初確認的相關美國出口管制對資本開支計劃將產生一定影響。

三季報顯示,中芯國際2020年資本開支計劃從約457億元下修到約402億元,主要是由於美國出口管制使部分機臺供貨期延長或有不確定性,以及物流原因導致部分機臺到貨延遲。

對此,趙海軍和梁孟松在三季報中寫道:「目前公司經營正常,短期內出口管制對公司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可控。」

中芯國際:追趕之路還很遠

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成立時間為2000年4月,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

經過多年的研發投入,中芯國際已成為內地唯一能夠提供14納米製程的晶圓代工企業,稱得上是國內最牛晶片製造廠商。

但中芯國際與行業龍頭臺積電仍相差一至兩代的代工能力,毛利率差距也非常大。

臺積電的晶圓製造工藝世界領先,牢牢鎖定了高通、蘋果、華為等頭部公司的明星晶片巨頭。直接結果就是,毛利率接近50%,而中芯國際僅為其一半。

據市場調研機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佔總市場份額的4.5%,位列第五,而行業第一的臺積電獨佔了54.1%的份額。

為了實現技術追趕,中芯國際不得不把營業收入的15%用於研發,而臺積電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10%不到。這也導致兩家公司在淨利率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9年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銷售淨利率分別為5%、33%,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持續、高昂的研發投入,也給中芯國際帶來了壓力,其2019年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甚至出現虧損,虧損金額達12.5億元。

近日,拓墣產業研究院預測的2020年第四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顯示,臺積電仍然穩坐釣魚臺,中芯國際排名未變,但總的市場份額較一季度減少0.2個百分點至4.3%。

該研究院認為,受惠於5G手機、HPC晶片需求驅動,臺積電7nm製程營收持續成長,加上自第三季起已計入5nm製程的營收,第四季成長動能續強,且16nm至45nm製程需求回溫,第四季營收可望再創歷史新高,年成長約21%。

而中芯國際自9月14日後已不再向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供貨,其他客戶在14nm進行試產時,中芯會有二至三季產能空窗期,且美國將其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後,除了設備面臨限制,部分國外客戶也恐將抽單,拓墣產業研究院預估其第四季營收將受影響,季減約11%,然因2019年基期低,該季營收年成長仍有15%。

