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中國的「鬼節」嗎?聽聽民俗學家怎麼說

2021-01-12 澎湃新聞

「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作家蕭紅在《呼蘭河傳》中曾這般描寫。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觀念中,農曆七月神秘而幽暗,地府鬼門大開,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直到七月底關閉鬼門時才返回。作為禁忌,人們很少選擇在七月舉行結婚、搬家或開幕等喜慶儀式。而這個「鬼月」的高峰,無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稱為「中元節」的這個日子。

那麼,將「中元節」定義為中國的「鬼節」,合適嗎?


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的確,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然後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禮記·月令》中寫到在孟秋(農曆七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亡靈,是個很好的選擇。

蒙古文彩繪插圖本《目連救母》中插圖。

「七月半」也叫「盂蘭盆節」,這個名稱體現了該節的佛教因子。「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解倒懸之難。佛經中有一個「目連救母」的故事,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其母死後墮於餓鬼道中受苦,目連用神通之眼看到後十分傷心,以缽盛飯運用法力送給母親吃,但是飯一到口邊即化為火焰。佛祖告訴目連,其母罪孽深重,需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餚果品置於盆中,供養十方眾僧,這樣的功德廣大,才能使他的母親濟度。目連依佛祖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南北朝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盛發展的時期。「目連救母」這則佛門的孝義故事,也有人說是佛經譯者根據中國孝道文化的改編,但不管怎樣,它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觀念薰陶的中國民眾的口味。從這個故事出發,本屬於佛教內部的佛臘日(佛曆以此為歲末,七月十六日為歲首)興起了盂蘭盆會,供佛及僧,祭祀亡靈,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蘭盆會與「七月半」的嘗新祭祖習俗合併,並開始確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節日系統中地位。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及時記述了這一節日的新變化:「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文獻也記載,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蕭衍,每年七月十五日入寺送盆供養諸佛。

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所以中元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道士們在這一天講誦經文,為地官慶賀誕辰,為眾鬼超度,同時信眾們也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日超生。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

民間對先祖亡靈的崇拜,與佛教盂蘭盆節、道教中元節之間,在精神實質上有很大的相通之處——皆是以奉親、敬養、普渡為主題。於是,在受到民間的廣泛認同後,佛教與道教在七月十五的儀式逐漸世俗化,融為了民間對亡靈的俗信中難解難分的一部分,中元節成了一個關於祭亡、祀鬼、解難、赦罪的華夏民俗節日,整個「鬼月」盛大而豐富的民俗事象系統也因之形成。「七月半」從未獲得過「鬼節」的正式稱謂,但是以民間的思維去觀照,理解為「鬼節」也未嘗不可。

中元節節俗有哪些?以「禮敬亡靈」為中心

中元節的節俗,圍繞著「禮敬亡靈」這一中心,既有個人/家庭層面上的儀式活動,也有組織/社區層面上的。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中元節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穫,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與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這個「鬼節」與清明不同之處在於,它不但旨在讓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這個特殊日子的關鍵詞。

在盂蘭盆會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超度亡靈、為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黃昏或晚上進行,活動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誦經、做法,最後由主持用米糧、淨水在四周揮灑,為鬼魂施食。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間於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邊焚燒紙衣,叫「施野鬼衣」,有的還焚燒紙車、紙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讓他們找見歸去的路,速速離開。

城隍出巡

明清年間,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會舉行祭壇會,有聲勢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稱其為「三巡會」。

七月半這日,跟其他兩日一樣,由城隍神率同新江司、長人司、高昌司、財帛司,從邑廟(城隍廟)出發,地方官在前為其清道,行至西門外邑厲壇賑濟孤魂。

城隍老爺出巡的儀仗輿從十分壯觀,有活人裝扮的皇隸到諸鬼相,還有旗鑼隊、花燈隊、高蹺隊、彩船隊等等,走遍城內的主要街巷,好像是一出聲勢浩大的陽間陰府時空穿越的戲劇。

河燈度孤

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裡了。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用木、紙、荷葉等做成荷花形狀,中間點上燈盞或者蠟燭,有的還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放於水中,任其漂流,為的是給亡魂照明引路,讓他們早日到達理想的彼岸。「七月半」之夜,放河燈的人多,看河燈的人更多。夜色中螢火萬點,煞是好看。而人們也相信,如果一盞河燈在水中沉沒,那就是一個亡魂已經投胎轉世,而如果燈漂得很遠或者靠岸,就代表著亡魂到了彼岸的極樂世界。這就是「放河燈」所寄託的美好祝願。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地方也過中元節?

