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15日,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員陳毅在蘇南敵後寫的一篇文章《堅持江南抗戰的諸問題》發表在新四軍出版的《抗敵》雜誌創刊號。文章後面有個「附註」,大意說:
「陳毅同志這篇文章,本來是非常整齊的一篇長文,因為寫的時間過了好幾個月,有些地方已經失時效,經編委商量後,刪去很大一部分,弄得不很完整,但仍保持著原來的基本內容。因交通關係,未經陳毅同志同意,先行發表。」
這時,陳毅正到皖南準備向軍部匯報工作。他一看文章和「附註」就火了:
「失了時效,還要發表;刪去了很大一部分,居然還保持原來的基本內容,豈非滑稽?」
陳毅為什麼發火?
因為「刪去」的,正是他關於頑固派不顧民族大義,限制、破壞新四軍在江南的抗戰活動,以及因此和新四軍產生的矛盾,從而影響了整個江南抗戰事業的發展等章節,並且關於發展抗日武裝的問題也被刪得只剩下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而這些問題正是文章的主題所在——江南三角鬥爭的問題,歸根到底是要去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形成全民族的抗戰。沒有武裝,便沒有一切。這正是必須讓大家明白的道理。可是,偏偏被刪掉了。
陳毅來到《抗敵》雜誌社,把雜誌一把丟到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抗敵》主編朱鏡我面前,顧不上寒暄,逕自質問:「編輯部為什麼不經作者同意刪改我的文章?」
朱鏡我支吾一陣後只好如實說:「這是項英同志的主張,項英同志刪的。」
陳毅說:「他也不能強加於人啦!」
於是,他立即趕到新四軍副軍長項英住處。
項英與陳毅的私誼很好。他正在為陳毅鋪床,正準備和他聯床夜話。陳毅一見他就說:
「你為什麼把我文章刪了?」
項英熟悉陳毅的脾氣,於是說道:「我說你呀,就是容易衝動。你那文人習氣也該改一改啦,文章帶刺,一時痛快,人家就理解你是出於團結抗戰的誠意?弄不好就要惹是生非。」
陳毅更火了:「什麼叫惹是生非?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可是你傳達的。保存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獨立又統一。在敵後發展抗日武裝,不可自己束縛自己,可以先奏後斬,可以先斬後奏,也可以不斬不奏……要什麼都看別人的眼色,抗戰還有什麼前途?我們還能有什麼發展?」
項英倒笑了:「你說,我項英不喜歡發展?」
陳毅深知項英急於建功立業,新四軍發展得越快越好,巴不得皖南成為第二個延安,但是,他一個前提就是不得罪國民黨當局。可是,怕得罪國民黨,在行動上就必然前怕虎後怕狼,看人家臉色。這一點,陳毅是有意見的。
「要說發展,我比你還急哩!看到八路軍在華北大發展比你還眼紅!」項英說,「急有什麼用,江南是敵頑腹心之地,有複雜的三角關係。」
陳毅說:「那就更必須掙脫羈絆,否則不要說發展了,甚至反而會被消滅掉!」
項英不同意,說:「你陳毅佔了揚中,軍部遭了三戰區多少責難……」
「他們嚷嚷一陣之後,又怎麼樣呢?我們為了擴大抗日根據地,他們拿不到檯面上的。要發展,就要趕快東進北上,全軍進入敵後,擺脫他們的束縛,放開手腳,擴大抗日局面。這才是上策。」
項英勸陳毅說:「還是搞得穩一些,先把部隊搞得精一點,也還是發展嘛!」
陳毅說:「你在《抗敵》雜誌上寫的『精兵主義』文章,我拜讀過了。兵還沒有幾個,拿什麼精?!我們新四軍像個剛發育的小孩,怎麼要他不補充營養?!」
「說來說去,你就是個『人、槍、款主義』!」項英說。
關於「人、槍、款主義」這一名詞,有個來歷:1938年8月,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壓制,陳毅與鄧子恢、張鼎丞、粟裕等商議,就地組織遊擊隊,收繳土匪武裝,擴大兵員,並設法籌款,以補充自己的戰爭經費。但是,這卻受到項英的批評,說這是「人、槍、款主義」,是破壞統一戰線的冒險政策。因為「人、槍、款主義』,一是「擴大兵員」,二要「設法籌款」,這便要「破壞統一戰線」。
說到「人、槍、款主義」,陳毅大為激動,毫不退讓地說:「人、槍、款有什麼不對?沒有人,隊伍能發展?沒有槍,能打仗?沒有款,隊伍吃什麼穿什麼?沒有人、槍、款哪來抗日根據地?我說你呀,說來說去還是個『總理紀念周』思想!』
「總理紀念周」思想,陳毅是指遊擊隊下山之初,項英在南昌國民黨省黨部一次「總理紀念周」集會上講話所說的「一切通過統一戰線」的思想。那次講話,後來被黨中央批評為「投降主義」。
陳毅揭了項英的瘡疤,項英臉色難看起來,沉著臉,一言不發。
這時警衛員打來了飯菜。項英自掏腰包,為招待陳毅加了一個炒辣椒。不料此時兩人吵得就要不歡而散,還吃什麼招待客飯!項英估計陳毅要拂袖而去,可是陳毅卻說:「我可要吃飯了,有炒辣椒,我能不吃?再說,你也別攆我走,吃飽了再吵,非弄個明白不可!」
吃罷飯,兩個人繼續吵,或者叫繼續爭論,直到第二天,毫無結果。
因為兩人要一起去歡迎周恩來副主席來軍部視察,不得不偃旗息鼓。
實際上,這場爭論還是有結果的,周恩來來了後,傳達了中央精神,與東南局和新四軍領導商定了今後發展的戰略方針: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這個方針,也就是說,支持了陳毅的「冒險」政策。
皖南事變後,1941年2月,劉少奇在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上作報告,指出:「皖南個別黨的負責同志在統一戰線問題上最初就犯了類似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以至失去自己的獨立性……違背黨中央的戰略方向,違背中央的指示,沒有積極向敵後發展,對敵後抗戰與行動的信心不夠,株守皖南,以致造成親日派包圍的惡劣形勢。過早提出精兵口號,沒有充分發展部隊,反對建立根據地,認為這在華中敵後是不可能的,強調華中華南的特殊性。」
劉少奇還指出:「我軍在蘇南活動最久,且在陳毅同志領導之下,自始即正確的執行中央的統一戰線政策及在敵後建立根據地與發展抗日武裝部隊的方針。」
陳毅元帥的戰略眼光,是不是值得我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