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2.05萬億元,增加17.2%。8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增長6%。這組數據為我們提供了當前我國外貿發展的總體情況,從數據對比中,我們能夠看到,外貿發展形勢平穩向好,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目標正逐步實現。
當然,在看到外貿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時,我們也要看到發展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要蓄足外貿發展的後勁,就要強化方向引領,在發展方式和發展內容上做文章,從而穩住外貿發展基本盤,發揮外貿主體的能動性,推動經濟向高質量邁步。
把穩方向、加注力量,夯實經濟發展基礎。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穩」字是外貿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和總基調,穩得住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才能贏得更廣闊的未來發展前景。要全面落實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須從兩方面著力。一方面,要形成安全可靠的營商環境,優化高效便捷的政務流程,對外貿企業的申報時間、辦理手續進行精簡,聚焦企業感受與需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外貿企業提供「一步到位」式服務,提振企業投資信心;另一方面,要「把脈問診」知企業訴求,引「金融活水」 振發展動力,發揮好金融的統籌作用和樞紐作用,推出穩企業、保就業的信貸政策和金融產品,打造「金融暖心工程」,點對點、全方位地為外貿企業提供互動式、定點式、動態式等快速便捷的融資保障,讓企業貿易的資金周轉不「卡脖子」,以實實在在的便利為企業紓困解難,持續推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主動求變、善借時勢,搶抓經濟發展機遇。搶抓外貿經濟發展機遇要因時而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經濟發展節奏放緩,非常之時,我國準確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規律,深度結合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及時加大宏觀政策的設計與應對力度,黨中央迅速作出全年減稅降費2.5億萬元的決定,為經濟回緩和外貿發展「布橋架梯」。在稅費「紅利」的政策激勵下,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速度增快,經濟發展也呈現出穩中求進的態勢。同時,要因勢而動。除了用好政策的彈性調節外,還要充分利用在線新經濟的智能化發展勢能,讓外貿經濟「邁步」雲端、「邁出」活力,在「雲上貿易」的熙攘人氣之中匯聚商氣,在 「雲端生機」 的強勁動能中提振消費。相關數據顯示,數月前的 「雲端廣交會」吸引了共計來自2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註冊觀展,來源地分布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捕捉經濟發展機遇才能進軍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從而反哺外貿實體經濟。
產業升級、產能調整,激蕩經濟發展動能。國新辦舉行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發布會中提到,「外商投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不斷向高端產業聚集,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產業是外貿企業發展的「水之源」「木之本」。要把好產品的「出口品質關」就要打造富有優勢、潛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實現資源共享的發展格局。形式上,要推動產業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由原料集散向成品生產轉變;內容上,要推動外貿產業向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轉變,通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把「對外名片」做亮、把「產業鏈條」建強。2018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2117.5億元人民幣,佔比達到了23.9%。今年1-10月,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39.5%,佔比達到了29.6%,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知道,產業升級與產能調整對於外貿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是激蕩外貿企業發展的持續動能。
外貿發展就像一列行駛的「火車」。「火車頭」的方向要對,整列「火車」的隊形也不能亂,要朝著同一方向齊頭並進,不斷破除外貿發展道路上的阻力與束縛,凝聚外貿發展合力,奮力奪取「雙勝利」。
編輯:蘇靜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