「西湖七月半……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這是晚明文人張岱對「西湖七月半」節慶盛況的描寫。

的確,在舊時,中元節不僅具有信仰維度上的重要意義,在世俗層面,也是一個群眾參與度很高、具有鮮明娛樂功能的節日。直至上世紀50年代,中元節依然熱鬧。但後來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逐漸邊緣化。到了當代,雖又重提傳統文化的復興,但「七月半」祭祖追遠的文化意蘊很大程度上與清明節共有,加上它與鬼魅「迷信」的密切關聯,所以在現有的節日體系中並沒有得到突出。如今「七月半」的祭祀活動,多是民眾自發地、零星地在家庭內舉行,不再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公共性。

而與大陸相比,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我國香港、臺灣這些地區,因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卻又較少經受近代以來一系列反傳統運動的衝刷,中元節至今仍很重要,節俗也得以保留,「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還作為香港地區的民俗入選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節日裡大眾共同參與的集體舞蹈,盂蘭盆舞「盆踴り」(ぼんおどり)十分著名,以不同樣式遍布日本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お盆」(おぼん)。現在一般在公曆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公司一般都會放「盆休假」,很多在外工作的日本人便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作為節日裡大眾共同參與的集體舞蹈,盂蘭盆舞「盆踴り」(ぼんおどり)十分著名,以不同樣式遍布日本各地。它興起於室町時代,在江戶時代達到鼎盛,今天依然風行。參與者多為平民,舞蹈過程熱烈而盛大,在節日的集體狂歡之中,常規的人際秩序被打破,不同階層的交流也找到了相應的途徑。這種娛樂性和群體性在中國現存中元習俗中幾乎沒有相類似的內容。而這樣的習俗活動,對於一個溝通了「神聖」與「世俗」、「狂歡」與「日常」的節日來說,確實也是十分核心的一部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元節俗稱「鬼節」有哪些禁忌是真的嗎? 鬼節不能做的事盤點
    2018年中元節是哪一天?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在這一天晚上要少照鏡子,注意好臥室的鏡子,不要照著床為好,否則易做惡夢。鬼節晚上也不宜出門,總之禁忌很多。鬼節還有哪些不能做的事?哈哈,會不會被嚇得晚上不敢出門了。中國鬼節有幾個鬼節含義為鬼過的節日。
  • 中元節鬼節的快樂惡搞簡訊
    中元節鬼節的快樂惡搞簡訊1、我、孤獨的鬼,月亮、徘徊。
  • 中元節鬼節的快樂惡搞說說簡訊 鬼節快樂!
    中元節到了,你晚上千萬別出門喲,小心更多「人」來追!3、鬼節雖然到了,我暫時還沒有死的打算,等我死後再去通知你吧,記的晚上留門~~!
  • 鬼節你了解多少?用英文談中元節的五大禁忌!膽小勿入~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也叫中元節或盂盆蘭節,人們要掃墓,燒香,以緬懷祖先。相信大家從學習英語以來就有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經歷,可介紹了那麼多次,你有介紹過中元節嗎?你知道「中元節」用英文怎麼說嗎?還不知道如何說的童靴趕緊看過來!
  • 中元節為什麼叫鬼節有哪些禁忌?中元節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那麼中元節有什麼禁忌和傳統習俗呢?中元節晚上幾點不能出門?中元節幾點不能出門?鬼節當天晚上11點之後不建議出門,11點到凌晨的這段時間是子時也是一天當中陰氣最重的時間。
  • 國學知識:中元節,可不只「鬼節」那麼簡單
    因此,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也俗稱「鬼節」。但,中元節,真的有鬼嗎?中元節逢農曆七月十五,又名「七月半」,最早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因為農曆七月正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的時節,人們用新米祭供,酬謝大地,並向先祖報告秋成。
  • 中國鬼節中元節微信祝福語,中元節祝福簡訊
    1中元節:一定不做小氣鬼,堅決不做冒失鬼,爭取不做搗蛋鬼,永遠不做討厭鬼,盡力做個開心鬼。祝「鬼」節快樂! 2中元節到了,因為你「鬼點子」多,又因為你是大名鼎鼎的「鬼頭鬼腦」。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中元節的自白:我不光是鬼節!
    它有如此多的名字和含義,主要是因為中元節的身世極其複雜,它在發展過程融合了俗世、道家、佛教三家的三個獨立節日,在流傳時經歷了各種誤傳與誤解而形成今日的面貌,可以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了。最早的上元節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先崇拜及相關祭祀,是一個世俗的祭祖節日,並沒有「鬼節」之意。
