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15年的張靚穎居然也在舞臺上翻車了。
在說唱節目上,她把自己前半生的嘲點和黑歷史全都寫了進去。
比如她的現男友是前伴郎,被老媽親自撕未婚夫,一直都有的小三傳聞,沒領證先辦婚禮。
整首歌非常用心,回顧了爭議與質疑,也表達了重新開始的勇氣。
可惜的是,她在表演時多次忘詞了。
下臺後她哭得泣不成聲,覺得自己出道15周年,想要從頭開始,卻又發生這樣尷尬的情況。
正如她的感情經歷,憋屈又無奈。
表演失誤後,張靚穎在直播中求安慰,發言彈幕中有人說她是小三,她回懟道:
「那個說我小三的人滾出去。」
和馮柯的感情,算是張靚穎最大的黑歷史。
2002年,馮柯和前妻感情破裂分居,03年的時候,馮柯遇到張靚穎,兩人相戀,馮說自己已經離婚。
05年左右張靚穎得知馮柯沒有離婚,短暫分開過一段時間。
直到男方正式辦理離婚手續,兩人才複合。
其實按照時間線來說,張靚穎不算第三者,但馮柯這件事處理得很不利落,名義上沒有離婚,讓張靚穎擔了n年的小三罵名。
但就算這樣,張靚穎也完全無法抵抗對馮柯的愛,她的童年經歷註定了她對愛情的執念。
她曾在節目上說起,自己一出生,父親就問了母親一句,說是不是抱錯了,原因是她是個女兒,而父親想要一個兒子。
她4歲時被父親勒令洗襪子,再長大一點開始做各種家務,每有怨言時,家人就會說「誰讓你不是男孩兒?「
後來父母離婚,母親工資微薄,她不得已找父親要錢,每個月最多一百塊,卻要看盡臉色,聽遍難聽的話,後來她就不再去了。
直到15歲時,父親生病去世,母親又得病下崗,她開始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19歲那年,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跑到酒吧駐唱,被學校的同學和老師輕視。
命運的齒輪轉動,也就在這一年,她遇到了馮柯,兩人相戀一年後,馮的妻子找上門來,從此小三這個帽子,牢牢跟隨著她。
即使後來前妻對媒體澄清過,兩人分開與張無關,02年就分居了,婚姻名存實亡。
但第三者標籤先入為主,成為她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很多年來,她一直想成為對方真正的妻子,也為自己正名。
2015年,張靚穎在自己的巡迴演唱會上正式公布與馮柯的戀情,在唱到歌曲《終於等到你》時,張靚穎突然當場求婚:
「我三十歲了,現在要做一件原本20歲就想做的事情。我不想再一個人過了,我已經想好了,你現在願意娶我的話你就上來。「
張靚穎的勇敢告白
馮柯的表現令人有些失望,隔了一分多鐘才姍姍來遲,整個人透露出十二分不情願,漂亮話說了一大堆,就是不直接說明,自己到底願意不願意。
這一分鐘,也為他們之後的結局埋下伏筆。臺下是她的歌迷、朋友,臺上有燈光、攝像機。
就在這一分鐘裡,很難想像她是如何撐過這場尷尬的。
就好像古早電視劇裡醫生問丈夫,保大還是保小,丈夫猶豫的一分鐘裡,妻子那裡已經過了一個漫長的世紀,腦海裡把前世今生都放了一邊,然後是越來越濃厚的失望。
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隔了數月後,馮柯才在另一場巡迴演唱會的尾巴上,對張靚穎求婚。
圍觀群眾長舒一口氣:這場戲總算有了一個大團圓式的美好結局。
不管經過有多不堪,假意還是真心,都不重要了。
一年後,張靚穎與馮柯在義大利舉行婚禮,好友劉亦菲出席了,更耐人尋味的,是當時的伴郎裡,其中有一位叫陳秋蒔,他是張靚穎後來的新男友。
本以為一切塵埃落地,沒想到張靚穎母親跳出來堅決反對,並寫了一封公開長信:《我不想讓女兒再錯下去》。
張母主動爆料給卓偉,信件的幾個爆點在於:
1.馮柯把張靚穎當賺錢工具,沒有真心;
2.馮柯假裝離婚身份,讓女兒被小三;
