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作為國寶
一直被大家喜愛
黑耳、黑背、煙燻妝
這是大家對「滾滾」的傳統印象
然而卸了妝的「滾滾」
究竟什麼樣?
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相機僅在去年2月份有2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異常珍貴。
△《四川臥龍的白色大熊貓已經「自立門戶」啦》央視頻號:央視新聞
畫面中,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它緊貼著安裝紅外線相機的大樹坐下,全程背對相機,像個文靜的「小姑娘」若有所思了3分多鐘。
3天後,它穿過密林和小河溝,出現在1公裡外山脊上的另一臺紅外線相機裡,然後用了大約10分鐘到達山腳,山腳的紅外線相機記錄下它離開的背影。
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保護研究項目工作人員介紹,從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影像判斷,這隻白色大熊貓從2019年5月到2020年2月期間長大了不少,體格壯實。相較於小時候的通體白色,它在成年後四肢的毛髮還顯出淡淡的金色。2020年兩次記錄中這隻白色大熊貓都是單獨活動,工作人員推算它目前已3歲左右,判斷它已離開媽媽,自立「門戶」了。
「滾滾」為什麼會「卸妝」?
據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熊類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人員介紹,視頻中這隻白色大熊貓步伐穩健,身體壯實,毛色光亮,可以看出是一隻健康的野生大熊貓。「白化」現象雖然罕見,但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白化」通常是由於動物個體基因突變所致,使得動物體內色素合成受阻,在外部形態上呈現白色、金白色或淺金色。單純的「白化」突變並不一定影響動物個體的生存。這隻白色大熊貓能健康成長到3歲左右,說明它已基本適應了生存環境,生存狀態良好。
除了毛色變化之外,白色大熊貓的白化突變是否會對其生理和健康帶來其他附帶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人類對大熊貓這一古老物種的認知,併科學評估白化突變基因對大熊貓野外種群遺傳多樣性的影響,對大熊貓保護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看到了白色大熊貓,網友們都坐不住了↓
大熊貓還有哪些特殊色型?
如果說白色大熊貓是「素顏裸妝」,那麼有沒有「淡妝」的大熊貓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棕色大熊貓了。
其實棕色熊貓也比較常見,在野外已經發現多次了,尤其是在秦嶺種群中。在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裡,就有世界唯一圈養棕色大熊貓「七仔」,看起來莫名的「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