如今全球半導體行業行將進入寡頭壟斷的格局之中,臺積電、三星圍繞2/3nm晶片製程的研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曾經的「晶片三巨頭」之一英特爾,因卡在7nm製程階段,而被逐漸邊緣化。相較而言,中芯國際的追趕之路,還非常遠。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內訌:男人的宮鬥戲也精彩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同時,對於蔣尚義的任職,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似乎是對這份人事變動的抗議。12月16日早間,中芯國際發公告稱,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同時表示,公司任何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告為準。
  • 內訌爆發、外患不絕,中芯國際進入最動蕩時刻
    派系鬥爭在中芯國際並非第一次出現。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開始了一場以CEO王寧國、COO楊士寧二人為首的鬥爭。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這場內訌曾讓中芯國際進入調整期,而如今歷史又重新上演。
  • 內訌?!中芯國際被曝「內鬥」,究竟發生了什麼!
    消息面今天是被中芯國際刷屏的一天,國內半導體製造業龍頭在這麼關鍵時刻的內訌真的是令人唏噓不已。中芯今天一度跌超9%,之後慢慢拉了回來。有意思的事,反而長電科技跌幅更高於輿論暴風眼中的中芯本身。要知道,長電的半導體封裝,主要就是對接中芯國際的訂單,下遊企業的這種高恐慌,能夠看出市場對於中芯事件的基本判斷。要知道,眼下離職的梁孟松,是真正的中芯技術骨幹。2017年4月:梁孟松入職中芯國際,時中芯市值300億人民幣。
  • 內訌+外患,這次中芯國際的結局會如何
    派系鬥爭在中芯國際並非第一次出現。2011年,中芯國際內部開始了一場以CEO王寧國、COO楊士寧二人為首的鬥爭。這場內訌中,王寧國意外落選執行董事、遞交辭呈,最有可能繼任的楊士寧又因為一紙審計文件被指「逃稅」,被迫出局。 這場內訌曾讓中芯國際進入調整期,而如今歷史又重新上演。
  • 中芯國際回應與海思的未來:須尊重經營地法律
    (文/呂棟 編輯/尹哲)正式登陸科創板近1個月後,中芯國際首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證e互動」上正面回應關於華為海思、14nm製程等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8月10日,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詢問中芯國際,在美國禁令緩衝期後,還能否繼續生產華為海思14nm晶片?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
    (原標題:突發: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CEO梁孟松提出辭呈:感到不再被尊重與信任!背後發生了什麼?)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再爆出大瓜,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又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這還不算完,更勁爆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
  • 外憂內患,中芯國際何以至此?
    文/林曉倩2020年的中芯國際不僅面臨著美國的外憂,內部也不甚平靜。12月15日晚,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正式宣布,蔣尚義博士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期自2020 年12 月15 日起至2021年股東大會為止。
  • 市值超過4000億,中國最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會不信
    在成功登陸上交所後,其公司市值也超過了6000億元,也在A股市場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還被傳出內訌,在12月15日,蔣尚義被任命為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之後,中芯國際的聯席CEO梁孟松也辭職。
  • 中芯國際市值之辯:AH股分開計算更合理?
    摘要 【中芯國際市值之辯:AH股分開計算更合理?】7月16日,內地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終於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首家回歸A股的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
  • 中芯國際內訌任命副董事長CEO不知道!原因令人振奮更讓人想不通
    中芯國際剛見起色,就開始內訌,任命新任副董事長而CEO卻不知道。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次內訌共有兩層含義:一個讓人振奮,一個讓人捉摸不透。不得不說中芯國際是被寄予厚望的公司,國家給方便,消費者給支持,如此好的環境不好好珍惜。今天看到中芯國際內訌的消息,我真想把自己手裡股票拋了,覺著它不值得。
  • 中芯國際「局中局」
    中芯國際分散的股權設計埋下了內訌的種子,使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反覆發生 。來源 | 魔鐵的世界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SH,00981.HK)公告,臺積電前COO、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將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
  • 中芯國際「內訌」,會影響它的未來嗎?
    另一則是梁孟松與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之間的關係轉變。周子學曾是力邀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的人,並在傳言的公司內部爭鬥中傾向於梁孟松,如今態度卻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值得玩味。梁孟松是何人?中芯國際於12月6日早上也發布公告,而這份僅有四句話的公告中暗含了豐富信息:其一,中芯國際注意到媒體報導這次辭職,暗示「辭職信不是中芯國際公司層面發布的消息」;其二,公告指出梁孟松為「有條件辭職」;其三,中芯國際正在與梁孟松核實「真實辭職之意願」,表明中芯國際不認可梁孟松信中提出的原因。
  • 中芯國際上演高層內鬥「大戲」 上交所迅速下發監管工作函
    中芯國際(55.200, -3.23, -5.53%)內部正上演「內訌」,在邀請蔣尚義回歸擔任副董事長之際,聯合CEO梁孟松卻臨時向董事會遞交了一封書面辭呈。而為此事,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6份公告,可見情況波折。
  • 中芯國際的劫數
    2020年12月15日,一條人事任命公告給中芯國際甚至中國半導體產業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彈,震驚業界。起因是中芯國際委任前臺積電執行長蔣尚義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根據合約給與其年薪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的待遇。
  • 中芯國際內訌——空降蔣尚義逼走大牛梁孟松!
    可以說摩爾定律的放緩,給了大陸公司彎道超車的時間,但先進封裝或許才是晶圓製造廠商的下一個激烈賽點。中芯國際就是蔣尚義接下來施展抱負的舞臺。前不久,蔣尚義在一次採訪中直言不諱,「相信在中芯國際實現我在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的夢想」。目前,臺積電已經布局有4座先進的晶片封測工廠,不久前還宣布突破了3D Fabric的先進封裝技術。
  • 馬斯克用短短7個英文單詞,就讓特斯拉一天市值蒸發140億美元
    相較於第一季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際車廠表現都不太樂觀,特斯拉可說是逆勢突圍。然而,馬斯克所關注的似乎並不全然是特斯拉的營運狀況,在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針對歐美政府為控制新冠肺炎疫所發出的禁足令(shelter-in-place)大肆批評,突顯馬斯克對歐美政府部分防疫措施的不滿。
  • 弘纏院:中芯國際未來將何去何從?
    市值4000多億晶片巨頭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消息驚動了整個半導體圈。昨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
  • 「集微早報」①中芯國際港股突破2000億市值大關,A股13支參與配售...
    7月7日#集微早報#★中芯國際港股突破2000億市值大關,A股13支參與配售股全線暴漲7月6日,中芯國際H股大漲20.6%,報收40.1港元/股,股價刷新歷史高位,總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大關,達到2281.96億港元。
  • 影視板塊市值蒸發174億,歡瑞等7家公司遭遇至暗時刻
    文| 雲夢澤端午節國內電影票房創下歷史新高(9.07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然而,影視股卻迎來了至暗時刻
  • 要拉黑中芯國際?剛剛,公司緊急回應來了!華為反思被...
    剛剛,中芯國際緊急回應9月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聲明稱,任何關於「中芯國際涉軍」的報導均為不實新聞,該公司對此感到震驚和不解。中芯國際稱,中芯國際作為一家同時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及中國大陸A股上市的國際化運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公司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並在此基礎上一直合法依規經營;且與多個美國及國際知名的半導體設備供貨商,建立多年良好的合作關係,美國商務部多年來針對中芯國際進口採購的設備,也已經核發多件重要的出口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