3.馮佔有張的股份,卻欺騙大眾說股東是她。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張靚穎苦心經營多年的好形象受到重創,母親此舉,相當於直接錘了她是小三這件事。
所以如今張靚穎才會在歌裡寫:「撕我這件事,沒有人比我媽更在行。」
接著有媒體爆料,因為張桂英拒絕提供戶口本,所以張靚穎和馮柯並沒有領證。
沒辦法,張還是執意要嫁,開了發布會,拉來母親和馮柯,三人尷尬合照,老太太為了女兒心軟,但全程還是沒有看過馮柯一眼。
事實證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母親看得比張靚穎要更清楚。
沒有結婚證的婚姻,加上原本就不牢固的感情,很快走向破裂。
前前後後經過那麼多事情,男方的不情願和推諉,母親的幹涉,一段感情搞得雞毛滿天飛,都這樣了,修成正果也難。
感情生變的消息漸漸被媒體傳播開,張靚穎的朋友文雅發了一條朋友圈,一石激起千層浪。
內容主要是說自己不喜歡馮柯,只要張還跟馮在一起,她就沒辦法跟張靚穎合作。
而現在兩人已經分手,張靚穎在北京居無定所,換酒店住了大半年。
這條朋友圈側面證實了傳聞,兩人財產分割出現問題,經濟大權掌握在馮柯手中,張靚穎打拼這麼多年,又是少城時代最火的明星,居然在北京住了半年酒店,連個安頓的地方都沒有。
之後她被拍到與陳秋蒔疑似戀愛,伴郎成了男友,坐實與馮柯離婚(其實只算是分手)的傳聞。
後來到底再發生了什麼,看客已不太清楚,只是那段難以割捨的感情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
從19歲到30歲,十年的感情最終煙消雲散,剩下一地雞毛,新聞裡輕飄飄的狗血故事,落在一個人身上卻是真實又殘忍的人生。
在前幾天的那場失誤的演出上,下臺後張靚穎崩潰大哭,那些眼淚裡多少有幾分是哭自己的感情。
再到直播上閃著淚光說,罵自己是小三的人滾出去,心裡多少還是在意的。
即使她可以硬氣的在歌裡唱:三不三的你讓受害人,把耳光甩我臉上,當事人的澄清,你是耳聾還是眼盲。
但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流言已經無法再收回。
以前網上不是很流行一句話嗎,說缺愛的女人,能被一顆糖騙走。
這話其實有點道理,因為一個人如果從小嘗了太多苦頭,就會迷戀上那一絲絲的甜。
她都沒有感受到更好的,就覺得已經足夠了。
所以大眾的教育理念裡,總說女孩子要富養,這種富養不單單指物質,還包括了精神上的富有,那就是讓她感受到很多的愛,讓她的世界被甜蜜層層疊疊的包裹起來。
蜜罐子裡長大的女孩子,不會緊緊的抓住那個給了她一顆糖的人。
張靚穎顯然不那麼幸運,她在歌詞裡寫自己因為性別受到的長輩的歧視,學生時代為了錢去酒吧唱歌被同學老師嘲笑,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無奈……
所以當她19歲的時候,遇到那麼一個看起來能夠救贖她的人,她就淪陷了。
人生其實是能量守恆的,你缺失的東西會想在別的地方加倍補償回來。在父母那裡沒得到的愛,會把愛情視作唯一的光,亦步亦趨,如飛蛾撲火。
可是那束光終於追到的時刻,才發現它如此暗淡,根本不足以點燃自己灰暗的人生。
最後我們才恍然明白,是命運開了天大的玩笑。兜兜轉轉,被虧欠的甜,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彌補,比如事業,比如物質,只是唯獨不是愛。
在某個綜藝裡,有人問張靚穎,你犯過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她有點無奈的笑著說,「我相信了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