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死去,只怕這段歷史被後人所遺忘。作為一個老兵,我自己在慢慢凋零,但一代老兵的榮光,永不凋零。」——抗美援朝老兵向榮川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為了讓學生銘記歷史、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中學生的課堂裡,南渝中學初一、初二年級花了半個月的時間,通過開展「抗美援朝」主題班會、歷史手抄報和演出匯報的形式,將那個遙遠的年代拉到我們的身邊。
▲南渝中學副校長唐曉玲和孩子們分享戰場上的偉大故事與渺小瞬間
同學們發動各種資源
尋找身邊抗美援朝老戰士分享故事
南渝中學初一三班的學生楊思涵,通過家人找到了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向榮川,聽他講述那些戰場上的故事。
「條件艱苦,那會兒每個月只有5毛錢,主要是拿來買牙膏的,三年的軍旅生涯,拿到18塊錢,收入不高,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抱怨過,大家心中只有自己的祖國,要保家衛國。」向老說,1950年,當時才15歲的他應招入伍進入朝鮮戰場,寒冷刺骨的雪風和敵機的轟鳴聲,他這輩子都無法忘記。
儘管兩人年齡懸殊70多歲,但楊思涵通過向老的回憶,把思緒拉近了那個遙遠的年代。
▲採訪抗美援朝戰士向榮川爺爺
「我不怕死去,只怕這段歷史被後人所遺忘。作為一個老兵,我自己在慢慢凋零,但一代老兵的榮光,永不凋零。」在演出匯報現場,同學們在採訪向老的視頻中看到,老人講述這段話時,眼眶裡早已飽含淚花。
聽完這些故事,這群00後中學生們感想頗多。「以前總覺得生活很幸福、無憂無慮,但現在上了初中,學習了中國的現代史後才明白,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感謝革命先輩們的捨生忘死。」初一八班一位女同學發言。
初一八班班主任陳瑞老師告訴記者,為了辦好這一場抗美援朝主題班會,孩子們自己發動各種資源,包括尋找身邊是否有抗美援朝老戰士。結果很驚喜,班上一位同學的爺爺參加過這場戰爭,「老人現在在貴州,給孩子們分享了當年作戰的經歷。孩子們身邊人的事跡,比任何故事都有說服力。」
觀看抗美援朝紀錄片
他們每個人都說出了熱血沸騰的話
初一七班的教室裡,同學們正在觀看抗美援朝的紀錄片,這部由央視製作的紀錄片深度還原了整個戰爭的始末,也把那些存在於課本中的英雄人物: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等人,近距離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讓我們了解下第一階段。第一次戰役在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戰役,以一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狙擊……」。講臺上,主持班會的女同學正在根據視頻上的內容,向同學們講述這段歷史,講臺下,不時有同學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在21世紀的我們,雖然沒有親眼目睹那場硝煙瀰漫的戰爭,但我們知道,是因為他們浴血奮戰、獻出生命的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情景話劇再現戰場故事
「希望世界和平、沒有戰爭。」
……
課堂上,這些十二三歲孩子說的話,引得班主任馮陳潤老師暗自抹淚,「這場班會,我邀請同學們來講述這段歷史,同學之間更加了解自己知識的短板。而了解完歷史後,同學們各抒己見,談這段歷史的看法和意義,就像跨越了70年的時光,讓我們和先烈們對話,讓我們有機會用不一樣的方式,向他們說一聲謝謝。」
讀這段70年前的歷史
他們比我們想的更有深度
在21日晚的匯報演出現場,來自該校初一、初二年級學生繪製的「抗美援朝」主題系列歷史手抄報也進行了首次展出,如何了解那段歷史,如何親近那段歷史?同學們說出了心聲。
初一一班的魏心怡同學繪製的手抄報名叫《抗美援朝》,畫面中前方的硝煙已經讓人看不清前行的路,兩旁的懸崖峭壁顯示這裡的作戰環境比較險惡,但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毅然決然地朝著前方挺進。
▲手抄報《抗美援朝》
初一二班的魏欣妍同學繪製的作品叫《英雄連》,這部由抗美援朝故事真實改編的電影,在今年發布了海報。魏欣妍在現場介紹,她作畫選擇的是牛皮紙,顏色除了紅旗外,全部採用黑和灰兩種顏色,她認為如此壯麗的場景,任何顏色都會顯得多餘。畫面上,抗美援朝的戰士蜿蜒向前,直到消失在視野裡。
▲手抄報《英雄連》
「畫這幅畫的時候我在想,這些戰士最小十四五歲,最大三四十歲,他們去戰場會害怕嗎?我想會的,但是,他們擔負著沉甸甸的歷史使命,在前往朝鮮戰場的路上義無反顧、一往無前。」魏欣妍同學說道。
除了繪畫,還有的同學寫下文章表達對這些英雄戰士的敬意。
初一七班雷惜文同學寫的《戎光》這樣描述著他們:卸下一身戎裝,他們也只是普通人,他們,在面對火焰時,選擇披上戎裝。
重慶南渝中學負責人表示,希望大家記住,在70年前,我們的革命先烈在朝鮮戰場鑄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中華兒女砥礪前行,才讓我們的祖國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明天。今天,我們的中學生要有勇於擔當、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給中國增光添彩。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張力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