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的《陳情令》過去了幾個月,還熱度不減,今天看到愛奇藝裡面番外篇《陳情令之生魂》獨播可看,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來很火的《陳情令》電視劇,《陳情令》改編成功的地方還在於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增加了人物的飽滿,事件的改編很好。而這些事件的改編又是合情合理,又不影響原著的效果。而從電影名字看出來,這是跟《陳情令》有關係故事。主要人物並不是魏無羨和藍忘機,而是鬼將軍溫寧。
從電影開頭就一股濃重的違和感。從溫寧說話的語氣和風格,不像是那個老實巴交的溫寧,倒像是魏無羨附體了。臺詞上編劇的功底大大的不行,偏偏還總想著向陳情令或者原著上去靠。偶爾還真能冒出來一兩句頗有原著畫風的臺詞。於是就造成了臺詞質量忽高忽低,反而是接近原著畫風的臺詞,顯得詭異的很,及其令人出戲。
《陳情令》是用敘事方式,原著小說是現世和前塵交替進行的,或者說主導是現世的劇情,前塵插入。而劇是直接把前塵完全先出來然後再到現世。開始我不是很理解這樣的改編,但後來思考多了,甚至覺得這樣的改變很好。因為同樣的故事需要不同的表達方式。小說文字表達給予讀者最大的魅力就是想像力,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原著小說採用這種前塵與現世交替敘述的節奏,大的跨越度增加了讀者的想像力自然更能吸引讀者。而電視劇則是直白地把故事顯現在你面前,不用去想像,剝奪了你的想像力,但增加了情緒代入,直白的表達方式要增加觀眾的情緒代入。
《陳情令》作品除了情,還有一種俠義之情,少年的俠義。很喜歡《無羈》裡的一句歌詞「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個人會比較偏向喜歡悲劇色彩的一些劇,喜歡苦情的歌,而這部小說可以說虐,很虐,裡面的人物每一個都虐,但虐中帶有情懷。
說到這裡,又說回肖戰和王一博,希望他們在現實中也能成為畢生知己。雖然現在各種CP女孩,都在夾縫中找各種kswl,其實很害怕磕過頭了,劇結束兩個少年就沒有了任何互動,現在用一搏的話來說,就是被迫營業。但其實真心喜歡兩個少年的人,是希望以後兩個人事業越來越好,能夠開心,以後各自有遇到喜歡的女孩子也不影響兩個人的知己之情。
談談個人對《陳情令之生魂》的感觸,總體上製作還不算太粗瞥,畢竟楊小姐是總製片人,溫寧突然成長了智商上線了。看到了很多人在討論,正方觀點認為既然叫做陳情令的番外,就該尊重陳情令,而不是一味消費情懷。反方觀點卻認為,它的名字是生魂,不該總拿陳情令的標準去看待它。誰是誰非,恩多怨多,我是說不清楚了,相信大家心裡都自有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