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派拉蒙法案嗎?

2021-03-02 一起拍電影

作者 / 圈圈丸

本周,對於好萊塢電影來說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美國律師協會正式公開表示將廢除了已經施行超過70年的派拉蒙法案。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全網關於未來美國電影格局的猜測。有人認為迪士尼的壟斷行業的機會來了,它可以大手一揮,任性花錢建立自己的院線。有人看好網飛從流媒體平臺轉移到線下,從此網絡和市場兩不誤。也有人覺得許多美國本土院線會因此轉行開始做發行和製作,從而避免自己的市場被佔有。

 

▲網上熱議派拉蒙法案終止

總而言之,所有人都認為派拉蒙法案的廢除會給美國的電影市場帶來極大的影響。那為什麼這樣一個已經實行了多年的法案到今天才被廢除?它當年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被頒發?而我們中國電影市場從派拉蒙法案的漩渦中又能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派拉蒙法案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美國規定電影製片公司不得同時擁有發行和放映兩項業務。這條法規1948年頒布,其目的就是打破大電影公司進行全市場壟斷,例如當時的派拉蒙、環球、福斯、美高梅等業界領頭羊。

 

所以它並不是像名字一樣看起來像是只針對派拉蒙公司的一項規定,而是針對派拉蒙這一類所有的大公司。

 

而之所以最後會被叫成「派拉蒙法案」,是因為當時該法案頒布後,最先響應政府號召放棄放映業務的就是派拉蒙。在此之後其它公司也都是在派拉蒙表態後紛紛緊跟其後,讓法案迅速得以實施。

 

▲派拉蒙帶頭聽政府的話

美國政府當時頒布派拉蒙法案的原因是出於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多數大眾以及媒體認定的原因是:因為反壟斷法在全美推行,導致了派拉蒙法案這樣一個反壟斷法下的分支誕生。自從反壟斷法在美國推行以來,各行各業只要是垂直整合經營的公司,都會被要求整改,縮減自己的業務。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不允許一個公司做一項行業的全產業鏈。畢竟當時處於貨幣經濟巔峰的美國政府,不允許本地有寡頭企業存在。

 

而當時美國電影行業裡的大公司幾乎都是垂直經營,也就是自己會包辦「制發放」三個環節。這其中尤其是放映的自主化讓這些大電影公司做到了在全美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們因為掌握了行業的全產業鏈,因此針對那些只有院線的影院公司弄出了「集體預訂」的銷售策略,從而進一步增加利潤。

 

所謂「集體預訂」,就是電影院想要放映大公司最新的熱門時,大公司會要求電影院必須同時綁定購買熱門電影以外的「小片子」。這樣大公司就能保證那些票房不會太理想的電影也能夠在全美有足夠的排片回本,相當於沾了熱門電影的光。但是對於電影院來說,這無疑是強賣行為,很多院線最初都不接受。但是大公司底氣很硬:你不買,那熱門電影我也不會賣給你放,我反正自己有電影院放。最終,許多院線公司為了能夠播放大公司的熱門電影,不得不忍氣吞聲同時買下許多冷門作品。

 

▲40年代美國電影院,雖然門庭若市,

但實際賺錢的都是背後的出品方

可以說在派拉蒙法案誕生之前,美國院線公司賺的錢少得可憐,這和現在電影市場一半的錢都讓院線賺走的情況大相逕庭。

 

另一方面,除了擁有院線主導權,「集體預訂」的方式也讓好萊塢的大公司們在內容製作上越來越任性,基本上想拍什麼就拍什麼,反正因為「集體預訂」的銷售模式,其它院線也必須買單排片,觀眾也必須要看。這也讓當時許多美國的媒體詬病環球、派拉蒙這樣的大公司在內容上不用心,也因此加速了「派拉蒙法案」的推行與實施。

 

院線公司生存困難以及大公司話語權太重,行業不平衡催生了政府的介入。1948年美國政府正式頒布了派拉蒙法案,儘管許多電影公司一開始反對並且還因此上訴,但是正如上文所介紹那樣,在派拉蒙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公司也妥協了。為什麼呢?

