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洪帥
核心提示丨
在這個冬天,發生了一個溫暖的故事——河南省靈寶市小學教師李春苗,發現班裡學生沒有按時到校,幾經周折找到學生家中,翻牆入院救出煤氣中毒的母子二人。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春苗謙虛地說:「我只是做了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險!學生沒有按時到校,老師打出救命電話
雖然已時隔多日,但說起那天事情的經過,李春苗還是心有餘悸。
11月26日,李春苗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在清點人數時,李春苗發現學生劉某仍未到校。她多次撥打孩子母親電話,但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李春苗心裡隱隱有些不安。
隨後,她聯繫了班內和劉某鄰村的學生家長何啟生,讓其幫忙去劉某家裡看看情況。當何啟生找到孩子家中時,發現大門緊鎖,從門縫中看到接送孩子的電動車仍停在院裡,多次喊叫也無人答應。李春苗得知這個情況後,她不敢多想,在和同班搭檔老師調好課後,來到學校政教處說明情況,急忙騎電動車趕往離學校3公裡左右的牆底村。
據何啟生介紹,李春苗到現場後,害怕學生母子出現危險,在村裡找來梯子。「瘦弱的李老師戰戰兢兢地爬上梯子翻牆跳入院中,將其院門打開。」何啟生說。
當發現母子因為煤氣中毒,活動不便時,李春苗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在母子都上了急救車得到治療後,李老師返回學校繼續為學生上課。
暖!呵護、責任、和藹可親,學生這樣形容春苗老師
在靈寶市城關鎮中心小學五(2)班,大多數學生都有一段和李春苗老師的小故事。
「上一年,我在學校生病了,李老師帶著我去醫院看病,回來後在辦公室裡給我倒了熱水,讓我吃藥。」郭曉丹說,「我感覺李老師特別和藹可親!」
因為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巴彥松平時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因為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李老師對我們留守孩子的關注更多一些,經常會把我們喊到辦公室,給我們一些小零食,還囑咐我們在家裡要幫爺爺奶奶多做一些家務。」巴彥松說。
當問孩子們,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李老師,你們會用哪個詞呢?孩子們紛紛說,「責任」、「有愛心」、「和藹可親」、「呵護」...…
據介紹,因附近生源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靈寶市城關鎮中心小學採取寄宿制和走讀制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在李春苗老師的班中有21個孩子在學校。「寄宿生是一周回一次家,李春苗老師不僅對學生學習上進行及時監督,在生活上會更加關心這些孩子的心理狀態。」學校教務副校長周亞芹說,「放學後,李老師會經常給這些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如果缺少學習用品,李老師會給孩子及時進行補充;當發現孩子心理有波動時,李老師也會及時進行疏通。」
耕!小妙計提升孩子學習、生活能力
在李春苗任教的五(2)班,班裡學生每周有一項特別的「作業」。李老師一周會布置一件家庭作業,比如回家幫忙洗碗、收拾房間,給父母洗腳、捶背、揉肩。讓孩子們把這些小事當作業來做,只要動手了就會得到表揚,任務不重,又能得到鼓勵,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都特別高。
在學習方面,李春苗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設計了一套「分層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孩子應該使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李老師都做到了「心中有數」。
「李老師班裡有一個潛能生朱文濤,語文成績一直不理想。一次偶然機會,李春苗發現了朱文濤有讀故事書的愛好,就在班級開展了我與閱讀共成長'活動,讓朱文濤』風光了』一把。然後,李老師因勢利導,讓朱文濤堅持天天把看到的故事寫下來。從逐字逐句,到逐段逐篇,李春苗一一修改,3個多月工夫,恢復自信的朱文濤,在期中考試時,語文成績取得非常大的進步!」據城關鎮中心小學教務主任劉春霞在報告會上介紹。
朱文濤告訴記者:「在課後,李老師把我不會的內容,單獨給我講解,我感覺老師對我特別溫暖。」
韌!初心紮根在教育,十幾年未曾改變
2002年,李春苗畢業於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先後在不同學校做代課教師。2011年7月,參加招教考試成為一名正式教師,2018年進入靈寶市城關鎮中心小學執教。
「因為家庭原因,我父親在十歲的時候就輟學了。他的一腔學習夢就傳遞到了我們兄妹三個人身上。」李春苗說,「在我小的時候,即使家裡條件再艱難,父親也一直沒有讓我們放棄讀書。畢業之後,我就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可以教書育人。」
在成為老師後,李春苗通過不同方式進行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最新教學方法、研讀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都是她常備課題。「現在我經常會看竇桂梅老師的講課視頻,通過觀看名師們的講課視頻,可以學習他們講課思路、授課語言,使我提升很大。」李春苗說。
不斷地提升學習,使李春苗所帶的班級在全鎮名列前茅,李春苗也收穫了優秀德育教師、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在李春苗看來,善良是為人之本,因此要愛護每一個學生;負責是情操所在,因此不畏困難、只問初心。