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2020-12-28 騰訊網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著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界的開山鼻祖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習得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就拿自卑這件事來說,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他總是會在不同場合莫名其妙的感到自卑,這可能就與他童年時期遭受的經歷有關。

個體在童年時期被父母或其他大人這樣對待,可能會在潛意識裡留下更多自卑:

1、語言上的貶低;

2、情感上的忽視,甚至漠視;

3、行為上的體罰。這三種經歷分別來自語言上、情感上、行為上,會給一個人埋下一顆自卑的種子。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總之童年時期的經驗,大都會匯集到潛意識裡面,成為一個人情緒人格的一部分,在日後的感受和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家庭溫暖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最重要。

最新的腦科學研究表明,家庭溫暖對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專門對受虐孩子,即,經常被父母或其他人打罵,遭受語言和肢體上傷害的孩子做過腦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發育跟正常情況下的孩子有很大差別。這些受虐的孩童因為受虐過程中情緒上承受過高的壓力,促使他的大腦裡面分泌出過高的壓力荷爾蒙,一個叫做皮質醇(cortisol)的荷爾蒙。

在這種荷爾蒙的刺激下,他們管理注意力和學習技能的腦部區域受到創傷,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學習新的技能,由此看來,在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期,給孩子情緒上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心理學家還發現,不要說使孩子受虐,即使讓孩子經常目睹家裡人爭吵或者動手打架,也會給孩子的腦部發育造成與上述後果一樣的創傷形態。

童年的生長環境,塑造了人的性格;其經歷,固化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無意識的慣性。很多人在其後續的社會環境的所為,都能在其童年經歷中找到影子。

幸福的童年生活,能給人帶來更多的積極思維,哪怕後面經歷了挫折,也能很快走出來。不幸的童年經歷,會帶給人很多沉重的枷鎖和心理負擔。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走不出童年的陰影囚籠。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會受童年的影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跳出童年的經歷牢籠,獲得新生。

童年的經歷構建一個人的情緒人格,所以作為一個成年人,或許改變我們自身的情緒人格比較困難,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但是如果你要為人父母,或者已經在為人父母的路上,看了今天的文章。希望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好好去愛你的另一半,有意識地給你的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因為童年時期的經歷就在建構孩子的大腦迴路,建構他的情緒人格。

1

父母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禮物

因為愛孩子的緣故 , 為了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幸福的將來。父母一定要花時間陪孩子,陪伴他們成長。記得幾年前我看過一個電視採訪節目,受採訪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演員。

她電影演得好,做主持人也頗受觀眾的喜愛,並且她不斷迎接新挑戰,開闢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不但事業上很成功,她還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丈夫相親相愛,談到女兒時她更是眉飛舞、喜悅有加。

她告訴記者她女兒多聰明,她多麼愛她的女兒。當記者問道:「您這麼愛您的女兒,您一定把業餘時間都花在女兒身上了吧? 」她一愣,然後她不無驕傲地說:「也沒有,我太忙了,早出晚歸的,又有很多應酬,不過我為她請了3個人,我告訴他們怎麼做。」

接下來她又繼續講她人生的新計劃......她事業成功、經濟富裕,所以能給孩子一個優越的家庭環境,並給孩子請了3個人照顧,她為此驕傲,認為自己是個稱職的母親。

她沒有意識到,這些只是滿足了孩子外在的需要,孩子心靈深處的需要不是物質能滿足的,因血緣關係她對父母親情感的需要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即使給孩子請了很多優秀的老師而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成功了。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是不幸的。對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時間,所以要用有限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2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沒時間陪孩子,其實無意中您就把您所愛的孩子放到了不重要的位置。沒時間陪孩子,嚴格來說在潛意識裡您最愛的是您自己---自己的事業 、自己的名聲、自己的將來。

甚至有些父母讓孩子學鋼琴等也是為自己爭面子。花時間在孩子身上並不是讓每個人都做全職媽媽。如果家裡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媽媽也喜歡在家帶孩子,照顧家庭,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在美國,這樣的年輕母親很多,等孩子上小學後再去工作或做個兼職的工作。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條件,有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也有的人留在家裡會心裡不平衡,所以在城市裡大多是兩個人都上班。

父母都上班,用在家庭生活中的時間會很緊張。為了工作在外面會有很多的應酬,回到家裡已是筋疲力盡了,再照顧孩子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但是,為了孩子,您要儘量調整作息表和一部分工作方式,如減少應酬的時間和次數等,力所能及地給孩子提供-個好的環境。每天儘可能地抽出些時間陪孩子讀讀書,和孩子談談心、說說話,或買菜時帶著孩子,做飯時讓孩子幫點忙。

