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沒變,很多人都在變了。」這是大衣哥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從內心發出的感慨。
7月25日,有網友曬出了大衣哥的視頻。視頻中,大衣哥與女粉絲互動唱歌,畫面非常友好,這就是典型的以歌會友的形式。
大衣哥在成名之後,很多女粉絲慕名前來,有的更是直接拜師。
而似乎沒有架子的朱之文,對於女粉絲的到來也難以拒絕。
儘管這些年來,美女環繞,可大衣哥多次表示要對老婆感恩。
因為有一次自己因為牙疼整夜的睡不著,是妻子把辮子賣了,才給他買了藥。
他與妻子相濡以沫幾十年,即使在自己出名之後,他還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自己的妻子,就從這一點就打臉了很多娛樂圈的渣男。
正所謂糟糠之妻不可拋,大衣哥能在紛擾的娛樂圈,還對糟糠之妻不離不棄,真的讓人動容。
在前段時間有大V曝出大衣哥出軌女粉絲的消息,並曬出了大衣哥在賓館的照片,這一石真是激起千層浪。
不過就目測來看,拍攝的地點的確是在賓館,可似乎並沒有女粉絲的身影。
大家都知道,朱之文有時候需要商演,住賓館是在所難免的。而大V聲稱大衣哥是出軌女粉絲,網友怒斥:真是毫無根據,毫無道德底線。
這些人就是見不到別人好,習慣把最惡毒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去,這真的是一種病啊!
1 成名史
朱之文1969年11月27日出生於山東菏澤一個貧困家庭中。
父親早逝,是母親含辛茹苦的將他帶大,可由於家裡面實在困難,在11歲的時候就輟學了。
隨後幫母親一起打理這個家,沒有出名之前的大衣哥跟普通農民一樣,過著黃土朝天的生活。大衣哥在老家除了忙地裡的農活,有時候還回去工地打工賺錢。
等到稍微大一點,在1985年,年僅16歲的大衣哥就隨著同鄉一起去北京打工了。
可與別人不同的是,大衣哥從小就喜歡唱歌,對音樂有著痴迷的愛好。
儘管生活困難,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唱歌。
以前,他都是在村間地頭唱歌。直到2011年2月13日,朱之文參加了山東衛視舉行的《我是大明星》。
在節目中一身軍大衣的朱之文,以一曲《長江滾滾東逝水》獲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可。
隨後他參加了《星光大道》從而被更多觀眾所熟知,參加央視春晚讓他的人氣達到了巔峰,從此商演、代言、甚至拍戲都有他的身影。
朱之文一度成為農民歌手的代表性人物,他真的是「麻雀變鳳凰」了
2 一年借出去100萬
成名之後的朱之文,在村民眼中已然成為了一個名人。坊間有傳言,朱之文曾在一年之間就賺了1000萬以上。
在前不久,有一位大媽就堵到了朱之文家門口,聲稱自己得病了需要錢醫治,如果大衣哥不給錢就不走了。
視頻中的大衣哥也是滿臉的無奈,無論說什麼,大媽就是坐在地上不走。
其實說到借錢,大衣哥曾坦言自己曾一年借出去近一百萬。
有錢之後的朱之文也積極為村裡做貢獻,修路、修廣場、買健身器材等等。
可這些舉動,在有些村民看來,朱之文這樣做無非是想接納更多的粉絲,有錢了就臭顯擺等等。
可他一直表示,故鄉難捨,雖然自己掙錢了,但是從未想過生我養我的村子,有錢之後,第一想到的就是反哺家鄉。
曾經朱之文接受採訪時說道,有些村民對他說:要想俺們說他好,給俺莊上一人買個小轎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有的村民也嫌棄他捐錢太少,直接把村裡給大衣哥立的功德碑給砸了。
這真是升米仇鬥米恩!
自己借出去的錢很多,但是要回來的卻很少。
他這幾年也學聰明了,能不借的就儘量不借了,以前借出去的錢全當學費了。
3 村民拍視頻賺錢
有一次村裡一個年輕人拍攝了大衣哥的視頻傳到了網上,沒想到還能賺錢,而且一個月賺的錢比種地要強多了。
隨後很多村民直接不做農活了,開始專心拍攝朱之文,有時候還會帶著直播設備,在大衣哥的院子裡直播。
在某次商演之後,大衣哥因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掛水。
有村民拍攝了一個視頻後,賺了80元。
隨後第二天就蜂擁而至有50人之多,本來輸一天液就行了,可是村民不答應,非得讓大衣哥繼續輸液,讓他們拍視頻賺錢。
想到這個畫面,其實大衣哥也挺慘的。
據悉大衣哥所在的朱樓村有1000多人,光職業拍的就有七八十人,更不用說別的村和慕名而來的人了。
某次大衣哥在單縣騎電動車因為避讓大貨車,不小心撞了一位老太太。
可這位老太太張口就給他要10萬,而旁邊的人,更是說他是大衣哥,有錢可以給他多要點。
就這樣,在被老太太罵了一頓之後,大衣哥花了10幾塊錢給老太太包紮了一下,後來又賠了5000元算是了事。
用大衣哥的話說,她就是擦破了點皮,貼個創可貼就行了。
4 變的不是他而是我們
在大衣哥成名之後,很多人都會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這位農民歌手。
其中蔣大為,更是說過他只是個農民,談不上藝術。
咱先不說蔣大為所說的「農民」一詞,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而朱之文的確就是農民出身。
要知道朱之文成名的時候已經42歲了,已經過習慣了農村的生活。
也許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會成為明星,所以他根本沒有規划過自己的明星人生。
在內心深處,他永遠都是一個地道的農民。
在外演出的時候,他關心不是片酬,而是家裡的麥子熟了沒有。
在他成名後,很多事情都是被動的,被輿論牽著走,自己並不懂得如何駕馭這突如其來的流量。
而有很多人希望來瓜分他所帶來的流量,來賺取眼球或者金錢。
所以很多商演、綜藝節目,都會借他的名氣來提高收視率。
村民們拍攝他的日常,無非就是為了賺錢。
隨著名氣越打越大,很多人對他的標準越來越苛刻,也有一些人想看「名人」的笑話。
其實是朱之文從來沒有變過,變化的是人們對他的眼光和標準而已。
所以朱之文在村裡已經不是以前的「朱之文」了,他也不再是觀眾眼中土裡土氣的「大衣哥」了。
但是他還是一個為了生活而奮鬥的中年農民,只不過他贏得了上帝給他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