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突發大面積心梗,經援鄂陝西醫療隊緊急溶栓後,老人再度發生致命性心動過緩。命懸一線時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調派專家團隊立即馳援,在沒有常規大型血管機X線透視指引的情況下,醫護團隊在病床邊「徒手」為患者成功安裝心臟臨時起搏器。
2月16日,在武漢市九醫院住院的59歲新冠肺炎患者李爹爹,突然發生休克,意識模糊。正在當地馳援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醫學科李昊醫生,緊急判斷病情,發現患者是出現了大面積心肌梗死。在九醫院沒有急診PCI條件的情況下,陝西醫療隊在後方團隊的支援指導下,緊急開展溶栓治療後,李爹爹的生命體徵明顯好轉。
在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的時候,17日中午,李爹爹的心室率再次降至30次/分,同時出現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臟隨時可能停跳。陝西援鄂醫療隊朱柏教授及劉昱教授看過病人後認為,為保障患者安全,需要儘快安裝心臟臨時起搏器。可是翻遍了武漢市第九醫院的庫房,他們只找到了一個過期的起搏器電極。
眼見患者隨時可能死亡,陝西醫療隊緊急向國內心血管界頂尖團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求助。科主任江洪教授得知情況危急後,立即調派東院區心內科餘鋰鐳教授、王卓副教授和熊化主管護師,帶上放置臨時起搏器的全套設備和個人防護物資,立刻馳援武漢市九醫院。
餘鋰鐳團隊抵達後,隨即和陝西援鄂醫療隊共同商議患者救治方案。起搏器植入的常規診療方法中,心血管介入醫師需要在大型血管造影機發射的X線造影指引下,才能將臨時起搏器精準定位安裝到位。但醫院沒有相應硬體,同時新冠患者不適合在無負壓的心臟導管室進行操作。
餘鋰鐳迅速將這一情況向江洪教授匯報。江洪教授仔細研判後,在其極為豐富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處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可以不用X線造影,直接在ICU床邊安裝臨時起搏器挽救生命。江洪教授反覆叮囑馳援團隊,患者為急性下壁心梗溶栓後,右心室室壁脆弱,容易並發穿孔,操作一定要輕柔。鎖骨下靜脈穿刺後要調整針尖向下,避免導絲進入顱腦。事先測量穿刺點到心底部大致距離,並在體外塑型導線頭端,為順利植入做好準備。
在江洪教授的指導下,王卓等人經李爹爹鎖骨下靜脈穿刺,順利送入導絲,然後在胸部進行超聲檢查,驗證導絲在右心房內。隨後沿鞘管送入起搏導線,導線連接起搏器,設置起搏頻率80次/分,緩慢輕柔地推送並不斷旋轉進退,直至李爹爹床邊的心電監護顯示有穩定的起搏信號。隨後,醫生再次使用超聲檢查,驗證起搏導線頭端位於右心室並穩定固定心內膜,最後固定鞘管頭端在皮膚上,並用彈力膠帶固定起搏器導線於左上臂。
一番驚心動魄、細緻耐心的操作後,臨時起搏器被成功安裝,李爹爹的心臟也基本恢復正常跳動。西安交大一附院醫護團隊後續將繼續開展全面救治工作。
餘鋰鐳教授表示,非常感謝陝西醫療的及時診斷和救治,將李爹爹從大面積心梗的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才能有後續安裝臨時起搏器的機會。疫情當下,很多常規診療規範不得不打破,這一次「徒手」起搏,風險挑戰極大,得益於江洪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團隊平時心臟介入診療經驗的積累,才能救治成功。(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劉坤)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