如今很多人的家裡請了保姆。自己不用買菜做飯收拾房間。但請不要讓保姆把孩子的事情都包攬了,若是那樣,您的孩子就沒有多少機會學習生活技能,那是害了孩子。有句格言講得好:「成人因貧困而受苦,孩子因富裕而受害。」

3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角色

愛一個人就喜歡和這個人待在一起,就像戀愛中的戀人一樣,整天在一起也嫌不夠。但如果有人只給你物質的東西而不花時間和你在一起,你可能不會嫁給他,因為他並不真正愛你。同樣,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而不花時間陪孩子成長的父母也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

有一次,有一位在中國臺灣長大、事業有成卻患有嚴重憂鬱症的朋友向我談起她的病情時,突然話題一轉說:「我沒有童年,我母親沒親過我,我父親沒愛過我,他們從沒陪過我讀書、玩耍......」我替她難過,因為我知道童年時因沒受到關愛而受傷的人,成年時更容易得抑鬱症。

所以忙碌的父母親,沒有什麼比陪伴孩子長大更重要!請重新考慮您的生活方式,合理地安排時間。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長,享受幫助生命長大所帶來的喜悅,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天倫之樂!

如果每位父母親,特別是母親,能花多一點的時間用在孩子身上,那社會上就會多一些身心健康的快樂天使,少一些心理不健全的問題孩子。"搖動搖籃的手, 搖動世界。」搖籃裡的孩子將來如何,父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END——