 

因為那會兒,他們已經瞄準了當時的另一個新興產業——電視。許多電影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電影產業在美國的瓶頸,而普及後的電視會成為下一個「香餑餑」,因此他們必須趕快轉型去抓住這個市場,比如派拉蒙在當時就收購了剛成立不久的NBC電視臺,所以它才趕緊配合起了法案,結束了自己的院線產業,畢竟那時「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小電影院」已經成為新的標語。

 

▲50年代美國家庭已經普及電視

所以,派拉蒙法案雖然歷史意義重大,但在當時的美國也沒有引起過大的波瀾。它確實防止了大公司在行業的壟斷,也讓院線公司得以生存下去。不過電影大公司當時也都處於轉型期間,因此也並沒有與法案的實施有過多的對抗。畢竟與其花大量時間與精力去和政府辯論,不如趕緊換個地方賺錢。

 

 

流媒體崛起讓派拉蒙法案失去意義

派拉蒙法案就這樣默默的施行了近70年,在此期間好萊塢六大掌握了美國電影的內容製作與發行,而中國影迷不太熟悉的AMC,Regal,Cinemark3家美國老牌院線公司佔據了美國大部分電影院。他們相安無事,在美國一起賺錢,直到一個新對手出現——流媒體。可以說,自從流媒體出現以後,電影的傳統制發放三個環節都面臨了改革,它們的成本都降低了。

 

觀眾們肉眼可見的時,由於題材的「去複雜化」,網絡電影與劇集的製作成本相比傳統電影和電視的成本確實更低,而流媒體平臺更是讓發行和放映統一化,再也沒有發行與院線因為分帳不均而「打架」的問題了。

 

美國的觀眾們比起傳統院線和電視,也更加趨於選擇流媒體平臺。近幾年北美總票房一直整體呈下降趨勢,與之相比像網飛這樣的影視圈業界新寵則是收入連年上漲,用戶數不斷攀升。目前全球付費用戶已經達到了1.58億,一個季度就能有近10億美元的收入。和傳統發行、院線相比,這個錢實在是賺的既省心,有便捷。

 

▲新的大佬

在網飛之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公司開始涉獵流媒體行業。大家熟悉的蘋果和迪士尼自不用說,它們都相繼推出Apple TV+和Disney+來搶佔流媒體市場。而和網飛同時發達起來的Amazon Prime、Hulu也都風生水起,發展的十分良好。電視臺也在爭取流媒體市場,HBO、NBC、CBS都成立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

 

▲Disney+剛上線一天,

註冊付費用戶就過1000萬

一時之間,美國所有公司都像70年前派拉蒙法案出來時湧入電視行業一樣。這一次它們也順應時代,湧入流媒體,而這也使得派拉蒙法案的存在變得慢慢失去了意義。因為現在電影傳統的大公司已經不會再壟斷行業,它們有了網飛、亞馬遜、蘋果這些掌握網際網路領域的新對手。

 

呼籲廢除「派拉蒙法案」的呼聲始於2015年,這也差不多是網飛收入超過好萊塢六大的時候。如今派拉蒙法案廢除後我們看到AMC之類的院線公司股價回升,其實進一步可以把這次派拉蒙法案廢除視作一次對於「新壟斷」的政府介入。因為如果不扶持一下老電影公司,新的流媒體公司勢必會很快佔據好萊塢新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而美國依然還是一個不允許寡頭經濟存在的政體,所以此時廢除派拉蒙法案,和70年前頒布派拉蒙法案,看似完全相反的兩個舉動,其目的都是一樣的——不允許一家獨大。

 

 

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要回到一個中國觀眾以及業內人士更關心的問題,既中國需要派拉蒙法案嗎?或者說派拉蒙法案於我們的市場有什麼參考價值?

