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湯粉曾寫過一篇關於TVB版《聊齋貳》的單元故事,引來觀眾爭議聲不斷。
作為1998年播出的影視作品,《聊齋貳》以每個單元五集故事,共八個單元去講述人世間的真理。
可觀眾卻對這部劇中的一個單元印象太深,它是《綠野飛仙》。
梁小冰與呂頌賢的表現,無疑是出彩的,觀眾也記住了背信棄義、渣男形象的甘鈺,對單純的鳥仙阿英表示同情。
甘鈺面對愛情許下諾言,到頭來卻背信棄義,孤獨一生。這樣的角色,也難免會迎來罵聲一片。
《聊齋》的故事,往往都是透過劇情說人生,即便是港版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時間,湯粉重溫了《聊齋貳》的前作,也就是《聊齋》。
這其中,有個單元故事的主角,看似痴情,實際上比《綠野飛仙》裡的甘鈺還要渣。
《流光情劫》
1996年播出的TVB版《聊齋》,由羅嘉良、俞小凡以及錢小豪、楊麗菁等演員主演。
這其中《流光情劫》,便是《聊齋》的首個單元故事。
起初,湯粉不明白,《流光情劫》這個名字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可是追完這個單元故事後,你就會明白,五集內容濃縮的精華,處處都是在點醒觀眾,影射現實人生。
01 從改編到影視
《魯公女》是《聊齋志異》的篇目,它講述了張於旦和魯公之女鬼魂的愛情故事。故事講述了書生張於旦,與魯公之女曾在野外有一面之緣。
正當張於旦對這位女子為之傾慕時,魯公之女卻意外死去。
張於旦惋惜,卻沒想到魯公女以魂魄的方式來跟張於旦見面。張於旦為她念金剛經、在魯公家敗後為魯公女料理。雖說人鬼殊途,可張於旦還是和魯公女有情分。
魯公女得以投胎,一人一鬼相約十五年後再相見。
領悟神人意思的張於旦,勤於修行,原本壽命不足的他,在菩薩的幫助下得以延長,甚至恢復到十五、六歲的模樣。
待他見到轉世的魯公女時,魯公女雖知前世姻緣,卻認不出眼前的俊俏少年,沒過幾天便已哭死。在張於旦的幫助下,魯公女得以還魂復活,最終因門當戶對,成就一對良好姻緣。
原著的故事略顯婉轉,但總體還是比較出彩的。
可影視化版後的《流光情劫》,反而不是這麼一回事,甚至有巨大的改編。
它保留了原有劇情的大致走向,卻在人物情感上的立意與進展,顛覆了觀眾對它固有的想法。
02 影視化的《流光情劫》
《流光情劫》的主要人物有三個,張於旦、魯公之女魯金採以及鳳娘,簡稱「鳳姐」。
故事講述了善良的大夫張於旦,開設診療室免費救人,信神靈的他也相信萬物皆有靈,尤其是這蕭山中,常有野鹿出沒,面對受傷的野鹿,他也會好好救治。
魯公之女魯金採,因父親得怪病需要鹿血,所以常到蕭山進行動物殺戮,面對魯金採的行動,張於旦常常收到「風聲」後立刻上山趕鹿,以免野鹿受到傷害。
張於旦因救人善心,對貧窮又受傷的鳳姐悉心照顧,得到了鹿中仙三太子的幫助。
而魯金採也因為殺戮過多,最終被三太子設下圈套解決性命。
從故事的前期劇情來看,張於旦與魯金採是完全不同道路的兩個人,但兩人之間卻有情分存在,還原了原著中張於旦對魯公女的傾慕。
成為鬼魂的魯金採,來到張於旦身邊,一人一鬼的關係不再像從前敵對,反而魯金採多次都在幫助張於旦與鳳姐。
張於旦有心娶魯金採為妻,即便是一塊木牌也無所謂。相反鳳姐因介懷自己出身,又對魯金採產生身份上的嫉妒,於是借「鬼會害人」之說,阻止張於旦和魯金採在一起。
可鳳姐對張於旦的態度,又何嘗不是在付出真心呢?