  •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你給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燒紙錢了嗎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你給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燒紙錢了嗎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因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七月望。中元節的節名來源於道教,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儘管有著濃厚的道、佛兩教色彩,但中元節的最初來源,卻帶有深刻的儒家印跡。隨州農村當天會接出嫁的姑娘回家過"月半",同時給逝去的親人及路上的孤魂野鬼燒些紙錢,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能夠買得起房買得起車,能夠吃香的喝辣的過得好,同時保佑在人世間的親人們生活平安健康富足。
  • 中元節(又稱鬼節)祭祀,祭祀可以改變運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發朋友圈的鬼節祝福語,中元節祝福說說簡訊
    1、今天是中元節,俗稱鬼節,我代表十殿閻羅、黑白無常及一眾大鬼、小鬼、冤鬼、死鬼、欠債鬼、還情鬼、影子鬼、上身鬼、討厭鬼、機靈鬼祝你:鬼節快樂! 2、七月十五中元節,又到鬼節福來送:門掛桃符闢邪好,永葆平安和幸福;送你一道平安符,保你好運展鴻圖;身體健康合家歡,心想事成夢能圓。祝你幸福! 3、你是一個開心鬼,快樂相隨;你是一個機靈鬼,好運作陪;你是一個調皮鬼,到處亂飛;你是一個搗蛋鬼,永不疲憊。中元節,祝你遇到發財鬼,相依相偎!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不能做什麼事 鬼節禁忌是真的嗎幾點不能出門
    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又一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大家知道中元節的風俗禁忌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元節的風俗禁忌,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中元節的風俗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 農曆七月十五為什麼叫鬼節?鬼節晚上幾點不能出門中元節禁忌30條
    中元節七月半鬼節禁忌30條15、勿晚上曬衣服在鬼節當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為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17、勿遊泳鬼節這一天忌下水,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18、晚上勿拍照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鬼節這一天在家對著鏡子自拍更是危險,因為鬼兄弟很有可能會從鏡子裡面出來。
  • 【民俗文化】農曆七月的「鬼節」——中元節即將到來,這些風俗禁忌...
    此刻,我們進入農曆七月——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鬼月」已接近半月,農曆七月七月中,最引人注意被稱為的「七月半」/「鬼節」的中元節 正在道觀中進行開光法事的道士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
  • 搜狗手機助手精選"鬼節"APP感受別樣中元節
    8月28日(農曆七月十五),被稱為中元節,也就是「鬼節」。相傳這一天,鬼門大開,閻王爺放鬼回家「探親」,換得短期的遊蕩,享人間供奉香火。
  • 中元節 | 淨空法師:中元節就是鬼節,祭拜祖先的時候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1 農曆七月是中國習俗裡頭的中元節,中元節就是鬼節。我們習俗裡面總是說,人死了就作鬼,這個話決不是空穴來風,你想想看,哪個人沒貪心?
  • 為什麼廣西過中元節要提前一天,還把鬼節叫「七月十四」呢
    若問何處尋美食,不妨杯酒呡嘴唇~~今天中元節!想好吃啥喝啥了沒?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中元節。這個稱謂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下元為水官解厄日,而在中元時則普渡孤魂野鬼。所以,這天又俗稱「鬼節」,在佛教裡稱為盂蘭盆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時期。
  • 中元節可以剪頭髮嗎?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中稱盂蘭盆節,是我國傳統祭祖大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