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幣要統一換新鈔了!
距離上一次已經8年了
這次的新版港幣長什麼樣?
7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香港三家發鈔銀行——渣打銀行、中國銀行(香港)、滙豐銀行公布了2018港元紙幣新鈔票系列。還是三家銀行首次統一同面額鈔票背面的設計主題。
2018香港新鈔票系列與目前流通的鈔票一樣
共有五個面額,同面額的顏色相同
香港三家發鈔銀行首次統一了
新鈔票面額背面的設計主題
以直幅方式配合主題的版面設計
方便與目前流通的鈔票做區分
▲中國銀行(香港)設計系列。圖片來自新華社
▲渣打銀行和滙豐銀行設計系列。圖片來自新華社
1000元:展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500元:景觀壯麗的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100元:傳承藝術文化的粵劇
50元:在香港棲息的蝴蝶
20元:點心和飲茶文化
新鈔圖案的設計主題都與香港市民息息相關,五個面額分別描繪了呈現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生活節奏、閒暇消遣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和文化遺產的多元面貌。
▲滙豐銀行新鈔 正面
5張新鈔的正面全部採用獅子圖案,而且隨著面額的擴大,獅子的腦袋從左轉到右了!
▼1000元:金融都會
構圖來自廣角鏡下的中環商業區,遠處的山脈和港灣,還有巍然矗立的獅子山,孕育了都市的繁華和活力。
▼500元:六角巖柱
位於萬宜水庫東壩,是一個徒步可至的特殊地質結構景點,亦是香港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
▼100元:梨園粵韻
描繪2009年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粵劇。
▼50:蝶舞花間
圖中的燕尾蝶正展開雙翅,在一朵盛放的大紅花上棲息。
▼20元:一家茶敘
享用點心是香港家庭尋常不過的休閒活動。孩子向長輩奉茶象徵孝道,盡顯中國人敬老的傳統。
▲渣打銀行新版港幣 正面
正面統一為渣打大廈圖案。
1000元:中環海濱
▲渣打銀行1000元新鈔 反面
1000元上的中環海濱,標誌著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表現了香港人的靈活睿智。
500元:六角簷柱
▲渣打銀行500元新鈔 反面
100元、50元、20元:
▲渣打銀行新版港幣 反面
100元圖案為粵劇,50元圖案為藍靛紫斑蝶、20元圖案為一家人吃茶點。
▲中國銀行新鈔 正面
1000元:人類大腦
▲中國銀行1000元新鈔 反面
中國銀行的1000元以人類大腦的兩個側影為主要圖案,寓意了香港是智慧都會。
500元:六角巖柱
▲中國銀行500元新鈔 反面
500元以西貢萬宜水庫外的六角巖柱為主景,象徵了香港人的堅毅意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100元:粵劇花旦
▲中國銀行100元新鈔 反面
100元鈔票以粵劇花旦為主題,體現了香港對傳統粵劇藝術的傳承。
50元:寬帶青鳳蝶
▲中國銀行50元新鈔 反面
20元:香港茶文化
▲中國銀行20元新鈔 反面
20元以一片茶葉為中心,搭配茶壺、茶具及精美的點心,表現了香港本地的飲食文化。
相信大家還是有些疑問的
請繼續往下看
面額1000港元及500港元的新鈔,分別於2018年第四季度及2019年年初推出,其餘的100港元、50港元、20港元新鈔,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推出。
如今市面上使用的最新一期港元紙幣是2010年版本。據了解,現有鈔票繼續為法定貨幣,與新鈔同時流通,在適當時候會被逐步收回。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和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香港每隔一段時期會設計和推出新系列鈔票,目的是使流通鈔票能夠採納最新的印鈔科技,使偽鈔犯罪集團難以模仿或複製。
上一次3家銀行齊發新鈔票是8年前的2010年版本。此次新鈔票系列,不僅沿用了上一期的點字及手感線等技術,還加入了六個重要防偽特徵,放在所有五種面額鈔票的相同位置上。
圖據香港金管局
1.動態閃爍模式
當紙幣傾斜時,模式中的閃爍環相應移動。
2.開窗屬線
當紙幣傾斜時,金屬線上的大圈和小圈相應移動。
3.增強的水印
紙幣使用紫荊花的主題,當紙幣被舉起到光下時,可以看到紫荊花、葉子、芽和面值數字。
4.螢光透視法
在正常光線下,正面和背面的圖案是單一顏色,當暴露在紫外線下時,會以兩種螢光色出現。當鈔票被舉起到光下時,正面和背面的圖案恰好形成面值的數字。
5.隱藏面值
當紙幣在光線下傾斜時,隱藏在背景中的面值數字就可以被看到。
6.浮雕感
通過觸摸,紙幣的凸起印刷會有一個強烈的浮雕感。
有消息稱,香港最初的紙幣是在1845年由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
1935年以後,香港政府授權滙豐銀行、有利銀行(後被滙豐銀行併購)及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後輾轉易名為渣打銀行)發行五元以上的港元紙幣。
1975年香港政府發行五元硬幣,五元紙幣停止發行。
1990年代香港政府發行十元硬幣,銀行之後亦停止發行十元紙幣。
▲1994年中國銀行開始在香港地區發行鈔票。到2012年為止香港地區有三家銀行發行鈔票,即滙豐銀行、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
如果下次去香港收到這樣的新鈔
就不要太驚訝啦
認準新鈔的特徵和了解辨認真偽的方式
就不怕收到假幣
可以放心使用購物啦~
來源:廣州參考、新華網、中新網、東莞全接觸、東莞時間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