沒有能力阻止張於旦和魯金採在一起,鳳姐將佛像藏於張於旦的婚房之中,導致張於旦想要召喚魯金採,卻無能為力。
但鳳姐並非極壞之人,對於做人做事,她還是有良心的。
在鳳姐的提示下,張於旦終於和魯金採在一起,為她念金剛經,得以投胎。
張於旦與魯金採擊掌,約定十八年後再相見,魯金採便選擇投胎離去。
自那以後,張於旦雖然與鳳姐以及鳳姐的兩個孩子同居一屋簷下,但兩人卻是各過各的。
張於旦沉迷於修行,希望能夠找到長生不老的秘術,同時幫助友好的大師返老還童。可隨著時間流逝,大師越來越老,張於旦的容顏也隨著時間變得成熟、開始往年邁的方向發展。
三年、十年,張於旦並沒有真正研究出來所謂的返老還童丹。
在頓悟下,張於旦認為是自己走錯了路,於是打算捲土重來。直到魯金採離世十八年後,張於旦才找到所謂的「返老還童」。
在鹿王洞三太子的幫助下,張於旦恢復青春容貌,就連鳳姐也沒能認得出來。等到鳳姐明白到,張於旦追尋不老秘術的真正原因時,她才懂得,自己多年來對張於旦的等待與照顧,終究是錯付了。
鳳姐認定,是魯金採的墳墓作祟。於是,她打開了魯金採的墳墓,失望後選擇放火自盡。
鹿王洞三太子為成就張於旦和魯金採這段姻緣,於是向盧含珠呈現魯金採的記憶。此時返老還童的張於旦踏上當年與魯金採約定的路程,來到盧家卻被拒之門外,皆因容貌太年輕。
三太子再度協助,張於旦恢復到了原本年齡的模樣。
兩人最終以喜提良緣結尾。
這是故事的大致劇情,起初湯粉以為,三個角色都是為愛而「痴」,但作為男主角,張於旦不僅痴,還渣。
03 角色的痴與渣
在《流光情劫》這個單元故事中,無論是張於旦、鳳姐還是魯金採,他們都是痴情的。全劇唯獨沒有痴迷、理智清醒的,或許只有鹿王洞三太子與廟宇裡的大師。
「痴體」現在角色的哪些事件上呢?
魯金採:痴情為了前世緣
蕭山獵鹿,是對神靈不敬,這是劇中的通俗設定。明白道理的魯金採卻仍然執意要獵鹿,是為了能夠穩定父親的病情。
雖然獵鹿有殺戮的罪孽,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講,魯金採又是孝順的,為了不讓父親離開塵世,以至於魯金採犯下了錯。
成為鬼魂的魯金採,願意成為張於旦的鬼妻,兩人從對立面變成了一段情緣。
即便魯金採能夠投胎轉世,她也要與張於旦擊掌為誓,來世再續未了緣。
轉世的魯金採,成為了盧家的女兒盧含珠。在三太子的幫助下恢復前世記憶,與張於旦再續前緣。
這是痴情的表現,但作為主角的魯公女,在全篇故事中,反倒沒有那麼出彩。讓湯粉驚訝的,是介於張於旦與魯金採之間的鳳姐。
鳳姐:對張於旦執迷不悟的「痴」
鳳姐是個可憐角色,她與曾經的夫君生下兩個孩子,卻因房子煞氣太重不自知,導致夫君早逝,鳳姐也因煞氣導致雙腳不能行走。
在張於旦的幫助下,鳳姐得以恢復正常,卻因為出身寒微、自卑而不敢有逾越界限的心理。可是從她的言行舉止來看,鳳姐是喜歡張於旦的。
從表面上看,鳳姐以魯家有財盛氣凌人為由,希望張於旦和魯家能劃清界限。其次,她以「鬼魂一說」阻攔張於旦和魯金採,但真實目的是為了能夠和張於旦在一起。
可是張於旦的眼裡只有魯金採。
在這之後,張於旦與鳳姐、鳳姐孩子住在一起。雖是同居,卻有名無分。
品性優良、痴情的有錢掌柜看中了鳳姐,但在鳳姐心中,除了張於旦,再也沒有人能夠走進她的心。
鳳姐以為魯金採死後,時間的流逝能夠讓自己和張於旦走在一起。
但張於旦卻始終惦記長生不老藥,她不明白張於旦的用意。殊不知,張於旦只是不想用衰老的容貌去見轉世後的魯金採。
直到鳳姐挖開魯金採的墳墓,她才明白,一切都是白費心機,終究是黃粱一夢。這也是導致她,最終選擇了結生命的命運。
鳳姐是個悲劇人物。
編劇為鳳姐的塑造費了不少心思,對鳳姐身世的構造、女人間的嫉妒與自卑,包括情感上的糾葛,鳳姐是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鳳姐有錯,錯在她執著,錯在她執迷不悟的「痴」。
那個掌柜沒能等到鳳姐,而鳳姐,也沒有等到張於旦的心。
