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回家晚,買不到車票,是讓所有農民工頭疼的問題。農民工放假的時間,並不過是自己說的算得,這要看廠裡的安排,以及什麼時間給自己結帳。
年齡大的農民工,如果買不到票,多數會留在廠裡過年。而年輕人並不會受這種限制,他們多數都會選擇自己開車。
開車到打工的地方來幹活,看似花的代價大,其實只要分配好了,花的錢並不比,來回做火車花的多。最主要的是,開車來回走,農民工的時間自由,想什麼時間回家都可以。
如果貪心一點,正月初一往家開,還能省一筆高速的費用。別小瞧這些費用,對農民來說,如果站著回家可以不花錢,他們都認可。
開車回家,要想省錢,就得搭伴而行。比如一個轎車可以拉四個人,就可以提前找四個,去同一個城市的老鄉。與他們一起分擔下路費,自己的負擔就輕了。
然而總有事與願違的時候,就像我們同村的小李,他就是出現了這種情況。他習慣自己開車去打工的地。這樣不受春運的限制,能在工廠多幹一段時間的活。
往年在這幹活期間,他會尋找四個農村同鄉,與同鄉講好,每個人攤多少路費,大家都同意後,就一起回家。幾乎每個農民工都會同意,開車回家,不但能在廠裡多幹一段時間。
還比春運自由,人挨人,人擠人,有的農民形容春運。自己在人群裡跳一下,直到下了火車,腳就沒挨過地。雖然誇張了點,但也確實描繪出了春運的情景。
小李在這個廠子幹了三年,跟廠裡的經理,主管都很熟。這時,農村老家找不到活的親戚,就讓他介紹活,他心想自己的親戚,能一起回家一起去,挺美好的一件事,就跟廠裡的主管說了,3個親戚也就來上班了。
去的時候是小李,開車拉去的,親戚們沒提路費錢。他也沒好意思要,心想都是親戚,不給就不給吧。結果到了年終,親戚們又要搭車,還帶上了一個認識的同鄉。
小李無奈,心想這下有外人,這路費錢怎麼都得給點吧。可惜,四個人都拉到家,不但路費沒給,在路上吃飯的錢都是小李給的。
過了正月,又到了去廠裡幹活的日子,這次小李提前找好人,自己先走了,親戚們打電話,結果撲了個空。只能自己買票去,到了工廠對小李是一頓埋怨。
轉眼間又到年底,這次親戚們提前打了招呼,不過小李告訴他們,「我已經拉著四個老鄉,回家了」「你怎麼這樣,為了和你一起回家,連票我都沒買」。小李聽完,只是「嗯」了兩聲,沒說話。
農民在外打工會遇到許多這樣的親戚與同鄉,他們讓你捎腳,又不給你油費。仗著你的不好意思,厚著臉皮佔你便宜。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老鄉,過年回家捎上我」「已經到家了」「我還等你車一起回呢,票都沒買,你怎麼這樣」。
人都是在互相理解與尊重中,維持良好的關係,沒有理解就失去了,相處的前提。如果他們有錢,他們就不會出去打工,同為農民工應該換位思考一下,它也並不容易。
人與人相處講究的就是公平公正,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佔便宜沒夠的偽君子,臉厚心黑的真小人,都不受人歡迎。哪怕是至親,你也不應該佔他們便宜,這是受人歡迎的不二法門。
喜歡坐蹭車,用你一毛不拔,臉厚心黑,這樣的老鄉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