 

探討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中國電影在制發放方面的發展。早年中國電影制發放都是分開獨立經營,而且都是國企,流程如下:國有製片廠製作電影賣給中影集團發行,中影集團將電影拿到全國發行,也會把一些電影交給地方政府文化部門發行,最後全國發行或者只是部分地方發行後,觀眾就能在在影院看到電影了。

 

▲80年代哈爾濱街頭「小電影「

可以明顯感受到,因為制發放三個環節由政府不同的三個部門管理,讓中國電影一開始就仿佛「遵循」了派拉蒙法案一樣,絕對不可能會有某家電影企業一家獨大的情況。但這背後,有各種利益分配的問題層出不窮。

 

首先是製片廠長期虧本拍電影。早期因為還沒有民營資本進入電影市場,拍電影的錢都是國家分配,一部電影的拍完之後售賣的單價也被固定,因此製作電影的盈利微乎其微。一方面想要拍好電影的製片廠就會超額預算,讓片子回不了本從而在外不得不欠債,比如西影廠。要不就是製片廠只按照上級KPI要求拍夠一年的電影數量,但質量粗製濫造,一心只想保本。

 

這個問題一直到1993年才被解決,那一年國家決定取消中影一家發行的資格,讓個製片廠自行發行,一下解決了中影和製片廠兩邊的困境。也就是那會兒開始有大量港資進入中國電影市場,香港電影公司也會幫助中國電影製片廠做發行,製片和發行行業得以改善。但是90年代的盜版橫行,以及一些老牌地方發行公司的貪腐行為,讓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越來越低,最終導致制發放三方都無法賺錢的尷尬局面,使得中國電影的90年代末成為一段市場冰河期。從這個結果看,「派拉蒙法案「類似的制發放獨立的市場模式,在中國是不成功的。

 

而真正的改觀是從2002年允許民營資本投資電影後開始,市場逐漸正規化。但也是這個時候中國出現了能夠同時發行電影以及院線的大公司。比如上海聯合、中影星美、四川太平洋、萬達等。這裡面有老製片廠和發行公司改制後成立的新公司,也有其它行業帶著資本投入進來的有錢大佬。

 

那中國現在算是拋棄了類似「派拉蒙法案「模式的市場了嗎?也不能這麼說。時至今日,出品方和發行方擁有院線影城已經是常態,比如萬達、大地、安樂、博納。但另一方面,只做院線,不管拍片和發行的公司也存在,比如星軼影管公司等。

 

中國電影市場非常大且複雜,在這塊市場之下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都似乎能生存下去。這也是中國電影自新世紀以來能夠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既全產業鏈公司也好,專項經營公司也罷,都有做好的範本。所以我們很難界定「派拉蒙法案「這樣的規定對中國市場到底有沒有意義,這或許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儘管表面上看,沒有像「派拉蒙法案「這樣的規定,讓電影公司自主權變大,的確會讓電影公司在內容創作上可以更自私,畢竟掌握放映權力。這對於觀眾來說是也確實一種「被動局面」,因為不管他們拍什麼,都是在自家電影院放,而觀眾們不得不看。

 

但另一方面,當製片、發行和放映被統一管理後,市場會更有序,經濟更健康。尤其是近5年來票房經濟連年上漲,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國電影市場的魔力,這是在曾經「制發放」各自獨立時難以想像的。所以這麼來看,其實類似派拉蒙法案一樣的規定確實不適合中國電影市場的國情。對於現階段的中國電影來說,一個簡單一刀切的法案,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近期熱文


為什麼電影預售窗口期越來越短了?