張於旦的「痴」
前期的張於旦,是個善良之人,所以能夠得到鹿中仙的幫助。但與此同時,他也是執著之人,執著於眼前的兩世約定,卻忽略了身邊的人。
為了能夠以最好的面貌去見轉世的魯金採,張於旦尋找不老長生的藥物。
但這是一條不歸路,他的藥只能讓人腹瀉、難受。劇中的大師、張於旦師傅都有提醒,只是他太過執迷。
從念佛到學武,他花費太長時間去研究不老秘術。
若是不成功,他都沒臉回到鳳姐身邊,更別談去見轉世的魯金採。所幸,在三太子的幫助下,他才能恢復青春,以最好的姿態見盧含珠。
多年波折,仍沒有改變初心,這是張於旦的「痴」。
可張於旦不僅僅只有「痴」,還有「渣」的性質存在。
張於旦的「渣」
在《聊齋貳之綠野飛仙》中,甘鈺因違背諾言、眷戀美色,最終辜負了阿英為他默默付出的一切。
而張於旦,自魯金採死後,他的想法與狀態,都只圍繞在魯金採身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以最好的狀態去見十八年後的魯金採,全然忽略了鳳姐的好。
多年來,在張於旦落魄、痴迷追尋秘術的情況下,鳳姐都一直守在他身邊。
即便張於旦打算重新來過,鳳姐也無怨等待。她害怕張於旦尋求秘術失敗,這樣便破壞了張於旦那股嵌在骨子裡的信念。她害怕張於旦成功,若是張於旦成功,就會離開,而她的等待便成了空想。
張於旦的渣,體現在忽略身邊人。
當初張於旦若是對鳳姐無意,就不應該選擇同居各過各的,也應該跟鳳姐說清楚一切,斷了鳳姐的那段念想。
可是他沒有。
張於旦一直沒有告知鳳姐,他追尋返老還童的真正原因。直到張於旦變成小夥模樣時,鳳姐才真正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結尾張於旦最後與魯金採的轉世終成眷屬,可那個為他處處著想、支持他的鳳姐,卻像是一隻斷了的風箏,沒有了下文。
這樣的「渣」,自然是比《綠野飛仙》更狠。
拋開原著看影視情節
在原著故事中,《魯公女》講了張於旦與魯公女的守約愛情故事。
可是拋開原著看影視情節,《流光情劫》又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初看張於旦,他是個善良又不計較得失的大夫,得到村民的愛戴與鹿中仙的支持。一直以來,無論困難與否,鳳姐都陪伴在他身邊。
只是鳳姐沒想到,自己最後等到了一個「寂寞」。
再看魯金採的戲份,她的人設是孝順之女,與丈夫相約後投胎轉世,十八年這段過程的戲份不多。
如果沒有看過原著,觀眾或許會以為,鳳姐才是本單元故事的女主角。
本以為最終,鳳姐的真誠等到了張於旦的回頭與真心。殊不知,故事雖然以美好收尾,可作為本劇的靈魂人物之一的鳳姐,在選擇犧牲之後,沒有太多的下文。
「鳳姐」這個角色被製作團隊賦予反派的特質,嫉妒魯金採而放置的佛像,想要阻止張於旦和魯金採的情節,都是反派應有的狀態。
但同時「鳳姐」又不是絕對的反派,有良知、性格堅忍。這個角色形象打造得很成功,以至於觀眾將視角過多放在「鳳姐」身上,反而容易忽略魯金採。
《流光情劫》的含義
初看《流光情劫》,或許觀眾只覺得,這只是個較為特別的名字。可是看完五集故事,或許才能夠真正去領悟,這個單元故事的真正含義。
《流光情劫》中的「流光」,從字面上理解,是流動閃爍的色彩。也可比喻為,流逝的時光。
這與劇中張於旦追求返老還童,從五旬老人變成年輕小夥,再從年輕小夥恢復原狀的過程,相對應。
至於「情劫」,很多人認為,張於旦與魯金採的愛情故事,本就是一個「劫難」。他們的愛情故事較為曲折,經歷過人、仙、鬼等事物,最終渡過這個「劫難」,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流光情劫》首層含義。
可從鳳姐對張於旦的態度來看,張於旦這個角色,又何嘗不是鳳姐的一個「情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