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在古裝劇中看見這樣的劇情,他們為了檢驗食物是否有毒,會拿來一根銀針進行試毒,如果銀針變黑了,就證明有毒。於是便有很多人將銀與毒物聯繫起來,生活中我們穿戴的銀首飾如果變黑了,就會產生誤解,以為是身體出現了某些問題而產生了毒素,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銀針試毒的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在古代,人們製造出的毒藥非常有限,最常用的就是我們熟知的鶴頂紅,也就是砒霜,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所以那個時候利用銀針試的毒實際上就是砒霜,但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並不會與銀髮生反應,這又如何檢驗呢?
事實上這與當時砒霜的製造背景有關,三氧化二砷的主要提取原料主要是一些礦石, 有雌黃(As2S3)、砷黃鐵礦(FeAsS)等,通過將這些礦物進行煅燒後,砷會被氧化升華並凝結後即可形成三氧化二砷,但是這些提取的三氧化二砷中同時還含有大量的硫化物雜質,畢竟那個時候的技術有限,想要提純基本是不可能的,正是由於這些硫化物雜質的存在,才使得砒霜呈現出紅色(真正的純As2O3是白色的),由於這種毒藥顏色與丹頂鶴頭頂上的紅色很像,所以也就被稱作「鶴頂紅」。
這些雜質硫化物如果接觸到銀針,就會產生硫化銀,純淨的硫化銀是灰黑色的,所以銀針會變黑,古時候利用銀針試毒的確是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但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卻屬於「誤打誤撞」。
另外這種方法也很有可能會產生誤判,畢竟可能食物中還可能包含著其它可食用的硫化物,也會導致銀針變黑,所以在古代也會常發生一些冤假錯案,曾經有一部分就被記錄在《洗冤集錄》一書中。
既然銀針試毒的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那麼我們所戴的銀首飾變黑,也是因為人體產生了毒素嗎?
銀首飾佩戴後為什麼會變黑?
金屬銀的金屬活性(金屬活性越高,越容易被氧化)雖然不高,但長時間與空氣接觸,依舊會被氧化,氧化銀是同樣也是一種黑色物質,銀首飾變黑,其中一個原因是被氧氣所氧化。另一個原因就與上面的銀針試毒原理一樣,產生了硫化銀(Ag2S)。由於不同地方的空氣品質不同,部分地區空氣中可能含有一定的硫化物,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氫氣體等,如果長期在這種地區生活,那麼銀首飾變黑的速度也會更快。
另外不同的人由於體質不同,排汗量以及所排汗液的酸鹼程度也會不同。一般來說,常出汗的人佩戴的銀首飾變黑的概率也會更大一些,由於銀與汗液接觸後會再與空氣中的氧化物形成原電池結構,從而加速銀與氧化物的反應速度,導致銀首飾更快變黑,並且汗液中也通常會含有一些硫化物,同樣也會導致銀首飾變黑。
不同人的生活習慣也不一樣,有些人會把銀首飾佩戴著做各種家務,當銀首飾常接觸到某些特殊的化學物品時,也會發生氧化。例如一些接觸過硫磺皂的人就表示,在使用硫磺皂幾天的時間內,銀首飾就開始發黑,這主要是硫磺皂中的硫含量較高,實際上一些其它的生活用品中也會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可能我們對此並不知情,所以可能當銀首飾在某些時候突然變黑時,就會產生是我們身體發生了某些變化的誤解。實際上,我們並不能利用佩戴的銀飾變黑來判斷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因為這些都沒有任何理論支撐。
那麼如果銀首飾變黑了,我們如何簡單快速地將它變量呢?
讓銀飾變光亮的方法
想要讓銀首飾變光亮,主要就是要除去銀飾表面的氧化物以及硫化物,在眾多的操作方法主要分為物理摩擦和化學法,物理摩擦就是利用一些摩擦劑,例如牙膏等將表面的氧化物擦除,而在結合眾多化學方法中,推薦使用錫紙以及食鹽為材料的化學去除方法,簡單的幾步即可讓銀首飾靚麗如新,央視也曾在一檔節目中驗證過此方法。
首先將錫紙折成一個碗狀,再向其中倒入一定量的食鹽,並將發黑的銀首飾也放入其中,最後直接向錫紙碗中倒入開水後,稍等片刻便會很快變亮。
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化學中的原電池原理,食鹽水為錫紙與銀飾之間提供了電解質環境。錫紙加熱時容易失去電子,通過食鹽水提供的電解質環境將銀的化合物還原成了銀單質,從而使銀飾重新恢復光澤。
這種方法非常簡單快捷,並且效果也非常好。
總結
古代的銀針試毒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檢驗的毒並不是毒物本身,而是其中的硫化物雜質,另外人體佩戴的銀飾變黑也是受環境的各種因素影響,與人體的「排毒」沒有必然的關係,長久佩戴的銀飾變黑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對此我們應該科學的看待,如果你的銀飾已經變黑了,可以去嘗試上面這個處理方法,很快你的銀飾也能夠變得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