瘋長吧,「野生」新人導演們

中國電影節省市圖鑑:那些崛起的和沒落的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相關焦點

  • 派拉蒙法案
    從很多方面來看,派拉蒙法案促使美國電影行業回到了1920年代蓬勃發展的局面,創造了一個由各路文創、經濟主體共同參與電影製作,以單個電影為基準的「一次性交易」機制。派拉蒙法案實現了美國司法部所期望的結果,可謂非常成功。(二)電視產業和集團化儘管派拉蒙法案僅追求降低電影發行、放映市場的門檻,其事實上為未來十年產品和消費者從電影行業遷移至娛樂行業奠定了基礎。
  • 結果派拉蒙取消了!獨家真相!
    繼第二部影片的票房達到4.021億美元後,也就是《變形金剛2捲土重來》國內票房的收入,隨著系列影片的每一部都有所下降,這些電影的製作成本相當高,如果續集在接連上映時,每部作品都相隔1億美元的票房,那麼派拉蒙就需要好好考慮下了
  • 《忍者神龜2》即將上映,派拉蒙的中國生意起步晚了?
    這是派拉蒙今年第一部正式被引進到中國大陸的電影,相比起其他的好萊塢製片廠,派拉蒙看上去有點落後了。但是派拉蒙趕上了一個好檔期,7 月 2 日正好是暑期檔的開端,而且它在中國也擁有一些合作夥伴。阿里影業和萬達都投資了《忍者神龜 2》這部電影,前者會負責線上的宣發工作。「萬達則會讓觀眾更多地接觸到忍者神龜。」
  • 美國通過重要法案,這次,中國絕不姑息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美國國會眾議院再次通過一項涉港法案「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據悉,此法案允許香港居民可以臨時居住在美國。可以看出,這是美國以「香港」為主題,進一步對中國內政的幹涉和挑釁。並且,該法案還將加速處理因遭受政治迫害而離開香港的赴美難民申請程序。同時,這些難民申請不包含在美國每年的難民接收人數內。除此之外,法案裡還稱該移民政策和中國內地移民政策不同,兩者之間有所區別。最後,法案還想要推進國際合作,鼓舞那些理念相近的、與美國友好的人士加入進來,為香港居民提供所謂的「庇護」。
  • 【新聞】《變形金剛4》榮耀中國 派拉蒙設晚宴表謝意
    派拉蒙贈送中國合作方紀念海報  由美國派拉蒙出品,麥可·貝執導的好萊塢科幻大片《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於7月27日在中國完美落幕,影片上映30天取得19.68億票房,遠超《阿凡達》保持4年的13.78億紀錄,成為中國影史全新的票房榜總冠軍。派拉蒙方面曾經多次表示過,影片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全賴於中國合作方的全力支持。
  • 派拉蒙高層的恩怨情仇 堪比好萊塢大片
    對於影視業正在遭遇井噴的中國而言,派拉蒙權力大戰爭奪的勝負結果,或將影響著誰將成為第一個拿下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股權的中國老闆。注意:現在公眾號有置頂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點開「稜鏡」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就可以將我們置頂了。這樣,您就可以第一時間發現我們。
  • 美方借涉港法案威脅中國是痴人說夢
    近日,美方不顧中方嚴正交涉,將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籤署成法,惡意詆毀香港國家安全立法,威脅對中方實施制裁。這種濫用「長臂管轄」、粗暴幹涉中國內政的行徑,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進一步暴露美國一些政客反中亂港的醜惡嘴臉,遭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和正義人士的強烈譴責。美方妄圖借所謂涉港「法案」威脅中國是痴人說夢,註定徒勞。
  • 美國S.386法案為何又稱為「新排華法案」?
    此時國會或者可以通過再投票並以絕對多數(超過2/3)再次通過這個被總統拒籤的法案,從而不再需要總統籤字就可以直接成為法律,或者在明白無法獲得絕大多數贊成票的情況下,主動翻篇放棄。美國總統否決法案的程序上還有一個「第三種」的做法:不置可否地擺在那裡做「冷處理」,而實際上相當於「否決」,這在立法程序上稱之為「擱置」否決。
  • 「六年墊底」派拉蒙,《大黃蜂》《寂靜之地》哪個靠得住?
    不過,變形金剛系列或許已經成了派拉蒙影業的救命稻草。耐克公子即便一部影片失利,仍然可以回去繼續做動畫。但派拉蒙的現狀顯然已經沒有更多的機會,在連年失利的狀態下一擲千金來改頭換面了。 北美票房一直毫無起色,是派拉蒙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連續五年出現北美票房墊底好萊塢「六大」的情況仍然毫無好轉。甚至逐漸被獅門影業趕超。
  • 美國最新國防授權法案:針對中國本色不改
    ——川普近日,美國聯邦參議院、眾議院陸續通過了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然而,交送白宮總統籤署這一關卻進行得不那麼順暢,12月13日,川普在推特發文聲稱要否決這份法案:「中國會是我們新國防法案的最大贏家!我要否決!」
  • 百年巨頭派拉蒙影業
