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被光抓走的人》最打動我的是結尾,回到家的武文學和妻子一同準備晚飯的時候,武文學和妻子相互坦白:彼此在外面沒有第三者,武文學也向妻子說」我愛你」,張燕依偎在武文學的肩膀哭泣,他們緊緊地擁抱,之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但武文學和張燕的默契,揭示了生活的真正滋味,其實光已經照進了他們的生活。
在導演的腦洞中,光代表什麼?為什麼人會被光抓走?誰會被光抓走?留下來的人要怎麼辦?這一系列疑問未來都需要在片中得到解答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相信大家對這樣的網絡熱梗並不陌生。豆瓣短評中有網友說:這不就是相當於「滅霸」打了一個響指嗎?影片中,中國的一座南方小城忽然出現了一道光,等光消失後,這個城市消失了一些人,社科研究員發現,消失的人都是相愛的戀人,而留下的這些人則沒有愛情。這個消息對於單身人士很容易接受,可是對於那些沒有被帶走的情侶和已婚人士,真可謂晴天霹靂。
李誕在片中說:真愛這個東西,不是我們自己能定的標準,現在,就是這道光,給了真愛一個標準,同時呢,也給了我們一個標準,那我們留下來的人呢?當然也可以騙自己,說我們就是真愛。可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捫心自問,我們這些被留下的人,究竟是可憐人還是騙子呢?
明明是《被光抓走的人》,可片中的主角卻是那些「被光留下的人」。採訪中導演董潤年被問道:「白光」究竟代表什麼?他回答:光代表一種象徵。
現實生活中,當人們處於一個祥和寧靜的氛圍時,人是不會思考自己和伴侶之間是否還有真愛的,這是人的慣性和惰性,也是習慣使然。但現在,因為這道光,婚姻和愛情中的隱性問題已經成了每個被光留下的人的必考題了。
片中提出了關於愛情和婚姻的諸多問題,像中年婚姻危機、同性之愛、早戀、婚內出軌、因恨生愛(PUA)、開放式婚姻等等,可是卻沒有給出答案。不過,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個結論,就是兩個人要想長久,根本和愛情無關。因為愛是一個變量,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心理學中有一個愛情內隱理論,是說你的 「內在愛情觀」 有兩種:命運型和成長型。
命運型的人,對未來伴侶的要求,比考試大綱還詳細。一定要等到「對」的人,才願意思考戀愛的可能性。可惜平時遇到的人,都不是自己心中的「完美伴侶」。他們相信 「第一感覺」。
相反,成長型的人,會認為愛情最重要的不是 「對的人」。而是,好的關係,由共同努力,共同經營得來。他們相信 「日久生情」。
「白光」的出現,給了留下的人一個重新審視自己感情的機會,相信命運還是選擇成長,開始認真對待自己曾經所忽視的,都在自己手裡。
就像片中劉佳一所說:老天爺憑什麼來審判我,我可以選擇和你一刀兩斷,也可以繼續和你在一起,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得是我自己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