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給人驚喜的兩部劇,一部劇是《琉璃》,另一部劇就是《狼殿下》,一部劇的驚喜在於劇情,另一部劇的驚喜則在於播出方式。在現在看了那麼多的電視劇,總會有一種劇情套路大多雷同的感覺,不同的只是表達方式。
在沉浸下來的這十來天中我一度對著鍵盤寫不出隻言片語,為了能繼續有內容的輸出便瘋狂地看書,也不挑,走到圖書館眼前哪一本書名吸引了我便拿起來看,總想著在書裡找答案。不得不說,這也確實是一個好辦法,就在打著「就近原則」的口號上,我遇到了《青年愛情美學》這一本書,看完之後便又有了新的啟發。
回過頭看了之前寫的文章,《琉璃》是花了大把時間的,但寫的時候也不太明白其中的所以然,更不能解答司鳳為何會如此隱忍,隨後是《狼殿下》,其中同樣隱忍的人是狼仔,有了前後對比,有了新知識的填充,現在可以淺聊此前看不懂的《琉璃》,司鳳為何隱忍。
原因大致是以下三點:
患得患失
人之初,性最純,對自己多年理想中的東西最珍貴,都是全情投入,傾盡心血,付出得最大最徹底,自己的感受也最強大、最美麗、最震撼。
狼仔性至純,司鳳為人之初,他們遇到的最珍貴的兩個人一個叫摘星,一個叫璇璣。狼仔不懂卻會表達,司鳳太懂所以隱藏。司鳳對璇璣一開始更多的是隱忍的愛,他總是在意璇璣本子上的敏言,但又忍不住靠近璇璣。四年時光,慢慢地璇璣成為了司鳳多年理想中的那個最珍貴的人,因此他會全情投入,更會無比關注,細小水花都能讓司鳳進行深刻的自我檢討,患得患失讓他變得異常敏感。
狼仔被利用,想要保護摘星但卻適得其反,摘星因為狼仔而對渤王百般好意,但渤王卻不只是狼仔。他總想著摘星卻又不得不把她推遠,想得到又害怕事情真相那刻會傷害對方,因而狼仔亦是患得患失。
恩怨糾葛
這一點是電視劇中慣用的伎倆,似乎「沒了恩怨糾葛就不會有好劇情」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縱觀眾多電視劇男女主角都會在恩愛無比之時出現家族恩怨糾葛來考驗他們的情比金堅,事情過後又會轉折,原來這一切只是誤會或者是奉承「珍惜當下」和解,實際上我倒是覺得大可不必,因為套路過於老舊了該考慮創新。
司鳳的師傅兼父親是璇璣的殺母仇人(電視劇中),狼仔是摘星的滅門仇人,這一點壓在司鳳和狼仔身上都讓他們喘不過氣,對於璇璣,司鳳是全心全意的,但同時他也明白璇璣在意的親情,狼仔也是一樣。於是在某一個時刻,司鳳和狼仔都選擇硬下心,把所有的過錯推到自己身上,然後一個人去承受那些傷痛,在這個時候便也就不得不隱忍。
深愛如斯
書中所言:「它是一個頑皮、身上長著翅膀的小神,背著一個箭袋,高興了就對誰射出一隻「愛之箭」,一旦被他的箭穿透心臟,人們就會不顧一切地傾心相愛。」
司鳳對璇璣也好,狼仔對摘星也罷,不過是因為深愛如斯,才會這麼自然,這麼不自覺地為對方付出一切。愛情的起始,只在一瞬間,常常所說的「一見鍾情」、「日久生情」也都不過是因為他對她(她對他)有愛情的存在,如果沒有愛,即使在一起也會分開,比如電視劇中廣大的男二群體們。
丘比特在作者和編劇的操縱下,將「愛之箭」射入了男女主角的心臟,然後他們就會打破世間所有的艱難險阻,不顧一切地傾心相愛。因為深愛所有才會格外在乎,也因為在乎才會隱忍。司鳳在劇中是隱忍的,他會獨自頂住各方壓力,將對璇璣的深情付出於行動,狼仔亦是如此,所有的傷害都是出於長遠的保護。慶幸的是故事中的他們都能得到最真切的回應。
其實,單看一個劇會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當有了對比的時候才會更加突出。單看《琉璃》只覺得司鳳璇璣的故事熱血又感動,單看《狼殿下》也只會覺得摘星狼仔的故事深情哀傷,但將角色重逢便會發現,原來劇中那些「為什麼要這樣」、「男主(女主)就不能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無釐頭,而是站在了主人公的角度上劇情就該這樣。或許我們看著些許著急和無味,但有時候出於人物心理就該這樣處理才會符合人的行為。
這就是愛,是你在愛,所以也會有隱忍。就和我們生活中會對自己喜歡的人隱忍一樣,會去接納他們的缺點,不由自主地替他(她)們著想和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樣。司鳳和璇璣的故事,摘星和狼仔的故事,還有許多劇中的故事都是這樣。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從不同的角色出發,從不同的觀眾出發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不一樣的觸動。
文/小話菌
一個喜歡寫故事的愛好者(喜歡不要忘記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