    不過,另一套藉助中國文化之殼講述美式價值觀之魂的《功夫熊貓》卻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收穫了無數擁躉,也讓人們看到了「中美合作」的另一種可能。作為好萊塢最老牌的製片商,派拉蒙公司總是能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找準平衡點。派拉蒙的電影,既不像索尼那樣滿盈的異域情調,也不會像韋恩斯坦那樣充滿了功利性和運作手段。
  • 非要來惹中國?美國新法案「涉華」條款近40條!
    美國新法案含有多項「涉華」條款 根據「美國之音」的報導,美國今年的法案中有將近40條涉及到中國,關乎軍事和文化等多個領域,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將會面臨
  • 派拉蒙上線「派拉蒙+」、Disney+用戶9490萬,海外流媒體迎來新巨頭?
    內容上包括來自CBSN和CBS sports的全國橄欖球聯盟(NF L),以及來自CBS、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MTV、Nickelodeon、BET和ViacomCBS其他網絡的點播內容,還有來自派拉蒙的電影。
  • 就為了針對200多家中國公司,川普政府特地出了個法案?
    畢竟吃完這麼大的瓜,還是需要留點兒時間消化的。但最近從美國傳來的一個大新聞,卻讓差評君不得不再次關注一波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因為這一次,他們舉起了刀,決定對在美上市的兩百多家的中國公司 " 動手 」 了。在當地時間的 12 月 2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 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法案要求對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提出額外的要求。
  • 愛奇藝與派拉蒙達成版權合作協議
    據介紹,派拉蒙與愛奇藝的合作涵蓋了派拉蒙片庫中的800部影片,包括《教父》、《阿甘正傳》、《人鬼情未了》等眾多經典影片及《碟中諜》系列、《變形金剛》系列、《怪物史瑞克》系列、《終結者》系列、《功夫熊貓》系列、《馬達加斯加系列與《拜見嶽父大人》系列等系列電影。據悉,目前片庫中部分電影已在愛奇藝上線。未來派拉蒙重點打造的多部影視作品也將在愛奇藝平臺與中國影迷見面。
  • 派拉蒙連續5年在「六大」墊底,如今CEO又離職,這家公司還能翻身嗎?
    在中國市場,派拉蒙的生意同樣慘澹,2016年,引進國內的38部分帳片中,派拉蒙只有5部,《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星際迷航:超越星辰》、《賓虛》、《俠探傑克2:永不回頭》、《間諜同盟》,其中票房最高的是9月2日上映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4.4億人民幣,撲街最嚴重的《賓虛》,票房竟然只有1748萬人民幣。派拉蒙有過輝煌,2007年、2011年曾經兩次登頂。
  • 美方企圖借涉港「法案」威脅中國是異想天開
    為此,美國將中國列為「新的威脅」。為了遏制中國的經濟,美國政府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不僅故意攪渾臺海局勢,而且還在背後扶持亂港分子。美國此舉已經嚴重觸碰到大陸政府的底線,針對這種情況,中方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上個月實施的「香港國安法」,便是一次有力的回應。
  • 胡利奧·裡奧斯:美操弄「臺北法案」牽制中國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導 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28日在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發表文章稱,「2019年臺北法案」的籤署勢必導致中美之間緊張態勢再次升級。文章摘編如下:美國總統川普一方面回應中國的呼籲,表示應當與中國攜手共同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但另一方面卻籤署了「2019年臺北法案」。
  • 美國國會通過9000億美元刺激法案 你需要了解這5個問題
    與此同時,國會還通過了1.4萬億美元政府撥款法案,後者將維持聯邦政府運營至本財年末,即2021年9月30日。 相比於今年年初的2萬億美元紓困法案來看,這份8920億美元的紓困法案規模縮水不少。而高盛指出,如果明年民主黨無法贏得參議院的多數席位,這份法案也可能會是本輪新冠疫情中美國國會推出的最後一份財政刺激法案。
  • 美國「挺臺法案」被川普否決?拒絕理由與中國有關
    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於12月14日再度發言,表示將會否決掉由美國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的2021年國防授權法案。川普表示,在這項法案中「中國成為最大的贏家」,以此為理由否決該法案。據了解,這項法案也被島內媒體稱為是美國「挺臺法案」,如今卻再一次遭到川普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