相關焦點

  • 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馬爾克斯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國通常把12歲之前稱為童年,基本就是中學之前的階段,也是人一生中性格塑造最重要的一個階段,這時候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那麼如何給孩子創造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要注意哪些?
  • 隱秘的角落: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裡面很多地方都缺乏足夠的背景和性格轉換,比如朱朝陽母親對孩子的強勢和控制,導致性格扭曲,父親對自己的漠視,導致自己黑化,還有就是朱朝陽對朱晶晶的情感,都輕描淡寫,直接角色的刻畫不夠明顯,看了後感覺很寡淡,不夠震撼,需要藉助網絡去了解更多信息。如果一部網劇,光靠看還不行,還需要網絡腦補,那說明也是不夠優秀的。
  • 馬伊俐: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且媽媽的愛又那麼嚴苛,沒有溫情,所以吳卓林的童年的不幸得,沒有感受到家裡的一點溫暖。想要得到愛,和一個同性結婚了,為了養活妻子,不惜去做苦力。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火神被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大概從童年時期就定下了,所以才有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吧。人的一生都在和那個本我進行著對抗,有的人經歷只是經歷,又或者因為經歷野蠻生長起來。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沒想到井柏然童年竟然爹不疼娘不愛,唉!遇到這樣的原生家庭真的太慘了!所以他對誰都好 但是很少有人能走進他的心!#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性格特徵#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那些家裡充滿了愛的孩子擁有的自信是我這輩子都
  • 《家人》:尖尖凌霄,幸運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去鄰居家看小貓,用西瓜饞他。 02、小凌霄因為炸豬排進了李家的門,卻被小尖尖治癒萬萬沒想到,打敗小凌霄高冷氣質的竟然是一盤炸豬排小凌霄多次拒絕尖尖和爸爸的好意你小妹妹和我媽媽一樣,去海上做仙女了。等到很久以後,我們也會去那裡,到時候我們就能見面了。」小凌霄:誰告訴你的?小尖尖:「我爸!我爸什麼都知道。」小凌霄:他騙你的,他們死了,死了就是沒有了。小尖尖:「沒有了是去那裡呢?」小凌霄:沒有了就是沒有了,再也見不到了。
  • 宮崎駿&北野武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兒時的如詩如畫的山區生活為宮崎駿後期的作品帶來了很多素材,如《龍貓》、《歲月的童話》等動畫電影中都能找到他童年時的回憶。童年的宮崎駿遠離了生活的殘酷,完全沉寂在一種無憂無慮,由森林和精靈等陪伴的童話世界裡。
  • 《小委託人》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影片從旁觀者是否有罪入手,每個旁觀者都是失聲者。見死不救會有罪惡感、羞恥感,但是當同時太多人選擇失聲,責任感就會喪失。「我自己的孩子,你管我打不打死呢!」這種思想足夠可怕,最可怕的是這種思想存在於每個家庭暴力的家庭。
  • 療愈心靈的8本書籍|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他聽說哲人主張「世界極其簡單,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便決心當面推翻這種謬論。世界一片混亂,像他一樣煩惱和痛苦的人到處可見,得到幸福哪裡容易了?哲人卻告訴他這樣的道理: 「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人討厭。」這怎麼可能?怎麼會有人想要被人討厭!
  • 舒淇自曝慘痛經歷:有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當聽到這些時,我內心一顫,有的人真的會用一生來治癒他的童年。而看過《都挺好》這部劇的人都感慨,原來原生家庭真的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蘇明玉從小不受家庭待見,母親是個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人,父親蘇大強軟弱無能,如果不是蘇明玉努力讀書改變命運,不知道她的命運還要有多悲慘,而原生家庭的影響對她更是難以磨滅的,甚至要用一生去治癒傷痛。
  • 不幸的人一生在治癒童年,「被害妄想症」奪走愛的能力
    他們結婚六年後,一起去了海邊一處懸崖。清爽的海風陣陣吹過他們的身體,四周沒有別人,只有他們兩個。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很好聽。她小心翼翼地往下面看了一眼,生怕自己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突兀地說了一句,「你不會把我推下去吧!」
  • 以家人之名,用一生治癒童年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是一個不懂滿足的虛榮媽媽,女兒無論做了什麼,都不能令她滿意,即使是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她仍然會責怪孩子不夠完美。哪有完美的孩子呢?還不是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之下慢慢塑造的。陳婷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其實心裡是一直不被接納,不被認可的,心裡是自卑的,悲觀的。後來找的丈夫,凌霄的父親凌和平,是個工作非常忙的警察。
  • 美女僱一群壯漢強暴自己: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而就在最近,又一部勁爆刺激的泰劇播出了,那就是經典到需要翻拍的——《新版地獄天使》。 原版劇集拍攝於1997年,主角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父母離婚後,姐姐跟了媽媽,妹妹跟了爸爸。 《新版地獄天使》沿襲了原版的基本框架,新版劇情中,由於媽媽是妓女,和爸爸未婚生子,家裡不肯接受這位媽媽。
  • 《松香的秘密》: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爸爸跟莉芙說,「這樣她就不用去上學了,就不用離開父母、離開家,這樣她就安全了。不要和外面的人說話,他們都是壞人,會傷害你。」小莉芙覺得爸爸做的一切決定都是對的:他用枕頭捂死奶奶是對的,因為奶奶竟然精神不好,還鼓勵她要多出去走走,和別的小朋友玩玩;爸爸說森林裡的松脂是個好東西,能裹挾著動物的屍體最終變成琥珀,於是他把早夭的妹妹裹緊松脂,這樣就可以和她永遠作伴了;爸爸是個手藝精湛的木匠,能做出很漂亮的棺材,所以他最近很忙碌,在做一個大箱子,似乎剛好能把樓上不讓她去見的媽媽裝起來;
  • 《大明風華》胡善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項科學調查報告:童年所經受過的巨大創傷,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DNA。我沒有研究過生物學,也沒有求證過這項研究報告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童年所受的傷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就有了那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天使愛美麗》:有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有的人一生在治癒童年
    1說起童年,每個人的境遇不盡相同。有的人含著金鑰匙長大,是溫室中的公主,是城堡裡的千金。有的人在心灰意冷,自卑孤獨中長大,是沒有水晶鞋的灰姑娘,是一棵無人知曉、默默無聞的小草。童年,是你一生的縮影,它基本就能塑造出一個人的性格。怎樣的童年,也許會讓你有怎樣的性格。童年,是你窺探這個世界,直面生活的最初窗口。
  • 《惡之花》: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其中有一處畫面,男主對著鏡子,努力學習著視頻中「幸福的笑容」,這看似恐怖的一幕,其實也透露出了男主無法感知並表達情感的缺陷,在劇中,他往往需要通過仔細觀察妻子的表情,分析她當下的心理狀態,從而做出積極的回應。
  • 鄭爽談任性的原因,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鄭爽11歲的時候就獨自到成都求學,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紀,她卻隻身一人身處異鄉,鄭爽說那時候一個假期才能回一次家,當看到父母來機場接自己的時候就得特別心酸,想靠近又不敢靠近,不知道怎麼表達。那時候的成都求學之路可能給了鄭爽很大的傷害,不僅是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還因為被同學排擠欺負。
  • 童年創傷的代價是對愛一輩子的渴求,用童年治癒一生的心理指南
    文|顧子魚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阿德勒  如果你正準備要做父母,或者是你初為人父人母,我覺得有必要讀一本書《童年之謎》,這本書教會你,從胎兒時期就開始學會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